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松解术联合几丁糖治疗肩周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总有效率及复诊率.结果 治疗l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VAS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78%,39/50)(P<0.05),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筋主骨从"理论指导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提高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复诊率,在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方面优势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构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的列线图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归组.统计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磁共振(MRI)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两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P及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未转归影响因素(P<0.05);参照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31~0.927,列线图模型表观线和偏差矫正线与理想线偏差不大,在0.10~0.75决策阈值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结论 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FIB、FDP、CRP对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功能转归、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方案,为指导临床骨科康复护理实践,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12月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函询意见确定术后康复锻炼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0%(20/25)、85%(17/2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3、0.850。构建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方案包括方案构建的意义、锻炼原则、锻炼方式、锻炼时段划分、锻炼目标5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及39条具体实施策略。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方案具有必要性、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临床护士指导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强化肩胛带训练与针灸、康复锻炼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肢体功能和改良巴氏指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强化肩胛带训练与针灸、康复锻炼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康复锻炼加针灸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联合康复锻炼。两组连续干预8周,评定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肩部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肩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14±0.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0.62)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为(42.68±5.46)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为(82.75±8.9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8±4.93)分、(71.48±9.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530、10.622、5.801,均 P<0.05)。 结论: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肢体功能,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9.9±3.1)岁(范围6~16岁)。均为颈椎半椎骨畸形,C 3 7例、C 4 3例、C 5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融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先行前路切除椎间盘、凹侧松解,再行后路松解、凹侧撑开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最后再行前路固定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影像学上结构弯Cobb角、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肩平衡角以及斜方肌夹角差值。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行单节段凹侧撑开,3例患者行双节段凹侧撑开。手术时间为(466±141)min(范围150~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387±191)ml(范围100~660 ml),随访时间为(12.2±9.5)个月(范围3~24个月)。结构弯术前Cobb角为28.9°±13.1°,术后3个月改善至7.4°(3.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934, P=0.003),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8.1%±26.1%(范围18.8%~97.6%);术后1年为13.2°±12.3°,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60, P=0.107)。代偿弯术前Cobb角为18.3°±6.1°,术后3个月为9.4°±7.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71, P<0.001),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1.3%±28.3%(范围2.4%~94.7%);术后1年为8.9°±7.7°,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53, P=0.003),术后1年矫正率为61.4%±26.9%(范围15.4%~100%)。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发生在凹侧。2例表现为C 5神经根麻木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食指和中指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 结论: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频健康教育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视频健康教育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实施视频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肩关节活动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960, 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展角度[(100.45±2.34)°]、前屈角度[(98.77±1.23)°]、后伸角度[(47.67±1.92)°]均大于对照组[(70.89±1.82)°、(84.34±1.10)°、(40.02±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0.509、61.835、20.931,均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714, P<0.05)。 结论:视频健康教育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早期恢复肩关节活动,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治疗,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并发症发生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研究组肩关节内旋、外展、外旋及前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炎症因子IL-10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炎症因子IL-6、TNF-α及CR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状态,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肩关节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收治的120例锁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总评分分别为(42.91±7.38)、(73.13±3.96)、(98.04±3.89)分。重复方差分析显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在不同时期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肩关节功能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在不同年龄、有无照顾者、功能锻炼情况方面的肩关节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功能锻炼情况不同的患者肩关节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不同特征的患者在肩关节功能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照顾者、功能锻炼情况是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不同时期的肩关节功能有不同特点,提示在急性期应该关注手术部位的伤口疼痛,医务人员及照顾者给予患者日常照护及心理疏导;在亚急性期应加强关节锻炼,开展延续性护理,保证康复锻炼的持续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科采用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10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肩胛骨体部骨折6例,肩胛盂骨折2例,累及肩胛骨体部、肩胛冈骨折2例。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数据输入3D打印机后实施3D打印,制作肩胛骨骨折模型,根据模型确定手术方案。采用改良的Judet肩后方入路6例,外侧Hardegger入路4例。根据影像学评价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6.11±18.53)min;术中出血量40~70 ml,平均(52.22±10.93)ml。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红肿热痛等情况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随访期内无骨折块移位、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9例,良1例;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系统评分:优9例,良1例。结论:结合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可以在术前演练手术方案,术中减少对软组织的过多剥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骨折愈合快,配合良好的康复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切开复位内固定Ⅰ期肩袖修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撕裂的长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Ⅰ期肩袖修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撕裂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2~93岁[(72.5±10.2)岁]。Neer分型:两部分肱骨近端骨折7例,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27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Ⅰ期术中缝合修补肩袖撕裂,术后功能锻炼。观察伤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4.5~ 8.5年[(6.2±1.2)年]。伤口及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连等。末次随访时,患肩前屈上举活动100°~150°[(121.8±15.8)°]、体侧外旋活动30°~80° [(47.0±15.9)°]、外展位外旋活动60°~80° [(73.5±6.2)°]和外展位内旋活动60°~80° [(70.5±7.1)°]分别与术前前屈上举活动30°~60°[(44.8±11.1)°]、体侧外旋活动0°~30° [(12.0±10.4)°]、外展位外旋活动0°~30°[(13.8±7.7)°]和外展位内旋活动30°~60°[(47.0±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末次随访时,VAS[1(0,1)分]与术前[6(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末次随访时,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28~35分[(31.0±2.3)分],与术前8~11分[(10.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优10例,良23例,差7例,优良率为83%。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Ⅰ期肩袖修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撕裂,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长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