-
自创肌肉卷瓣法加人中沟成形术重建唇裂术后人中嵴及人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唇裂二期修复术中一种可靠易行的人中嵴及人中成形的方法。方法:2008年7月至2021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患者201例,男85例、女116例,年龄14~35岁,平均22.4岁。切除上唇瘢痕掀开上唇皮瓣,以重建人中嵴处为蒂分离患侧皮下异常肌性隆起处的浅层口轮匝肌,由外侧向内掀起舌状肌肉瓣并纵行卷曲,与人中沟处纵行切开外翻的浅层口轮匝肌瓣对应缝合,固定于重建人中嵴位置上,与加深人中沟共同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和明显的人中沟外观。结果:201例患者早期外形改善明显,重建人中嵴外形逼真,人中区结构清晰,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36个月(平均7.8个月),198例人中嵴和人中沟的明显度有不同程度地减弱,但3个月后仍存在。98例患者随访>3个月,显著改善78例(79.6%)、基本改善12例(12.2%)、改善不明显8例(8.2%)。结论:肌肉卷瓣法加人中沟成形术重建人中嵴及人中的方法操作简便,不需填充材料,术后效果较稳定且满意度高,可作为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人中嵴及人中的优选矫正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局部皮瓣在二期修整再造鼻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V-Y成形及Z成形等局部皮瓣二期修整再造鼻翼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7年1月,收治14例因鼻翼缺损行鼻唇沟皮瓣或额部扩张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8 ~ 52岁,平均34.8岁.该次手术距一期手术时间为1~12个月,平均3个月.根据一期再造鼻翼不同缺陷,选择V-Y成形5例、Z成形2例、V-Y成形+Z成形7例.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例皮瓣远端表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40个月,平均12个月.鼻翼外形良好,与健侧基本对称;鼻翼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结论 鼻翼缺损修复再造后,二期运用V-Y成形、Z成形等局部皮瓣修整鼻翼,可使再造的鼻翼形态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肋软骨在东方人二期鼻成形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体肋软骨在东方人二期鼻整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使用肋软骨行二期鼻整形美容就医者50例,其中34例曾用硅胶行鼻整形,5例使用膨体.把肋软骨雕刻成各种移植物结合鼻整形技术达到鼻功能和美学上修复.结果 43例(86%)美容就医者对术后鼻外形满意,1例出现感染,2例肋软骨轻度弯曲,1例形态欠满意,2例肋骨供区瘢痕增生,未见气胸和胸壁畸形.结论 肋软骨是二期鼻整形中良好的移植材料,可提供有力支撑,达到重塑美感鼻子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用于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修复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用于单侧唇裂/唇腭裂继发鼻畸形的二期修复手术,重塑鼻中隔支撑的适应证与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单侧唇裂/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19例资料.鼻继发畸形矫正术中使用可吸收螺钉,将自体鼻中隔软骨制备的软骨支架固定于前鼻棘骨性结构上,为鼻尖成形和患侧易位的鼻翼软骨复位提供支撑.结果 19例均完成可吸收材料固定鼻中隔软骨瓣重建鼻小柱支撑的二期开放式入路鼻整形手术.手术效果显示,鼻中隔软骨瓣支架固定牢固且术后无明显松脱移位,起到了可靠的支撑作用.结论 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技术可用于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二期修复术鼻中隔支架的固定,为鼻尖成形及鼻翼软骨复位固定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伤植入性虹膜珍珠样囊肿
编辑人员丨2023/8/5
45岁女性.1.5年前左眼玻璃扎伤后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而行角膜裂伤清创缝合及白内障摘除术,3个月后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诊断:左眼外伤植入性虹膜囊肿.行虹膜囊肿切除+虹膜部分切除+瞳孔成形术.图A为术前眼前节像,可见鼻下方虹膜前珍珠样肿物,表面有光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鼓室硬化镫骨固定的手术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镫骨固定的鼓室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并完成镫骨手术的45例(45耳)镫骨固定的鼓室硬化患者,根据情况分别采用镫骨撼动术、镫骨底板钻孔活塞术和镫骨切除术3种手术方法治疗,分别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术后2年4个频率(500、1000、2000、4000 Hz)的平均气骨导差.结果 45例患者中,行镫骨撼动术30耳,镫骨底板钻孔活塞术11耳,镫骨切除术4耳,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6.7%、72.7%及50%,术后2年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6.7%、72.7%及50%.结论 对镫骨固定的鼓室硬化患者,应分期手术,对保留锤骨柄或保留锤骨和砧骨的患者,二期手术应选择镫骨底板钻孔活塞术,对没有保留锤骨柄的患者,二期手术应选择行镫骨切除和全人工钛听骨植入术,镫骨撼动术远期效果差,应尽量少采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20例,患儿均为单侧耳畸形,年龄6.5~15岁,平均年龄8.7岁.一期手术首先处理残耳,分离耳后乳突区形成囊腔,同时行耳垂转位.取患耳对侧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同时雕刻出耳屏,将耳屏处的基底垫高,尽可能的加深耳舟、三角窝,耳屏、耳屏间切迹的深度,在修剪耳轮时,将耳轮脚的前端尽可能垫高,尖端留置的更长,以凸显耳轮脚的深度.将耳廓支架埋置于耳后囊腔内;二期手术行"立耳",颅耳角成形;三期手术行耳甲腔成形.结果 20例再造耳一期手术出现血肿1例,二期手术出现感染1例,支架外露1例,通过局部处理均恢复,并继续进行下一期手术.所有患儿三期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再造耳双耳对称性佳,耳轮脚、耳屏处形态佳,颅耳沟加深,耳垂与耳廓下部接合处的线条流畅,再造耳总体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可更凸显耳屏、耳轮脚、三角窝及耳垂等部位的细微结构,更能呈现出再造耳的立体感,该方法可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耳内镜下无鼓室填塞支撑Ⅰ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在耳内镜下以无鼓室填塞支撑方式进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2月苏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2例(35耳)在耳内镜下以无鼓室填塞支撑方式进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完整.其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3例为双耳);年龄17~68岁,平均(34.0±4.8)岁;病程3.3~26.4个月,平均(7.8±11)个月.分别于术后3日内每日、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至少随访3个月以上,每次行耳内镜和纯音测听检查.术后6个月复查CT.结果 术后3个月,33耳移植耳屏软骨膜与穿孔鼓膜融合,愈合良好,干耳.一次手术有效率为94.29%.2耳移植耳屏软骨膜在鼓膜穿孔边缘裂开,二期修整后愈合,未见再次穿孔.结论 无鼓室填塞支撑的Ⅰ型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