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症状、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ory ischemia,PCI)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该院随机选取肝阳上亢型P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平肝定眩合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肌酐(creatinine,C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变化,同时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IB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两组血清Cr、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单行针灸治疗均对肝阳上亢型PCI具有一定的治疗疗效,然而联合治疗对患者的大脑血供以及脑细胞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两组各终止2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尖放血疗法.疗程30d.治疗前后进行肝阳上亢证证候积分量表和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并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流速与血管搏动指数(PI);检测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和肝阳上亢证证候积分量表评分显著降低,LVA、RVA与BA的平均流速增加,PI、FIB、D-D显著降低(P<0.01),APTT、PT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PCIV患者可以改善其血栓前状态与脑部血流异常状况,增加脑供血量,从而减轻PCIV的相关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建瓴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建瓴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建瓴汤方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干预前后分别记录两组中医症状积分、UCLA眩晕评分、安全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记录入组后8周时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分析中医症状积分与UCLA评分、伴发病积分、既往病史积分和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中医症状积分及UCLA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积分与UCLA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病程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伴发病积分、既往史积分无显著相关.结论 建瓴汤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探讨各证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临床医学院门诊及住院病房中后循环TI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后循环TIA各证型与LDL-C和HCY的关系.方法 参照2006年发布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选择200例后循环TIA患者根据《中医内科学》教材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血清中LDL-C和HCY含量.结果 所纳入的200例后循环TIA患者中,痰湿中阻证91例,占总人数45.5%,比例最高,其次为肝阳上亢证33例,占总人数16.5%.并且,痰湿中阻组、瘀血阻窍组患者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各中医证型在HCY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TIA最常见的证型为痰湿中阻证,痰湿中阻证和瘀血阻窍证与后循环TIA患者LDL-C水平的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对相关证型的积极干预,对缺血性脑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宿迁市中医院收治的166例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和《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定眩晕障碍对生活的影响,检测2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 (76/83),72.3%(60/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8周后的DHI、DAR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的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快(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6/83),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6.0% (5/83),对照组分别为22.9%(17/83)和20.5%(17/83),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情况,减轻眩晕病情及对生活的影响,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调督益脑针刺法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调督益脑针刺法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调督益脑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2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左颈总动脉(LVA)、右颈总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峰流速(Vm)]的改善情况,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43/46),对照组总有效率76.1%(35/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HI、DA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VA、RVA、BA的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调督益脑针刺法能够调节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有助于缓解患者眩晕症状,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自拟强力止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TCD、BAEP的影响及远期预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自拟强力止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PCI)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接诊的80例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PCI眩晕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应用自拟强力止晕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TCD、BAEP、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颈动脉斑块厚度等指标变化,并对比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右侧IMT厚度、双侧斑块厚度显著降低,内皮祖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眩晕、头痛、面色赤红评分及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m值显著升高,PI值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波PL、IPL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强力止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PCI眩晕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其远期及近期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