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肠同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从肝阳上亢到肝阳化风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演变特征,气机升降异常是其核心病机;联系《医学入门》"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并溯源其依据,分析肝、肠两个器官在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关联基础;提出肝升肠降方可调畅气机,阐释肝肠同治是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重要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天麻钩藤饮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评价天麻钩藤饮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LV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免煎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以血压计测量诊室血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ELISA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酸(U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17, P=0.023)。治疗后,观察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多梦、心烦健忘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06、14.47、15.47、8.74、、14.50, P值均<0.001),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30、8.79, P值均<0.001);IVST[(9.36±1.32)mm比(11.23±1.07)mm, t=6.96]、PWT[(8.89±1.14)mm比(10.03±1.02)mm, t=4.71]、LVDd[(40.36±4.29)mm比(47.62±4.19)mm, t=7.66]、LVMI[(112.39±22.29)g/m 2比(148.26±21.39)g/m 2, t=7.34]均低于对照组( P<0.01);Hcy[(12.87±3.11)μmol/L比(19.85±3.67)μmol/L, t=9.18]、UA[(276.29±19.56)μmol/L比(338.52±17.07)μmol/L, t=16.65]、Cys-C[(0.86±0.15)mg/L比(1.10±0.17)mg/L, t=6.7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天麻钩藤饮可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LVH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揿针结合健康教育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揿针结合健康教育对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治疗的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揿针结合健康教育干预,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等七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其总分为(8.98±3.18)分,低于对照组的(12.30±3.79)分( t=3.970,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32±1.69)分,高于对照组的(6.11±1.52)分( t=3.149, P<0.05)。 结论:揿针结合健康教育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CiteSpace的天麻钩藤饮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200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医学领域中天麻钩藤饮相关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 3.7.0软件合并去重后,利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趋势、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作者、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图谱。结果:纳入天麻钩藤饮研究文献2 137篇,该领域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期刊分布以中医药类为主,其中《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发文量最多;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冼绍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计17篇;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23篇),研究机构间合作以中医药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高频关键词有高血压、眩晕、肝阳上亢、临床疗效、偏头痛等;关键词形成10个聚类;突现时间跨度较长的关键词有辨证论治、高血压、名医经验、临床观察,近年开始突变的有不良反应、血压水平、眩晕、加减治疗、用药规律。结论:天麻钩藤饮研究领域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仍需加强跨地区、跨团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展开,常用治法为中医药综合疗法,关注血压变化、不良反应等情况。本方在眩晕治疗中的加减应用、用药不良反应研究及用药规律探讨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下虚上实”病因病机探讨高血压病的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高血压病患者病因病机为“下虚上实”,病因以下虚为先,后致上实。下虚表现在肝肾阴虚,临床症状为腰膝酸软、或腰痛、或下肢无力、或全身乏力、或咽干。上实多表现为肝阳上亢,(冲)气逆于上,临床表现为血压超出正常值、头晕、咽干,或口苦、或头痛、或耳鸣耳聋、或心悸、或怔忡、或胸痛、或胃食管反流、或烧心反酸等,属于肝阳上亢、或肝木克脾土、胃失和降等证候。肝肾亏虚导致阴不敛阳,形成肝阳上亢,痰瘀阻滞清窍形成眩晕。高血压病其本在肝肾亏虚,其标在肝阳上亢。因此,从下虚上实发展过程中,采取以补下泻上的治疗准则,滋肝肾阴以敛肝阳,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和预防,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LASSO回归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刚虚证(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证)关联因素筛选及诊断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利用LASSO回归联合Nomogram构建心脏神经官能症刚虚证(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证)的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收集14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民族、婚姻、教育程度、脑力/体力工作、体质量指数(BMI)、中医症状、中医五态人格量表各因子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症状自测评量表各因子均分.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刚虚证诊断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模型,并对模型预测区分度及校准度评价,利用10重交叉验证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对模型进行Nomogram可视化,并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结果:共纳入刚虚证患者70例,非刚虚证患者71例.LASSO回归筛选出与刚虚证诊断相关性最显著的5个变量为女性、年龄、疲乏无力、善嗳气、五态人格中少阳积分.模型AUC为0.85,H-L检验为2.94(P=0.9824),提示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较好,10重交叉内部验证结果提示AUC为0.82.结论:LASS O回归联合Nomogram构建的诊断模型可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刚虚证,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尚待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症状、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究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ory ischemia,PCI)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该院随机选取肝阳上亢型P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平肝定眩合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肌酐(creatinine,C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变化,同时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IB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两组血清Cr、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单行针灸治疗均对肝阳上亢型PCI具有一定的治疗疗效,然而联合治疗对患者的大脑血供以及脑细胞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究中医治疗失眠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整理并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名医医案库中名老中医及其书籍中的医案数据,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对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舌象脉象等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案794个,涉及中药477味,主要有柴胡、白芍、甘草、酸枣仁、川芎、远志、赤芍、当归、合欢皮、茯苓、郁金、栀子.中药药性以平为主;药味多属甘、苦、辛;主要归肝经.高频中药系统聚类分析聚为4组,第一组:酸枣仁、茯苓;第二组:远志、合欢皮、郁金;第三组:白芍、栀子;第四组:柴胡、川芎、赤芍.药物关联分析得到:柴胡与白芍、柴胡与赤芍的关联性最强,其次是柴胡与川芎.复杂网络分析得到7组中医证候,从高到底依次为:肝阳上亢证,痰热扰心证,肝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结论 中医治疗失眠以清热助眠为法,平调阴阳为纲,多使用清热安神之品,值得临床参考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魏执真养阴柔肝降逆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多见肝阳上亢、风痰上攻等证型.魏执真教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多见头胀、头胀晕或头胀痛;其强调抓住"头胀"这一主症,此乃"热扰清空",即阴虚肝旺,清空被扰,魏执真教授及其团队针对这一病机创立了养阴柔肝降逆法,并拟柔肝清眩汤,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控制不佳,见头胀晕或头胀痛者,疗效显著,并对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及长期血压高引发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耳鸣肝阳上亢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耳鸣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86 例耳鸣肝阳上亢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给予腺苷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4 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耳鸣响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响度VAS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T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还原黏度 5(1/S)、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 200(1/S)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R、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NLR、PLR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耳鸣肝阳上亢证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