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型网片与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Y型网片和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因症状性POP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Y型网片患者纳入网片组,应用不可吸收线患者纳入非网片组,各40例.对两组围术期有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网片组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花费均高于非网片组(P<0.05).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各个点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网片组有2例网片暴露,非网片组未见缝线暴露;两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DFI-20)及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6(FSFI-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Y型网片与非网片治疗POP均为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Y型网片花费高,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适合性活跃的年轻患者,而非网片更适用于高龄且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对缩短手术时间有好处,且费用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134例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等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食管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分(74.00分)低于正常人平均得分(常模,75.30分)。功能领域中,情绪和认知功能得分(分别为93.97和95.77分)优于常模(分别为82.80和86.50分);症状领域中,疲乏、疼痛、失眠和便秘得分(分别为14.18、10.94、11.69和5.72分)优于常模(分别为28.80、20.50、20.40和10.70分)。病理分期、体质指数及进食状况为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加速康复模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部分生活质量水平。应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更多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RIPC+RIPost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年龄44~64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每组40例。R组患者于CPB开始前30 min实施RIPC,并于CPB结束前30 min实施RIPostC。具体处理措施:患者下肢绑好充气式袖带,充气加压直至压力为200 mmHg(1 mmHg=0.133 kPa),保持5 min,随后袖带完全放气直至压力为0;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如此进行3个循环;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下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测定血常规。术后3天内采用重症监护室(ICU)意识障碍评估法(CAM-ICU)进行POD的评估。神经认知测试在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痴呆症(AD)的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排除术前<24分的患者。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及90天病死率。3个月后,使用问卷收集与睡眠有关的数据、生活质量、焦虑和疼痛。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1天时的均增高,但R组均显著低于C组( P<0.05)。C组共有13例患者(32.5%)在术后第3天内发生POD,27例患者(67.5%)未发生PO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组共有5例患者(12.5%)在术后3天内发生POD,35例患者(87.5%)未发生POD。术后90天随访时,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共有4例(10%)患者出现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两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90天的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EQ-5D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IPC+RIPostC可减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降低POD发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细化营养支持联合疼痛管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精细化营养支持联合疼痛管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住院部确诊并安排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细化营养支持联合疼痛管理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指标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状况较为稳定,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 d、5 d疼痛程度波动较大,术后7 d才基本恢复至轻度疼痛程度;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精细化营养支持联合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健康状态,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胃癌外科的发展,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残胃功能、减少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患者的期望和医师的追求。功能保留胃切除术(FPG)理念的出现,标志着胃癌外科的发展进入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时代。由于FPG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及手术标准与规范,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学组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分会组织部分专家,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就早期胃癌保留功能手术几经讨论后达成共识。FPG的定义为: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缩小手术范围,合理选择重建方式,尽可能保留胃的功能。其主要术式为缩小手术范围的术式(包括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节段胃切除术、胃局部切除、内镜下切除)和近端胃切除(PG)。PG手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除了远端残胃与食管吻合外,近年出现的有食管-管型胃吻合、双通道吻合(DTR)、间置空肠吻合、食管残胃侧侧吻合术(SOFY吻合)及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等重建方式。对于胃保功能手术后的功能评价,主要为残胃功能(包括生理通道、胃储存和初步消化-分泌)的评价、功能相关性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评价。相信本共识的出台,必将推动临床功能保护性胃手术的规范开展,促进对胃癌疾病发展规律和胃癌手术后残胃功能认知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完善胃癌保功能手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同时也相信胃癌保功能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也必然会不断演进、扩大和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植入术后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高度近视患者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ICL V4c植入术发展、ICL V4c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ICL V4c植入术后生存质量,旨在为高度近视ICL V4c植入术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合并干眼症分为合并干眼症组( n=26)及对照组(不合并干眼症)( n=72),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生影响因素。 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干眼症组患者视功能评价、环境触发因素、眼部不适症状及OS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 P<0.05),而健康教育、疾病认知高水平、用药依从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因素较多,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将有助于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切口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单切口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间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予以单切口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肿瘤标志物、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142.58±23.76)ml vs (121.37±20.23)ml],肠道功能恢复快[(3.87±0.65)d vs (3.12±0.45)d],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3.52±0.70)分vs (2.46±0.49)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26.19%(11/42) vs 7.14%(3/42)](均 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Cor)[(473.25±52.58)nmol/L vs (447.53±49.73)nmol/L]、肾上腺素(E)[(662.41±73.60)μg/L vs (622.84±69.20)μg/L]、去甲肾上腺素(NE)[(18.52±2.06)μg/L vs (17.48±1.94)μg/L]、白细胞介素6(IL-6)[(51.24±5.26)pg/ml vs (47.33±5.26)pg/m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1.47±3.58)ng/ml vs (19.26±3.21)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CD3 +[(58.34±3.89) vs (60.21±4.01)]、CD4 +/CD8 +[(1.24±0.14) vs (1.31±0.15)]水平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结直肠患者予以传统常规腹腔镜根治术和单切口腹腔镜根治术均有较好疗效,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患者均有较好预后,但单切口腹腔镜根治术对患者应激损伤较小,可减轻免疫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能促进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媒体技术支持的远程康复诊疗模式对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远程康复诊疗模式对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经系统康复治疗后即将出院的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实验组出院后给予基于新媒体技术支持的远程康复诊疗手段干预患者出院后家庭康复情况,对照组仅予以常规电话随诊和康复科门诊复诊。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出院8周后(出院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分、吞咽症状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维度得分。结果:出院8周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得分总分、吞咽症状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维度得分较组内出院前均有显著改善( P<0.05)。出院8周后,实验组QOL量表得分总分(2893.75±289.95)分、吞咽症状维度得分(946.25±75.78)、生活质量维度得分(1948.50±224.2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出院8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媒体技术支持的远程康复诊疗模式可在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持续提高家庭康复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