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指标、分泌物引流量与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高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指标、分泌物引流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月至2023年3月重症肺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6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经综合检查及评估后,明确临床诊断.按照随机编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2组有创机械通气均相同,对照组,采用俯卧位通气;观察组采用高侧卧位通气.当符合撤机标准后,予以撤机.记录患者呼吸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BR)]、气道痰液引流量、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改变时比较,2组改变1 h、改变2 h、改变4 h PaO2/FiO2和SpO2升高,B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变1 h、改变2 h、改变4 h PaO2/FiO2和SpO2较高,BR较低(P<0.05).对照组体位改变1 h、改变2 h、改变4 h气道痰液引流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o对照组28 d死亡率(21.05%)高于观察组(5.2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率(23.68%)高于观察组(7.8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与俯卧位比,高侧卧位可以提高重症肺炎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改善呼吸指标,促进痰液分泌及引流,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variability,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撤机结局的可行性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IM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达到撤机标准的患者进行2 h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然后立即拔管。将拔管超过48 h且自主呼吸稳定的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反之纳入撤机失败组。评价两组临床资料和各项撤机指标。分析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的相关性、对撤机结局产生影响的因素。ΔD IVC、股直肌萎缩分数和两项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诊断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IMV患者,其中38例撤机成功,22例撤机失败。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股直肌横截面积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延长逐渐缩小( F值分别为3.266、3.625,均 P<0.05),首次SBT时股直肌横截面积明显低于入院第1天[撤机成功组:(2.54±0.88)cm 2vs.(3.08±0.98)cm 2;撤机失败组:(2.22±0.87)cm 2vs.(3.02±1.10)cm 2,均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ΔD IVC:(25.02±4.65)% vs. (20.30±3.16)%;股直肌萎缩分数:(81.89±5.09)% vs. (72.68±8.98)%,均 P<0.05]。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呈正相关( r=0.346, P=0.007)。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均是影响撤机成功的重要因素(均 P<0.05)。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撤机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0,显著高于ΔD IVC(AUC=0.791)和股直肌萎缩分数(AUC=0.826)。 结论: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IMV撤机成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撤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膈肌增厚分数联合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MRC评分<48分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超声指标、MRC评分、主要临床结局和撤机结局等。根据患者在未使用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有效自主呼吸至少48 h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不同撤机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TF和MRC评分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8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撤机成功58例,撤机失败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值、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 2/FiO 2)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患者DTF和MRC评分均显著升高〔DTF:(26.02±2.68)%比(22.79±5.40)%,MRC评分(分):38.90±2.78比33.24±3.78,均 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较撤机失败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2.21±32.60比113.14±41.34,ICU住院时间(d):6.48±2.18比10.11±4.01,均 P<0.05 〕,再插管率和ICU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再插管率:6.90%(4/58)比27.59%(8/29),ICU住院费用(万元):4.99±0.87比7.85±2.45,均 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TF和MRC评分预测ICU-AW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95%可信区间(95% CI)为0.746~0.931 〕、0.799(95% CI为0.701~0.899);以DTF≥25.01%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2.41%;以MRC评分≥35.5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70.69%;以DTF≥25.01%与MRC评分≥35.50分联合预测撤机成功,AUC达到0.887(95% CI为0.812~0.962),敏感度提高到89.70%,特异度提升到79.30%。 结论:DTF及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时机的选择、撤机结局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与独立的DTF及MRC评分相比,DTF联合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机械功为导向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和验证以机械功(MP)为导向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v1.0(MIMIC-Ⅳ v1.0)中有创机械通气(IMV)超过24 h且用T管通气策略进行撤机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合并症、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前4 h的呼吸力学参数、SBT前的实验室指标、SBT期间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IMV时间,并将其纳入模型建立组。采用Lasso方法筛选影响撤机结局的风险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制作动态网页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和准确性,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有效性。前瞻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在模型建立组中,共有3 695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撤机失败率为38.5%(1 421/3 695)。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6个变量,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MP、动态肺顺应性(Cdyn)、吸入氧浓度(FiO 2)、ICU住院时间、IMV时间,其系数分别为0.144、0.047、-0.032、0.027、0.090、0.0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个变量均为预测撤机失败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155(1.111~1.200)、1.048(1.031~1.066)、0.968(0.963~0.974)、1.028(1.017~1.038)、1.095(1.076~1.113)、1.103(1.070~1.137),均 P<0.01〕。以MP为导向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在模型建立组和外部验证组均表现出准确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 CI分别为0.832(0.819~0.845)、0.879(0.833~0.925),且其预测准确性显著高于MP、Cdyn、PEEP等单一指标。校准曲线表明预测与观察结局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DCA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结论:以MP为导向构建撤机失败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合理、准确地预测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撤机决策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研究年度进展2022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2021-10-01至2022-09-30期间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在NPPV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ARF)中有3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NPPV(包括单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率,HFNC的效果存在争论。此外,在NPPV治疗ARF的结局预测模型、NPPV相关的心搏骤停事件和人机界面对NPPV治疗效果的影响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NPPV在气管插管前预氧合和辅助撤机拔管的研究中显示,NPP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过程中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的风险。在长期家庭应用NPPV方面,提出成功启动的5个指标,但临床实践中符合5个指标的比例低,以及心理干预对长期NPPV依从性的影响等,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合理选择和优化应用NPP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流量湿化吸氧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低氧血症治疗效果及术后撤机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撤机时间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比较2组撤机时间及治疗前后2、6、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pH值、自主呼吸频率(RR)、心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撤机时间为(35.51 ± 4.61)h,对照组为(44.04 ± 3.8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982,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 PaO 2分别为(73.96 ± 4.32)、(79.82 ± 3.61)、(94.82 ± 2.71)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70.72 ± 3.10)、(75.63 ± 3.88)、(90.27 ± 3.55)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854、5.000、6.443,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 PaO 2/FiO 2分别为(239.45 ± 18.74)、(269.85 ± 20.09)、(291.83 ± 17.30)mmHg,对照组分别为(226.74 ± 20.72)、(251.12 ± 16.74)、(279.65 ± 19.40)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877、4.530、2.964,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呼吸分别为(24.74 ± 2.03)、(22.61 ± 1.86)、(18.63 ± 2.05)次/min,对照组分别为(26.07 ± 1.89)、(24.24 ± 1.73)、(20.11 ± 1.87)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33、4.058、3.373,均 P<0.01);观察组治疗后2、6、24 h心率分别为(83.32 ± 4.88)、(76.06 ± 4.71)、(70.34 ± 3.82)次/min,对照组分别为(86.06 ± 3.29)、(80.91 ± 4.31)、(75.71 ± 6.22)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44、4.805、4.653,均 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为25.00%(1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501, P<0.05)。 结论: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撤机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LCAPA术后心功能的支持及临床转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术后心功能的支持方法及变化特点,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8例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年龄分为<1岁组(65例)和>1岁组(43例)。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期直径(LVEDD)Z值描述术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总结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点,采用血管药物评分(VIS)反映术后心功能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程度,间接反映心功能状况;总结术后启用和终止机械辅助以及停止机械通气的指征。结果:ALCAPA术后早期心功能虽较术前有所改善,但仍未能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第5天两组LVEF分别为0.42、0.45,LVEDD的Z值分别为3.47、2.74。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以同时兴奋α、β受体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VIS评分较高。机械循环辅助18例。全组死亡12例(1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低年龄和低LVEF水平是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ALCAPA术后早期心功能仍处于较低水平,依赖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和必要的机械辅助。我们推荐撤离呼吸机和机械辅助的指征分别为LVEF>0.40和LVEF>0.35,并结合其他临床指标。术前低年龄和低LVEF水平是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4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临床应用,评估ECMO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重症腺病毒肺炎并予ECMO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收集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ECMO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指标。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例应用ECMO治疗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其中2例成功撤离ECMO,最终3例死亡,1例存活,3例死亡患儿起病至ECMO启动时间长,均超过18 d。ECMO启动前的呼吸机辅助时间为3~5 d,ECMO治疗时间长,最长为27.5 d。1例存活患儿起病至ECMO启动时间为11 d,ECMO启动前的呼吸机辅助时间为5 d,ECMO治疗时间<10 d 。结论:ECMO救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抢救成功率低,但仍是抢救患儿生命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早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高龄衰弱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高龄衰弱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ERCP的高龄(年龄≥75岁)衰弱患者108例,根据使用的不同麻醉药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R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5~0.20 mg/kg和阿芬太尼5.0 μg/k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4~0.8 mg·kg -1·h -1和阿芬太尼0.5 μg·kg -1·min -1;P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和阿芬太尼 5.0 μg/kg,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2.0~6.0 mg·kg -1·h -1和阿芬太尼 0.5 μg·kg -1·min -1。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或较基础值下降>20%]、严重低血压(MAP<55 mmHg)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诱导前(T 0)、麻醉诱导后1 min(T 1)、内镜通过口咽部(T 2)、取石即刻(T 3)、内镜撤出口咽部(T 4)、患者苏醒(T 5)不同时点的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脑电双频指数(BIS),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以及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注射痛的发生率和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情况。 结果:R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81.5±4.9)岁;P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82.3±6.0)岁。R组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4.5%(13/53),低于P组的43.6%(24/55)( P=0.036);两组患者术中严重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0(0/53)和5.5%(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25)。与T 0时点比较,两组T 1~T 4时点MAP降低,BIS降低(均 P<0.05);两组T 1~T 2时点心率减慢,SpO 2降低(均 P<0.05)。与P组比较,R组T 1~T 4时点MAP升高,T 1~T 2时点心率增快,SpO 2升高,BIS升高(均 P<0.05)。R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为(93.9±21.4)μg,低于P组的(123.3±29.7)μg( P<0.001);R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7%(3/53)、13.2%(7/53)、3.8%(2/53),低于P组的18.2%(10/55)、30.9%(17/55)、16.4%(9/55)(均 P<0.05)。两组患者术中呛咳体动、呃逆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1.8±3.0)min,长于P组的(10.3±3.3)min( P=0.016),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8%(2/53),低于P组的16.4%(9/55)( P=0.031)。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QoR-15评分分别为(131.9±4.7)和(129.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术后3 d的QoR-15评分分别为(134.8±4.3)和(133.6±5.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5)。 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可以降低高龄衰弱患者ERCP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注射痛的发生率,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具有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虽延长了患者的苏醒时间,但未影响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压力联合呼吸频率对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压力(pressure,P)联合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少24 h的患者76例,排除中枢呼吸抑制、原发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当患者具备撤机条件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 test,SBT)1 h,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两组的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 peak)、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DP)、RR,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 结果:76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撤机成功组50例,撤机失败组26例。撤机成功组P peak×RR,DP×RR均明显小于撤机失败组。P peak×RR(cmH 2O·次/min):291.8±76.5 vs 519.8±108.8( P<0.01)。DP×RR(cmH 2O·次/min):131.6±34.2 vs 227.0±47.5( P<0.01),P peak×RR,DP×R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0.941;P peak×RR最佳临界值为362 cmH 2O·次/min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88.0%,阳性预测值(PPV)为97.8%,阴性预测值(NPV)为80.6%;DP×RR截断值为170 cmH 2O·次/min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2.0%,PPV为94.0%,NPV为88.5%。 结论:压力联合呼吸频率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