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2 例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试验组和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每组各 51 例患者.收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在自护能力、负性情绪、社会适应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项目包括自我护理概念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28.89±5.17)分、(40.56±7.56)分、56.14±8.61)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20.49±3.11)分、(33.45±5.28)分、48.08±6.56)分](P<0.05).试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11.15±2.65)分、(13.54±2.98 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7.19±3.89)分、(18.65±4.16)分](P<0.05).试验组患者的造口者适应量表项目包括社会心理适应评分和社会生活适应评分[(62.56±6.09)分、(29.77±3.18)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45.17±5.14)分、(20.11±3.98)分](P<0.05).试验组患者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的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患者[(70.65±14.17)分比(91.47±10.23)分,P<0.05].结论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更快地适应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前列腺电切镜引导置管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硬质直肠镜经肛门精准评估及引导置管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用前列腺电切镜对直肠癌Dixon术后8例临床症状严重的低位直肠吻合口漏进行评估治疗的患者资料,按国际直肠癌协作组(ISREC)分级标准进行分级:B级1例,C级7例,在电切镜监视引导下,实施“3管4腔置管引流法”,彻底冲洗清除骶前及直肠周围残腔内残留的肠内容物、坏死组织、异物等,监测患者吻合口漏的情况及感染相关指标,评估该方法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用前列腺电切镜经肛门精准评估并置管引流治疗后6例痊愈出院,平均愈合时间13(9~18)d。1例因出现吻合口出血及直肠阴道瘘,1例因吻合口完全离断、回缩当即行永久性降结肠造瘘。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将前列腺电切镜作为冲洗式直肠镜精准评估及引导置管引流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腹腔镜辅助在单腔结肠造口还纳中的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在单腔结肠造口还纳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 年 5 月 1 日至 2022 年 4 月 20 日行单孔腹腔镜辅助还纳的 5 例结肠单腔造口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观察术中粘连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 3d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瘘、术后肠梗阻、腹内感染)及伤口愈合等级情况.结果 5 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下造口还纳术,无中转开腹、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等情况发生.术中中位腹腔粘连评分为 5(2,6)分,中位手术时间为 225(165,32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 80(20,120)ml.术后 1 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均无吻合口漏/瘘、肠梗阻、腹内感染发生,1 例患者伤口乙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早期下床活动,术后 3d中位疼痛评分为 3(2,4)分.结论 单孔腹腔镜辅助可应用于腹腔粘连较重的单腔结肠造口还纳,在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快速康复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指导预防性造口合理实施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开展Changhai-AL-Prediction与术者决策下的预防性造口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术者合理制定预防性造口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直肠腺癌且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200例,用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模拟决策预防性造口方案并与实际的术者决策的预防性造口方案进行比较,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术者决策组的期望成本为8 639 053.19元,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决策组的期望成本为7 133 715.92元。术者决策组的决策准确率为36.5%,模型决策组的准确率为70.0%。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 935.44。以200例患者为基准,即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组每提升1%的预测准确率所需成本比术者决策组少花费44 935.44元。结论: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决策方案相较于术者决策方案可以做出更为精准的预防性造口决策,且更具有经济学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一针法末端回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应激反应及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接受改良一针法末端回肠造口术对其应激反应、安全性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资料,按造口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改良一针法末端回肠造口术,n=55例)与对照组(接受传统末端回肠造口术,n=43例)。以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不同时间肛门动力学与应激反应指标以()表示,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多时点对比以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各肛门动力学指标组内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肛门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各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d 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d各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6% vs. 20.9%,P<0.05)。结论:改良一针法末端回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应激反应及安全性均有积极影响,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液回输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肠液回输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和观察组(采用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联合肠液回输治疗),每组30例。术后次日和术后3个月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采用患者参与主观整体评定(PG-SGA)法评估营养状况,采用造口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toma-QOL)评估生命质量;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预定手术。两组术后次日LARS评分和LA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LARS评分和LAR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63 ± 3.15)分比(24.90 ± 6.11)分和23.33%(7/30)比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术后次日PG-SGA评分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PG-SGA评分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7 ± 0.82)分比(5.13 ± 1.01)分和26.67% (8/30)比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术后次日stoma-QOL的心理负担、社会交往、造口管理和日常起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7.70 ± 4.28)分比(21.47 ± 5.16)分、(14.33 ± 2.03)分比(11.90 ± 1.64)分、(14.87 ± 1.92)分比(11.57 ± 2.38)分和(15.30 ± 1.03)分比(12.37 ± 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9/30)比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45, P<0.05)。 结论: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联合肠液回输可减少LARS,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命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微信互动平台的全程无缝连接护理对肠造口患者应对方式、病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互动平台的全程无缝连接护理对肠造口患者应对方式、病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微信互动平台予以全程无缝隙连接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应对方式、病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评分是(19.03±0.13)分,较对照组的(16.26±0.78)分高,实验组屈服维度评分是(8.19±0.16)分,回避维度是(14.08±0.23)分,分别较对照组的屈服维度(9.16±0.18)分、回避维度(15.71±0.53)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后,实验组病耻感评分较对照组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微信互动平台的全程无缝连接护理可改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应对方式,减轻病耻感,进而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的相关证据,为造口患者的全程化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与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团体标准、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对于纳入指南的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Ⅱ)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对纳入的证据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均为循证指南。从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的原则、术前定位及教育、术后的评估及教育、出院后随访4个方面汇总了1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国外著名的指南制定机构发布的循证指南,证据级别较高,可信度较好。建议证据应用人员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做好成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组织获取和引流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内镜超声(EUS)既能诊断,也具有治疗价值。本文重点介绍EUS引导下组织获取和EUS引导下引流治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已逐渐从细胞抽吸的细胞学诊断过渡至获取组织条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人工智能在EUS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活体组织检查阴性患者,人工智能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EUS引导下引流治疗的适应证越来越广。EUS引导下引流术被认为是包裹性胰腺液体积聚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恶性胆道梗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失败后,EUS引导下姑息性引流治疗目前被认为是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的替代方案。对于不选择外科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EUS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优于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术。其他EUS引导下胃肠吻合术,如胃出口梗阻的EUS引导下胃肠造口术、Roux-en-Y分流术后EUS引导的经胃ERCP术等,目前在技术上均可行,但尚需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其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