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留置鼻肠管,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的总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0 d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结果 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置管用时为(16.20±5.65)min,对照组为(34.13±13.60)min;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面,试验组鼻黏膜出血1例、呛咳1例,对照组鼻黏膜出血4例、呛咳5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36);两组均未发生气胸、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营养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置管后10 d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高,操作用时短,能够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且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早期辅助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自身的进行性消耗以及术前患者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吸收异常,均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术后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吻合口愈合困难,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合理的营养管理是肿瘤康复期患者长期随诊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降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信念及行为实践,促进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及营养膳食,从而积极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长期预后。为改善中国肿瘤康复期患者的长期管理,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最大限度地改善临床获益及患者预后,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该共识。内容主要根据我国肿瘤患者管理及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营养等领域的专家经验和意见,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标准,围绕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诊断)、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及医学膳食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制订推荐意见,旨在为肿瘤患者康复期的规范化营养管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COPD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营养液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及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10.08±0.49)kPa]、血氧饱和度(SpO 2)[(96.46±2.15)%]均高于对照组的(9.53±0.46)kPa、(95.04±2.08)%( t=5.670、3.289,均 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 2)[(6.42±0.27)kPa]低于对照组的(7.33±0.25)kPa( t=17.134, 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活量(FVC)[(3.03±0.52)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1.61±0.33)L]、呼吸峰值流速(PEF)[(0.54±0.08)]均高于对照组的(2.78±0.45)L、(1.42±0.31)L、(0.49±0.07)( t=2.519、2.907、3.259,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12.45±1.32)g/L]、免疫球蛋白M(IgM)[(1.88±0.34)g/L]、免疫球蛋白A(IgA)[(2.68±0.47)g/L]均高于对照组的(11.66±1.28)g/L、(1.65±0.37)g/L、(2.38±0.45)g/L( t=2.977、3.171、3.194,均 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时间[(6.94±1.55)d]短于对照组的(8.73±1.41)d( t=5.919, 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91.67%)高于对照组(72.92%)(χ 2=5.790, P<0.05)。 结论: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CU患儿营养评价及肠内营养实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危重症患儿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从而加重患儿病情。在最初多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后,尽早考虑开始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改善其代谢状态、补充代谢所需,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及预后。肠内营养因符合胃肠道生理并可改善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而受到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LPI)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阳离子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质膜转运缺陷引起。LPI表现为反复呕吐和腹泻,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后出现昏迷,进食不良,厌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死亡,一些患有LPI的儿童还出现肺泡蛋白沉积症。医学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该文报告1例确诊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肺泡蛋白沉积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细胞免疫功能障碍4岁患儿的营养支持疗法,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文中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为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的营养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严重烧伤会导致持续性的代谢亢进,研究显示尽早开展肠内营养治疗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本文介绍了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营养益处及非营养益处(维持肠黏膜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及促进创面愈合)、营养治疗介入的时机和途径、能量评估方法及营养监测等,旨在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 Z=-4.05, χ2 =4.72,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7,-0.47, 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7, χ2=1.68, 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 P>0.05)。 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及营养支持指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设性营养支持指导意见。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91例SAP患者住院资料,统计所有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91例患者中共计49例(53.85%)存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SAP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单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血液透析、血清白蛋白、使用血管活性药、使用镇静药、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多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中心静脉压。结论:SAP患者受患者和医疗的内在与外在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并针对肠内营养耐受性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促进疾病的良性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同济四联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对“同济四联征”(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纵向观察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70岁以下。(2)有慢性胃肠功能障碍(符合罗马Ⅳ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功能性便秘、腹泻、腹痛和腹胀的诊断标准),且时间≥1年以上。(3)伴有营养不良,体质指数≤18.5 kg/m 2。(4)根据专业心理医师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诊断抑郁、焦虑症或者状态。(5)育龄期女性伴有闭经或者月经失调≥6个月。排除消化道出血、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损伤、各类肠梗阻和炎性肠病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肿瘤复发或转移、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存在危及生命的全身并存症者,不能耐受或接受鼻肠管、或经皮胃(或空肠)造口以及不能接受菌群移植治疗者。前瞻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疾病科收治的诊断同济四联征并行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35.2±16.7)岁;43例均存在慢性胃肠功能障碍;24例患有抑郁症或存在抑郁状态,19例患有焦虑症或存在焦虑状态;26例育龄期女性患者中,13例月经失调,9例闭经。治疗采取菌群移植(口服菌群胶囊)、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为主)和心理干预。观察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的以下指标:(1)胃肠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和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分数越高提示胃肠道症状越严重)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评分。(2)精神心理状态:HAMA和HAMD量表评分,分数越低提示抑郁或焦虑症状越减轻。(3)营养状态: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和体质量、体质指数。(4)神经内分泌功能:检测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指标以及育龄期女性月经的情况。 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时的随访率分别为90.7%(39/43)、72.1%(31/43)和55.8%(24/43)。治疗后6个月时,对慢性肠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81.4%(35/43)。GSRS评分治疗前为(29.35±3.56)分,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下降至(18.25±2.56)分;GIQLI治疗前为(56.23±10.34)分,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上升至(91.04±20.3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存在营养不良,体质量在随访第6个月时,由治疗前的(40.61±8.88)kg,上升至(50.45±6.23)kg,体质指数由治疗前的(15.17±1.87)kg/m 2上升至(19.58±1.42)kg/m 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总蛋白由治疗前的(60.99±5.99)g/L,上升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64.21±4.23)g/L( F=2.715, P=0.022);前白蛋白由治疗前的(150.14±56.04)mg/L,上升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258.17±86.94)mg/L( F=15.124,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例患有抑郁症或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经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22.79±6.63)分下降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9.92±7.24)分;19例患有焦虑症或存在焦虑状态的患者,经治疗后,HAMA评分由治疗前的(17.15±4.34)分下降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7.73±4.10)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对26例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疗效观察发现,其对内分泌调节有效率为69.2%(18/26)。虽然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检测皮质醇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但多巴胺由治疗前的(32.91±10.65)nmol/L下降至(13.02±5.58)nmol/L;去甲肾上腺素由治疗前的(49.75±15.23)ng/L下降至(19.21±9.58)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肠道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策略对改善“同济四联征”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