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不同时间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患者不同时间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方法:将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1 月于我院就诊的DRA患者根据治疗时间与方法的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及期待治疗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腹直肌间距(IRD)、厚度、平均杨氏模量值(Emean)之间的差异;对治疗后三组IRD与腹直肌厚度、Emean,Emean与临床腹壁肌肉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2.0%(36/50)、50.0%(20/40)、24.0%(12/50).治疗后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RD、腹直肌厚度、Emea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相比,Emea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D与腹直肌厚度及Emean呈中度负相关;Emean与腹直肌肌力及肌耐力时间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WE可综合、有效评估产后DRA患者治疗疗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DRA患者疗效显著,且早期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WISP1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Wnt1诱导型信号通路蛋白1(WIS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108例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内膜增厚组(38例)和斑块形成组(70例).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WISP1水平.分析WISP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WISP1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内膜增厚组相比,斑块形成组T2DM病程更长,SBP、血清WISP1水平更高,肌肉总质量、躯干肌肉质量、四肢肌肉质量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更少(P<0.05).血清WISP1水平与腰围、臀围、腰臀比、HbA1c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体脂肪质量呈正相关(rs=0.472、0.287、0.422、0.223、0.217、0.230,P<0.05).T2DM 病程增加、血清 WISP1水平升高是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WISP1水平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UC为0.648[95%CI(0.532~0.764),P<0.05].结论 血清WISP1水平与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诊断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强度脉冲超声在骨骼肌肉及运动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一种成本低、非侵袭性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主要应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是骨折与骨不连的治疗.本文综述了LIPUS在多种骨骼肌肉及运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和潜在靶点,发现除了骨折与骨不连之外,LIPUS在治疗骨质疏松、肌肉损伤及运动神经系统疾病中同样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痛飞行人员颈肌训练前后颈肌强度及弹性应变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颈痛飞行人员颈部肌肉训练前后颈肌弹性应变值及颈肌强度的变化,探讨飞行人员颈肌强度与弹性应变值的关系。方法:使用CME-1颈肌强度训练器,以等长和可变阻力及速度训练模式(changeable velocity and resistant,CVR)对56名飞行人员进行2周颈肌训练,比较训练前后颈肌强度及弹性应变值。结果:飞行人员颈肌训练后颈长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弹性应变值较训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54、2.348、2.745, P<0.001、 P=0.040、0.006)。颈长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训练后的平均弹性应变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3.75%、4.18%、2.8%。颈肌训练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各方向平均最大颈肌力、平均10 s最大冲量的均值比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64~8.284, P值均<0.01);各方向肌群的平均最大颈肌力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9.3%、34.6%、35.2%和28.4%,平均10 s最大冲量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1.4%、33.6%、42.7%和34.5%。肩胛提肌、颈长肌弹性应变值与前屈肌平均最大肌力呈负相关( r=-0.281、-0.387, P=0.036、0.004)。 结论:颈肌训练可有效提高颈部各肌群的力量及部分肌群的弹性应变;肩胛提肌及颈长肌弹性应变值与前屈肌平均最大肌力呈负相关。颈肌训练对增强前屈肌肌群活性以及保持颈椎生理性前凸具有一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韧带样纤维瘤病超声征象特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病的超声征象特点,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2021年经病理证实的22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等特征。结果:本组研究22例患者病变最大径0.8~11.3(5.2±2.4)cm。(1)腹外型17例,形态呈不规则形10例,梭形4例,椭圆形3例;10例病变边界不清晰,沿肌肉、筋膜或脂肪组织呈浸润性分布;11例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4例内见条状或斑片状强回声;5例伴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血流分级:0级2例,1级7例,2级7例,3级1例。(2)腹壁型5例,形态呈椭圆形2例、梭形2例,不规则形1例;3例边界不清晰,沿肌肉呈浸润性分布;4例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1例伴后方回声增强;CDFI血流分级:1级2例,2级2例,3级1例。结论:典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为该病临床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对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和步行能力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对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5±10)岁]和联合训练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9±8)岁]。对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关节松动、下肢力量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和压力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针对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测量股四头肌厚度,采用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测试股四头肌肌力,采用6 min和10 m步行测试检测步行能力,应用改良李克特量表评估患者对训练效果的满意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股四头肌厚度为(3.76±0.39)cm,明显大于常规训练组的(3.45±0.35)cm( t=2.67, P<0.05);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股四头肌厚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5.99、8.62,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大于常规训练组( Z=2.69,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股四头肌肌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 Z值分别为3.92、3.92,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88±39)m,明显长于常规训练组的(429±25)m( t=5.66,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长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13.16、17.92,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10 m步行时长明显短于常规训练组( t=3.20,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10 m步行时长均明显短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7.21、13.13, 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 Z=3.14, 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Z值分别为3.98、4.04, P<0.01)。 结论: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股四头肌厚度、肌力以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类狼疮性肾炎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47岁。以发热起病,继而出现水肿、皮疹、蛋白尿、镜下血尿,血肌酐1周内自264 μmol/L升至570 μmol/L,补体C 3 0.342 g/L,补体C 4 0.048 g/L,抗核抗体1∶100。于当地医院行肾组织活检,免疫荧光提示多种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光镜下呈现新月体型肾炎。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500 mg 治疗3 d,序贯口服泼尼松60 mg 每日1次,患者血肌酐下降至416 μmol/L后再次升高(517 μmol/L),故转诊至我院。入院体检发现主动脉瓣听诊区舒张期吹风样Ⅲ~Ⅳ级杂音,遂行超声心动检查,见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肾小球肾炎。予青霉素肌肉注射(4 MU,每12小时1次)10 d序贯头孢曲松静脉输注(2 g,每日1次)6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至30 mg 每日1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糖皮质激素每2周减量5 mg 每日1次。术后患者血尿、蛋白尿消失,血肌酐下降至98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variability,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撤机结局的可行性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IM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达到撤机标准的患者进行2 h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然后立即拔管。将拔管超过48 h且自主呼吸稳定的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反之纳入撤机失败组。评价两组临床资料和各项撤机指标。分析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的相关性、对撤机结局产生影响的因素。ΔD IVC、股直肌萎缩分数和两项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诊断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IMV患者,其中38例撤机成功,22例撤机失败。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股直肌横截面积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延长逐渐缩小( F值分别为3.266、3.625,均 P<0.05),首次SBT时股直肌横截面积明显低于入院第1天[撤机成功组:(2.54±0.88)cm 2vs.(3.08±0.98)cm 2;撤机失败组:(2.22±0.87)cm 2vs.(3.02±1.10)cm 2,均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ΔD IVC:(25.02±4.65)% vs. (20.30±3.16)%;股直肌萎缩分数:(81.89±5.09)% vs. (72.68±8.98)%,均 P<0.05]。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呈正相关( r=0.346, P=0.007)。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均是影响撤机成功的重要因素(均 P<0.05)。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撤机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0,显著高于ΔD IVC(AUC=0.791)和股直肌萎缩分数(AUC=0.826)。 结论: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IMV撤机成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撤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Marshall-White综合征1例:血管孪生斑现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28岁。因前胸及双上肢伸侧毛细血管扩张斑合并四肢色素减退斑10余年就诊。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部及双上肢伸侧出现散在分布的毛细血管扩张斑,怀孕时明显加重,皮损渐波及面颈部,且密集分布。生育后面颈部毛细血管扩张斑逐渐消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较前减少,无明显自觉症状。与此同时,四肢出现孤立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素减退斑片,周边皮肤呈暗红色,双侧前臂有散在毛细血管扩张斑叠加于色素减退斑上,双上肢下垂一段时间后,色素减退斑及周围暗红色皮肤显著,抬高患肢后,色素减退斑自然消失,呈正常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斑无明显变化(图1)。自患病以来,患者偶有鼻出血症状,无牙龈出血,无胃肠道出血,无肌肉酸痛,无皮肤硬化或萎缩等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否认长时间日光曝晒史,否认烟酒史和冶游史。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前胸部及双上肢伸侧散在分布毛细血管扩张斑,直径3 ~ 5 mm,无皮肤萎缩,Darier征阴性;四肢孤立性色素减退斑,斑片互不融合,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0 ~ 20 mm不等,周围皮肤呈粉红色,境界清楚,患肢下垂或寒冷环境下,色素减退斑及周围暗红色皮肤显著,抬高患肢数分钟后,色素减退斑消失。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129%(参考值:88% ~ 120%,下同),凝血酶原时间10 s(10.4 ~ 12.6 s),纤维蛋白原4.2 g/L(2 ~ 4 g/L),凝血酶时间为15.7s(16 ~ 21 s);肝肾功能:白蛋白37.2 g/L(40 ~ 55 g/L);性激素:睾酮为0.047 μg/L(0.06 ~ 0.8 μg/L),泌乳素为4.470 μg/L(4.79 ~ 23.3 μg/L);血尿常规、传染病相关抗原/抗体(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梅毒)、抗核抗体谱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双侧乳腺B超示乳腺多发囊性结节,美国放射协会制定的乳腺影像诊断规范BI-RADS分类3类;腹部B超及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患者自诉近3个月来有轻度失眠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为16分(肯定有焦虑)。右上肢伸侧皮损病理结果示:表皮增生伴角化过度,真皮浅层少量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小血管轻度增生,见个别肥大细胞(图2A)。特殊染色:甲苯胺蓝个别细胞(+)(图2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肌骨组织操作规范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弹性成像,尤其是最新的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在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周围神经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二维SWE可用于评估肌骨组织生物力学特性和结构特征。与浅表腺体组织和腹部脏器相比,肌骨组织具有更为明显的各向异性。肌肉和肌腱的弹性会随着肌肉激活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1,2]。因此,不规范的操作会显著影响剪切波速度测量的准确性,临床亟需关于其操作规范的指导意见,以提高测量准确性,并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世界医学和生物学超声联合会及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已经制定了关于SWE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的检查方法的指南 [3,4,5,6,7],既往的研究也强调了SWE应用于肌骨组织时操作方法的重要性 [8,9,10,11,12,13]。然而,目前仍缺乏聚焦于肌骨组织的SWE检查的综合性指南。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组织中国肌骨超声专家形成了关于二维SWE检查肌骨组织操作规范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