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训练常见运动损伤超声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提高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2018年我国颁布了《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该大纲对军事体育训练标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军事训练所致的运动损伤亦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1,2]。在训练、战时、野外急救的条件下,尽早发现训练伤,及早诊治或预防,对于保证战斗力水平至关重要。2019年《训练伤超声可视化诊断专家共识》提出,超声具有便携、无创、实时成像的特点,能够用于训练现场以及多种野外条件,并能弥补传统诊断手段对战创伤、训练伤早期诊断的不足 [1]。运动损伤包括长期体能训练导致的累积性损伤或高强度下的急性创伤。运动损伤的类型在各军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如空军以腰背部肌肉慢性劳损为主,海军及陆军则以骨折、关节损伤、肌肉挫伤与牵拉伤、周围神经损伤等为主,并且好发于四肢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在治疗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浮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在武警部队官兵腕部训练伤防治领域的临床效果,为部队军事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回顾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72例武警部队官兵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浮针组和常规组.其中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联合肌内效贴处理,共36例;常规组采用腕关节外固定制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及去除外固定后康复训练,共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结果 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浮针组、常规组治疗前NRS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RS评分、Cooney评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RS评分、Cooney评分浮针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联合肌内效贴对武警部队官兵军事训练所致腕部TFCC损伤效果著,值得在基层卫生部门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前交叉韧带双束双隧道增强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在治疗膝关节ACL训练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29例均行韧带重建手术.按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传统重建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2~31(27.07±7.28)岁;取自体腘绳肌腱行韧带重建.增强重建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5~34(29.06±4.23)岁;双隧道韧带重建,取自体腘绳肌作为前内侧束,后外侧束用高强线替代.记录术前及术后第6、12个月膝关节胫骨前移距离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末次随访时的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和随访期间出现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15(13.7±0.8)个月,均未见手术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重建组术后第 6、12 个月胫骨前移距离差值[(1.45±0.62)、(1.74±0.78)mm]低于传统重建组[(2.42±0.60)、(2.51±0.63)mm],P<0.05.两组术后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IKDC评分、VAS及末次随访时的肢体对称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韧带重建技术,增强重建技术更能有效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短期疗效令人满意,适用于运动需求较高的群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某部队医院2020-2022年骨科门诊军人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调查分析某部队医院骨科门诊军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某部队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20-2022年骨科门诊就诊军人患者的资料数据,统计姓名、性别、年龄、军种、职别、门诊诊断,以及损伤部位、类型等,并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骨科门诊共收治官兵17 968人,占军人门诊总数的9.88%;其中因训练伤前来就诊的占骨科门诊军人总数的97.89%.不同年龄段、职别、军种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21~25岁(49.97%)、士官(53.63%)、陆军(50.85%);不同部位中下肢及腰背部损伤占比最高,分别为43.26%、37.63%;按损伤类型来分,慢性肌肉劳损(27.12%)、半月板/软骨损伤(13.47%)占比最高;根据时间分析,每年6-8月份就诊人数最多.结论 就诊骨科门诊的军人较多,应进一步探究其特点及原因,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强相应的预防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核心肌群激活骨科训练伤预防操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地区 691 名参加 2021 年秋季新训人员为A组,另选取北京地区372 名参加2022 年秋季新训人员为B组.A组采用常规热身运动方法,B组采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记录并比较两组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发生情况、骨科训练伤预防宣教情况、体能考核结果.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B组骨科训练伤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训练后身体完全恢复率与训练伤防治掌握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准备活动、训练后放松、缓解不适、心理调节方法掌握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仰卧起坐成绩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比例,以及3 000m跑成绩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比例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训练期间身体未完全恢复、单杠引体向上成绩是上肢训练伤的危险因素(P<0.05);仰卧起坐成绩差、3 000 m跑成绩差、训练期间身体未完全恢复、单杠引体向上成绩是下肢训练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训练伤预防操可以降低骨科训练伤的发生率,对下肢骨科训练伤的效果尤其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新兵军事训练性肌骨损伤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背景 军事训练性肌骨损伤(musculoskeletal injury,MSKI)位列军事训练伤病谱之首,MSKI已成为全球军队面临的重大医疗问题,目前关于我军新兵MSKI流行病学支撑并不充足.目的 调查分析新兵MSKI现状、伤情特点等,并对新兵MSKI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采用"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 2020年度 1 515例入伍男性新兵展开MSKI现况调研.结果 2020年度新兵MSKI发生率为 34.33%,主要以轻度拉伤、扭伤等为主(410/504,81.35%);下肢损伤最多(548/1 013,54.10%),膝、腰、足、踝、肩损伤多见;致伤科目以体能训练为主(432/718,60.17%);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既往伤病史(OR=5.093,95%CI:3.112~8.336)、疲劳程度高(与很轻松相比:轻松,OR=1.630,95%CI:1.107~2.400;有点累,OR=1.862,95%CI:1.264~2.742;累,OR=1.939,95%CI:1.327~2.832;很累,OR=2.185,95%CI:1.114~4.287)者MSKI发生概率相对较高,文化程度较高(与中专及以下者相比:大专,OR=0.553,95%CI:0.312~0.980;本科及以上,OR=0.478,95%CI:0.275~0.830)、爱好体育运动(OR=0.523,95%CI:0.310~0.885)者MSKI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结论 新兵MSKI以下肢部位扭伤、拉伤等常见,既往伤病史、疲劳、文化程度等是新兵MSKI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尺侧腕伸肌腱复发性脱位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2/2
腕尺侧痛是一种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但由于尺侧腕伸肌腱复发性脱位引发的腕尺侧痛临床较为少见. 尺侧腕伸肌腱脱位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与下尺桡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腕骨韧带、腕骨等损伤相混淆,诊断较为困难,且临床鲜有报道. 我科于2022-03 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成功诊断尺侧腕伸肌腱脱位1 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军事训练伤所致前交叉韧带撕裂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对军事训练伤所致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01 至2022-12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收治的59 例军事训练伤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分析致伤科目、合并伤情况.结果 致伤科目:木马训练 24 例(40.68%),400 m障碍训练 21 例(35.59%),长跑训练 5 例(8.47%),球类运动 5 例(8.47%),器械训练 2 例(3.39%),擒敌对抗 1 例(1.69%),攀登训练 1 例(1.69%).MRI图像前交叉韧带撕裂表现为韧带肿胀、信号增高、纤维连续性中断、附着端回缩、胫骨前移等改变,同时伴有半月板损伤、骨折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其中,木马训练组骨折发生率、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率均高于障碍训练组与其他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木马训练组合并伤最重,较易发生 3 种合并伤,即前交叉韧带合并骨折、半月板损伤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障碍训练组合并伤次之.结论 官兵应加深对木马训练与400 m障碍训练的认识,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日常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合理设置场地,减少前交叉韧带撕裂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实战化训练分业阶段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实战化训练中分业阶段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发生情况及不同课目致伤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研制的肩关节过顶运动伤调查问卷,对进入分业阶段满1年的战士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明确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训练课目导致的肩关节训练伤组和正常组在参训时的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等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14年和2015年分业阶段的战士2169名,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发生率为45.09%;受伤时的主要课目为手榴弹投掷(37.63%)、引体向上(20.35%)和400米障碍(14.83%);受伤种类排在前三位的是肌肉扭伤(29.07%)、盂唇损伤(18.93%)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16.80%),且骨与关节损伤占比72.93%;受伤组与正常组在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使用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战化训练分业阶段,肩关节过顶运动伤发生率较高,且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训练强度大、心理状态不良、缺乏针对性预防措施是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移植物重建治疗军事训练致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使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ST/G肌腱)和LARS人工韧带重建治疗军事训练所致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7例PCL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自体ST/G肌腱重建PCL的23例病人纳入ST/G肌腱组,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的24例纳入LARS韧带组.采用患肢屈伸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KT-2000试验评估PCL的松弛程度.结果 ST/G肌腱组术后6个月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78.4±7.5)分、(77.5±5.8)分,均低于LARS韧带组的(83.0±6.9)分、(88.3±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后1年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RS韧带组KT-2000试验结果:健侧、患侧在15、20、25磅外力作用时,胫骨后移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T/G肌腱组在25磅外力作用时,胫骨后移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与ST/G肌腱相比,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能尽早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更适合高强度训练导致的军事训练伤或运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