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对百色市某高中一起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三间分布描述,收集病例的临床数据,采集可疑环境样本及具有代表性病例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暴发原因.结果 2021 年1 月20-28 日,本次疫情共累计报告病例205 例,其中疑似病例189 例,确诊病例11 例,隐性感染者 5 例.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90.50%)、呕吐(35.50%)为主,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男性罹患率5.85%(116/1 984)高于女性罹患率 3.74%(89/2 381).高中 3 个年级学生均有病例报告,但高三罹患率最高,为10.39%,发病风险是高一、高二学生的 5.90 倍(95%CI:4.473~7.778).对 72 份肛拭子、外环境涂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I型、GII型实验室检测,检出 16 份肛拭子呈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流行曲线显示人传人模式,1 月 29日学生放假全部离校后无病例报告.结论 本事件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学校暴发疫情,学校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终导致学校暴发疫情的暴发.应加强病例排查及管理,规范吐泻物消毒处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2019年舟山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原因,为今后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病例搜索、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10份病例、5份食堂工作人员和4份食物市场来源样本开展空肠弯曲菌及其他病原体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细菌分子分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疑餐次和可疑食物。结果:本次疫情共搜索到疑似病例41例,其中男生27例(30.34%),女生14例(29.79%),年龄为(14.56±2.48)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39例(95.12%)和腹痛32例(78.05%)和发热29例(70.73%)。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5份病例粪便样本、1份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2份市售三黄鸡食物原材料样本均培养出空肠弯曲菌。PFGE结果显示,5份病例样本中的空肠弯曲菌具有同源性,与1份食堂人员和2份市售三黄鸡样本中的空肠弯曲菌不具有同源性。病例对照分析显示7日午餐E套餐( OR=3.275,95% CI:1.043~10.285)和9日午餐F套餐( OR=12.804,95% CI:4.224~38.812)为可疑暴露餐次。 结论:这是一起因空肠弯曲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今后应加强对空肠弯曲菌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和旅游交通工具诺如病毒污染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工作人员的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状况及宾馆住宿场所和旅游大巴车中诺如病毒污染情况,为诺如病毒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方便抽样的原则,抽取北京市16个区内的宾馆住宿场所以及旅游人员集中区域的旅游大巴车,采集环境标本,并采集相关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不同场所环境中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和人员隐性感染情况。结果:共采集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320件,环境涂抹标本640件,其中工作人员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率为0.94%,厨师隐性感染率为0.99%,环境污染阳性率为0.16%。旅游大巴车环境涂抹标本180件,未检出诺如病毒。结论:在2019年诺如病毒非流行季期间北京市宾馆住宿场所中,工作人员诺如病毒感染率较低,环境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为避免或减少旅游团体诺如疫情的发生,需进一步做好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肛拭子阳性在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肛拭子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价值。方法:选取104例COVID-19确诊患者,在入院时采集咽拭子、痰液、血液和肛拭子检测2019-nCoV核酸;依据不同标本核酸阴阳性分组比较临床特征和血液学指标;选取15例肛拭子核酸阳性患者追踪分析其不同标本核酸转阴时间。结果:与肛拭子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具有较低的淋巴细胞(LYM)和较高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且重症比例更高。咽拭子阳性患者HsCRP、IL-6和重症比例亦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痰液阴阳性患者间血液学指标和重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阳性比例仅为1.92%,但均为重症患者;痰液阳性率最高为46.15%。咽拭子和肛拭子均阳性患者LYM显著下降,而HsCRP、IL-6和危重比例均显著增高。追踪结果显示肛拭子和痰液转阴时间较长,警惕痰液复阳现象。结论:肛拭子阳性患者具有更低的LYM和更高的炎症水平及重症比例,提示其可能成为预测重症发生的因素。且转阴时间长于咽拭子,联合咽拭子和肛拭子检测有助于预测重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2020年吉安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江西省吉安市2013—202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特征,为吉安市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者粪便等临床标本共5 089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分型,使用SAS统计软件从标本类型、时间、患者年龄和性别、地区分布等进行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结果:5 089份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阳性标本3 062份,总阳性率为60.17%,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分别为15.15%、16.36%和68.49%,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3—2020年的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总体呈下降变化趋势,不同年份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47, P<0.05);8年间,EV71型手足口病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手足口病例数主要集中在4~11月份,5月和9月左右为最高峰。男女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44, P>0.05),粪便、肛拭子、疱疹液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不同样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76, P<0.05)。峡江、安福、永丰阳性检出率较高,井冈山检出率最低,不同地区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7.98, P<0.05)。 结论:近年来吉安市手足口病病毒病原谱已经发生改变,应针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监测工作,有助于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儿童的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019-nCoV感染确诊儿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隔日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和肛拭子2019-nCoV核酸。流式细胞术检测病程早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中期(咽拭子病毒核酸阴性而肛拭子核酸仍阳性)、恢复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水平。结果:共1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女=5∶1;平均年龄(7.0±4.3)岁;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5例,普通型5例,无重症及危重症患者。9例我院初诊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最初呈平行阳性状态,肛拭子排毒中位数时间长于咽拭子排毒时间[32(4.5,45.0)d vs 3(2,9)d, Z=11.0, P=0.010];肛拭子较咽拭子排毒时间差值中位数长25.5(1.5,42.8)d。病程不同时期(早期、中期、恢复期)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4和IL-5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或 F, P值分别为8.33,0.016;5.36,0.010;6.56,0.004),但主要在病程中期明显升高。而IL-17F、IL-2、IL-22在病程的早、中、恢复期均有升高,但病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肠道排毒时间较长,尽管尚未确定感染性,但对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Th2细胞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2019-nCoV感染后的非重症感染儿童的免疫应答过程,监测儿童患者的病毒排出情况和细胞因子变化,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1年西安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9—2021年西安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HFMD的肛拭子或粪便标本,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鉴别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使用Excel 2007和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分析,对HFMD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病原学特征分析。下载CVA6各基因型代表株的VP1区序列,用MEGA X软件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 531例HFMD病例,EV的阳性率为89.16%(1 365/1 531),EV71、CVA16、CVA6、CVA10和其他EV的检出率分别为1.31%(20/1 531)、32.46%(497/1 531)、38.47%(589/1 531)、5.09%(78/1 531)和11.23%(172/1 531)。HFMD的病原构成在不同临床分型(χ 2=46.14, P<0.01)、不同职业(χ 2=34.65, P<0.01)、不同年份(χ 2=462.86,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MD患者中,CVA16感染者的年龄比CVA6和CVA10感染者的年龄大( F=6.00, P<0.01)。2019年西安市HFMD的主要病原是CVA16,2020年和2021年HFMD的主要病原是CVA6。EV阳性病例春夏季主高峰(5—7月)的优势病原为CVA16,秋季次高峰(9—11月)的优势病原为CVA6。西安市8个区县的优势病原为CVA6,6个区县的优势病原为CVA16,1个区县CVA16和CVA6共同流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西安市CVA6为D3a亚型,分为2个进化分支。 结论:2019—2021年西安市HFMD的主要病原是CVA6和CVA16,CVA6的基因型为D3a亚型,病原构成呈现出明显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密克戎变异株咽拭子核酸持续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肛拭子核酸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咽拭子核酸持续阳性的无症状和轻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肛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5月1日至24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管理病区收治的93例入组前咽拭子核酸持续阳性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疫苗接种、临床症状、病毒感染与肛门采样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咽拭子和肛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及转阴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3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其中男性30例(32.3%),女性63例(67.7%);年龄8~72岁,平均(46.0±16.0)岁;完成2~3剂疫苗接种者65例(69.9%),接种1剂疫苗和未接种者分别为2例(2.1%)和26例(28.0%);存在基础疾病者20例(21.5%),其中高血压〔13例(14.0%)〕及2型糖尿病〔6例(6.5%)〕最常见。无症状感染者24例(25.8%);轻型感染者69例(74.2%),以咳嗽〔50例(53.8%)〕和咽痛〔28例(30.1%)〕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仅6例(6.5%)出现消化道症状(5例为单纯腹泻,1例为腹泻伴呕吐)。在病毒感染第8~16天〔平均(11.55±2.27)d〕同期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咽拭子核酸阳性者79例(85.0%),肛拭子核酸阳性者5例(5.4%)。所有患者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14.7±2.9)d,肛拭子阳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14.2±1.9)d;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7±2.9)d。结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核酸持续阳性的感染者中轻型多于无症状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消化道传播的风险较低,消化道症状与病毒RNA在消化道中存在的相关性尚不确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定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主动筛查及分子流行病学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筛查住院患者肠道定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的检出率,并分析CRE菌株分子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集2019年3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和血液内科(移植病房)213例住院患者的粪便、直肠拭子或肛周拭子标本,应用含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麦康凯平板法筛查CRE菌株,并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选取重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多位点序列分型、荚膜血清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携带特征。以菌株KPN FJ723042序列作为参考,对所有菌株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共检出CRE菌株23株,检出率为10.8%(23/213);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15株(65.2%),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各3株(13.0%),弗氏柠檬酸杆菌2株(8.7%)。单核苷酸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15株CRKP有2组主要克隆型,均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流行。15株CRKP均属于ST11-K64型,均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2型(β-lactamase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2, blaKPC-2 )基因;12株CRKP携带毒力基因黏液表型调控基因2型(regulator of mucoid phenotype gene A2, rmpA2)、 iucABCD。 结论:住院患者中肠道定植CRE的检出率较高,以ST11-K64型CRKP为主,CRKP菌株兼具多重耐药性和毒力特征,有医院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病毒核酸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0年初国内输入疫情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复检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时间在2020年3月1日以前)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及出院后标本采集与检测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诊病例复检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 28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年龄 M( Q1, Q3)为44(32,58)岁,男性617例,224例为咽拭子和/或肛拭子复检阳性,复检阳性率为17.42%。复检阳性病例年龄[ M( Q1, Q3)为35(23,50)岁]小于复检阴性确诊病例年龄[ M( Q1, Q3)为46(33,59)岁]( 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复检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 2趋势=52.73, P<0.001)。85.27%(191/224)病例在14 d内复检阳性;复检阳性持续时间为13(7,24)d;81.69%(183/224)病例在复检阳性后28 d内复检核酸转阴。所有复检阳性病例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发热等症状,密切接触者经14 d集中隔离与采样排查均未发现继发感染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出院确诊病例复检阳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业、聚集情况、临床类型、发病入院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广东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后存在复检阳性现象,且多数发生在出院14 d内,复检阳性病例多在28 d内转阴;年龄是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阳性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