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验证针刺减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改善预后的效应.方法:将7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围手术期针刺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6、24、48、72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③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6、24、48、72h,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且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LC围手术期针刺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对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ESCC)的疗效和生存获益情况.方法 将晚期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260 mg·m-2白蛋白紫杉醇+第1~5天静脉滴注20 mg·m-2顺铂)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2组均治疗4个周期,1个周期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安全性及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8和42例.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9.17%(38例/48例)和62.50%(30例/48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24 例/42 例)和 40.48%(17 例/42 例)](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8+分别为1.11±0.29和1.87±0.38,血清糖类抗原199分别为(50.03±6.21)和(36.41±4.87)ng·mL-1,血清癌胚抗原分别为(21.25±3.39)和(14.97±2.85)ng.mL-1,血清糖类抗原125分别为(29.82±4.16)和(20.63±3.34)n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83%(46例/48例)和80.95%(34例/4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蛋白尿、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为主,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ESCC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7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E)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27例EGE患者临床数据.根据腹水、分型、肝功能、自发缓解及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7例EGE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35岁,男性多于女性(2.3∶1).受累的消化道部位为胃和(或)十二指肠19例,16例为黏膜型,2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升高.浆膜型者外周血EOS计数及腹水发生率显著高于黏膜型和肌型者(12.85×109/L 比 8.24×109/L 比 11.11× 109/L,P=0.029;87.50%比 6.25%比 0,P<0.001);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外周血EOS计数、EOS占比及IgE水平显著高于自发缓解患者(2.77 × 109/L比0.56 × 109/L,P=0.016;29.30%比8.05%,P=0.045;200.00 IU/mL比20.39 IU/mL,P<0.001).外周血EOS计数联合IgE对自发缓解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92,95%CI:0.82~1.00.结论 EGE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炎性疾病,常累及胃和十二指肠;外周血EOS计数及IgE水平较高的患者推荐激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菌群代谢物胆汁酸与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银屑病(psoriasis)是与免疫相关的、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银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免疫细胞失衡和功能紊乱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近年来,肠道菌群代谢物与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让人们对于肠道菌群代谢物的认识更加深入.胆汁酸(bile acid,BA)是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生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之一,具有调节免疫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维护内环境稳态等功能.现就BA与银屑病的关系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作一概述,以期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PV和PVI在胃肠肿瘤手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脉压变异率(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leth variability index,PVI)在胃肠肿瘤手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fluidtherapy,GDFT)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4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V组(n=53)和PVI组(m=53).两组患者术中背景输液情况为复方氯化钠3 mL·kg-1·h-1.PPV组若PPV≥11%持续1 min,则按照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晶体液,若超过15 min则继续胶体液输注,直到PPV<11%持续1 min,恢复背景输液速度.PVI组若PVI≥11%持续1 min,则按照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晶体液,若超过15 min则继续胶体液输注,直到PPV<11%持续1 min,恢复背景输液速度.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时间加权平均值(Time weighted average of Hypotension,TWAH)、输液情况、尿量;记录患者术毕24 h QoR-15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肾功能以及肠道排气时间,测定术毕24、48 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水平.结果 与PPV组相比,PVI组术中总输液量、晶体输注量、尿量,术毕24 h和48 h血清IL-6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压时间加权平均值、胶体输注量、术毕24 h肾功能、恶心呕吐发生率、肠道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基于PVI的GDFT并不劣于PPV作为目标的GDFT,该方法无创、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前早期辅助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自身的进行性消耗以及术前患者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吸收异常,均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术后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吻合口愈合困难,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ICU患儿营养评价及肠内营养实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危重症患儿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从而加重患儿病情。在最初多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后,尽早考虑开始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改善其代谢状态、补充代谢所需,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及预后。肠内营养因符合胃肠道生理并可改善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而受到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腕踝针结合穴位贴敷在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围术期胃肠道反应中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腕踝针结合穴位贴敷在改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围术期胃肠道反应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接诊的109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胆囊切除术治疗,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64例(腕踝针结合穴位贴敷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腹部疼痛、心理状态、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两组患者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改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各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较对照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胀及胆汁外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腕踝针结合穴位贴敷可更好地缓解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降低腹胀等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严重烧伤会导致持续性的代谢亢进,研究显示尽早开展肠内营养治疗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本文介绍了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营养益处及非营养益处(维持肠黏膜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及促进创面愈合)、营养治疗介入的时机和途径、能量评估方法及营养监测等,旨在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后手术结局、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后手术结局、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结局、疼痛及胃肠功能情况。结果:实施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N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恢复普食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局,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