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2年沈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水质变化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 分析沈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16-2022年对沈阳市9个涉农区县1 91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采集水样3 820份,水样总体合格率为85.73%(3 275/3 820).2016-2022年水样合格率从67.46%提升至93.98%.不同年度、不同水期、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消毒方式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未达标指标为浑浊度(4.06%)、锰(3.82%)、总大肠菌群(2.88%)、肉眼可见物(1.44%)、硝酸盐(1.41%)、菌落总数(1.31%)、铁(1.15%)和色度(1.10%).结论 沈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逐年增高,需重点关注硝酸盐、氟化物、铁、锰、氨氮、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不合格指标,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重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肠癌患者的结肠镜随访结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的结肠镜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奥林巴斯CV290电子结肠镜行结肠镜检查,记录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病史、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进行回访.结果 结肠镜初次检查结果正常40例(47.62%),结果异常44例(52.38%),年龄、性别、腺瘤发生位置和病变发生部位数量是初次结肠镜检查结果异常患者结肠镜复查发现腺瘤的危险因素.结论 随访次数越多,随访结果中检测到复发性腺瘤的可能性越大,研究和确定合适的随访时间是根本工作,对复发性腺瘤进行风险分层,并进行实时结肠镜随访,对于减少腺瘤复发和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对治疗并发症、营养指标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1-12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8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营养)54例和对照组(普通饮食)54例。根据数据类型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Ⅰ~Ⅱ、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0%(20例)比63.0%(34例)和11.1%(6例)比27.8%(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259、4.788, P<0.01和 P<0.05);放化疗第4周试验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血红蛋白(121.36±11.63)g/L比(106.45±10.85)g/L、血清总蛋白(73.78±7.79)g/L比(63.12±8.35)g/L、白蛋白(40.95±3.52)g/L比(35.54±4.12)g/L(均 P<0.05),T细胞亚群比例高于对照组,CD3+(64.15±5.84)%比(59.25±6.27)%、CD4+(48.64±4.28)%比(45.27±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T细胞亚群CD8+比例低于对照组,(26.93±3.63)%比(30.35±3.36)%( P<0.05)。 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进食量调整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营养风险并调整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减少骨髓抑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饮食对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饮食营养可影响和重塑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并调节机体代谢和免疫。RA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和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可影响RA的发生发展。本文对饮食营养调控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饮食和RA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对RA易感人群和患者提出营养建议,降低RA的发生风险或疾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碳酸镧与醋酸钙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比较碳酸镧与醋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因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202例,纳入研究的患者透析龄≥6个月,透析前血磷>1.78 mmol/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碳酸镧组及醋酸钙组,醋酸钙组100例,碳酸镧组102例,其中碳酸镧组2例因不能耐受呕吐退出研究,治疗时间为9个月。研究期间合理使用低钙透析液并严格限磷饮食,比较两组间及两组内治疗前后血磷、血钙、甲状腺旁腺素(iPTH)的变化。结果:治疗中,碳酸镧组服用磷结合剂的剂量平均为1 500 mg/d,而醋酸钙组为 3 335 mg/d。两组治疗前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生化指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饮食中的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液透析液的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醋酸钙组血磷从治疗前的(2.12±0.35)mmol/L下降至(1.55±0.24)mmol/L( t=13.43, P<0.01);碳酸镧组血磷从治疗前的(2.14±0.3)mmol/L下降至(1.45±0.17)mmol/L( t=20.01, P<0.01);碳酸镧组治疗后的血磷下降值为(0.69±0.29)mmol/L,显著高于醋酸钙组的(0.57±0.37)mmol/L( t=2.553, 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高钙血症,且颈动脉内膜增厚及钙化斑块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有效实施限磷饮食和合理使用低钙透析液的前提下,醋酸钙与碳酸镧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其中碳酸镧降磷效果更佳,但碳酸镧导致的胃肠反应较普遍;两种治疗方法未出现高钙血症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杭州市城区便秘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分析杭州市城区便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了解近年该地区便秘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杭州市区望江、四季青、浦沿、长河、紫阳、萧山城厢、转塘和半山8个街道的43个社区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由社区医生面对面填写书面调查问卷。以Bristol粪便分型结合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调查居民便秘的患病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便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有10 479名居民接受调查,男性5 551例(53.0%),女性4 928例(47.0%)。总体便秘患病率为10.6%(1 107/10 47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1.0%(613/5 551)和10.0%(494/4 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便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为15.4%(264/1 717)。不同职业、婚姻状态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便秘患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既往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群、有长期服药史的人群以及父母或子女有便秘史者,其便秘患病率均高于无此类情况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将可干预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食水果少(OR=1.284,95%CI:1.061~1.553, P=0.010)、饮食口味喜辛辣偏咸(OR=1.234,95%CI:1.039~1.466, P=0.016)、睡眠时间过长(OR=1.644,95%CI:1.260~2.144, P<0.001)、睡眠无规律(OR=1.370,95%CI:1.127~1.665, P=0.002)及几乎不运动(OR=1.388,95%CI:1.168~1.649, P<0.001)均为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而饮食混合搭配(OR=0.709,95%CI:0.608~0.826, P<0.001)和肉食为主(OR=0.604,95%CI:0.495~0.736, P<0.001)、饮酒量适中(OR=0.659,95%CI:0.534~0.812, P<0.001)或少及不饮酒(OR=0.523,95%CI:0.428~0.638, P<0.001)、不吸烟(OR=0.819,95%CI:0.674~0.995, P<0.001)为便秘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主食偏好与便秘的患病风险存在关联(精粮:OR=1.147,95%CI:0.944~1.393, P=0.167;无特殊偏好:OR=0.935,95%CI:0.783~1.117, P=0.459)。被调查者对便秘自我主观评价与客观标准符合率,阴性高于阳性(95.8%比38.0%)。 结论:便秘在杭州市城区人群中患病率偏高。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明显降低便秘的发病率。应加强便秘的预防宣教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下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的初步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机器人下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因食管胃结合部癌进行机器人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7.2±4.5)岁,体质指数(22.8±2.8)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4例,Ⅲ级1例;Siewert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总结术中术后情况,并在术后1年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采用欧州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STO22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位出血量为50(50,125)ml,手术时间(278.0±30.6)min,术后住院天数(12.2±3.4)d。1例患者出现术后少量胸腹腔积液,为Clavien-Dindo分级Ⅲ级以下并发症;且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未出现发热、腹腔出血、胃瘫及与进食有关的反流、疼痛等并发症。术后1年的双通道造影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造影剂均可顺利通过食管空肠吻合口;食管胃镜检查显示,5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反流征象。EORTC QLQ-STO22评分中位数为22.0(21.5,22.5)分。结论:机器人下双通道吻合不增加患者手术风险及短期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有效改善食管胃吻合术后上腹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餐后低血压是常见于老年人的血压调节异常。餐后低血压由于症状隐匿,在临床中极易被患者及医护人员忽视,但具有较高的危害性。与餐后低血压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餐后体位因素等。在人口学因素中,年龄与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疾病相关因素中,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存在,以及大部分种类的降压药物可增加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在生活方式因素中,吸烟是餐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减少主食摄入量、餐前大量饮水、饮用绿茶可降低其发生风险;餐后采取不同体位可影响膳食在胃肠道内的排空速率,进而影响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在上述因素中,通过改变餐后体位以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较为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膳食纤维摄入与肠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患者肠屏障功能与膳食纤维摄入间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门诊的IBS-D患者,并通过海报招募健康对照。通过标准化问卷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及所有受试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通过饮食频率问卷对所有受试者近1年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以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结果:共纳入64例IBS-D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两组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饮食限制是影响IBS-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仅次于健康担忧。IBS-D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频率减低,相关食物摄入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薯类( P<0.01)、蔬菜( P=0.002)、水果( P=0.019)、豆类及其制品( P=0.045)],脂肪摄入频率升高,相关食物摄入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加工肉( P<0.01)、油腻食物( P=0.009)、烧烤食物( P=0.002)、动物内脏( P=0.00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薯类可能降低IBS-D的发病风险( OR=0.409,95% CI=0.232~0.722, P=0.002)。IBS-D患者的腹痛频率与油腻食物进食频率显著正相关。37例IBS-D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测定了血清DAO,IBS-D患者血清DA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77.0(55.3,100.6)μg/L比42.5(28.0,58.2)μg/L, P<0.01]。在所有检测血清DAO的受试者中,DAO水平与薯类、蔬菜、水果进食频率显著负相关,与加工肉、烧烤食物进食频率显著正相关。 结论:饮食限制是影响IBS-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IBS-D患者可能存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多的情况,薯类可能是降低IBS-D发病风险的一类食物。膳食纤维摄入频率的减低可能参与了IBS-D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创面感染多重耐药菌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IBD)创面感染患者多重耐药细菌(MDRO)的现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AIBD创面感染住院患者。描述性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及MDRO的病原学特点,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BD患者感染MDRO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的差异。 结果:纳入AIBD创面感染患者271例,男159例(58.7%),女112例(41.3%),> 60岁142例(52.4%),AIBD诊断多为寻常型天疱疮(131例,48.3%)和大疱性类天疱疮(99例,36.5%)。所有患者细菌培养均阳性,MDRO感染74例(27.3%);共检出108株MDRO,葡萄球菌属(82株,75.9%)和肠杆菌属(15株,13.9%)的检出率较高。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在住院时长、累及体表面积、是否自行增减药量、是否外用抗生素药膏、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激素时间、激素最大量、入院首次白蛋白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而在性别、年龄、是否首次住院、疾病诊断、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疾病病程、吸烟、饮酒、合并慢性病、手术史、低蛋白血症、累及黏膜、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生物制剂、抗生素使用时间、入院首次总蛋白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外用抗生素药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最大量、自行增减药量是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 0.05)。 结论:AIBD患者创面易发生MDRO感染,其中葡萄球菌最常见,外用抗生素药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大、自行增减药量均会增加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