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灸"肺俞"穴对健康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天灸"肺俞"穴对健康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天灸组10只,天灸组38只.假天灸组大鼠将空白的穴位贴贴敷于双侧"肺俞"穴,天灸组大鼠将填有复方斑蝥膏的穴位贴贴敷于双侧"肺俞"穴,贴敷时间为8 h.8 h后天灸组大鼠成功发泡30只,再随机分为天灸1天组、天灸3天组、天灸7天组,每组10只.实验期间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天灸不同时间组在相应时间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贴敷区域皮肤的病理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表达,计算Th17/Treg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 与假天灸组比较,天灸1天组大鼠贴敷区域可见水泡,大鼠经常搔抓天灸区域皮肤,皮肤出现角质层松散,棘层、颗粒层增厚,基底层细胞缺失,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Treg及血清IL-17A、IL-6水平升高(P<0.01);天灸3天组天灸区域结痂并可见部分脱落,皮肤病理改变最明显,外周血Th17、Treg表达及血清IL-17A、IL-6、IL-10水平升高(P<0.01);天灸7天组天灸区域皮肤损伤及病理改变基本恢复.天灸1、3、7天组Th17/Treg值均较假天灸组降低(P<0.05或P<0.01).与天灸1天组比较,天灸3天组外周血Th17、Treg表达及血清IL-17A升高;天灸7天组外周血Treg表达及血清IL-17A、IL-6降低,Th17/Treg值升高(P<0.05或P<0.01).与天灸3天组比较,天灸7天组外周血Th17、Treg表达及血清IL-17A、IL-6、IL-10降低,Th17/Treg值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天灸"肺俞"穴能使健康大鼠Th17/Treg平衡向Treg偏移,使其逐渐趋向免疫平衡,并调节血清中相关的炎症因子防止炎症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针药结合治疗哮喘的临床优势与针灸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系统梳理针药结合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探讨其潜在的临床优势与针灸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收录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ups等数据库中的近20年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药结合治疗哮喘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及SPSS Modeler 18.0、Gephi0.10.1软件进行文献挖掘分析.结果 ①针刺优势以靶器官功能与多项血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为主;中药优势为能进一步增强肺通气功能;针刺与中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哮喘患者临床疗效.②针刺治疗哮喘重要程度排名前5位的腧穴依次为肺俞、定喘、足三里、肾俞、膻中,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定喘-肺俞支持度最高,其次为脾俞-肺俞;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经为常用经脉.③体现针刺优势的腧穴处方重视局部选穴,循经选穴,上下配穴.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哮喘是提高疗效的主要原因,其临床优势在于局部与整体兼顾,"标本同治,从肺论治,局部选穴,远近配穴"的临床取穴规律是针刺优势的体现之一,这为针药结合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98例常年性肺虚感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脱落 2 例)和对照组(49 例,脱落 2 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双侧肺俞、膏肓、足三里及身柱穴采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身柱隔天灸1 次,每次灸3 壮,施灸约1 周后形成灸疮,此后每隔2 d灸治1次;肺俞、膏肓、足三里左右侧分开施灸,先连续灸一侧穴位,隔天灸1次,每穴灸3壮,直至灸疮形成,再灸对侧穴位,如此两侧交替施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4、12 周随访时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以及IL-10 含量,并观察两组疗效及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TNSS、VA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随访时各时点及观察组随访 4 周 TNSS 评分外,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E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IL-10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观察组随访4、12 周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4.5%(2/44)vs 22.9%(8/35),9.1%(4/44)vs 40.0%(14/35),P<0.05)].结论: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可以明显改善肺虚感寒型AR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巩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gE、IL-10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哮喘的病因病机与针灸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藏匿于体内、感而后发的特点相似.伏邪理论认为,正气与伏邪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哮喘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病因病机方面,哮喘以正虚为本,以痰瘀伏邪为标.肺脾肾虚是邪气内伏的内因,外因触发伏邪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痰瘀伏邪既是哮喘发作和进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加重正气虚损的重要因素.针灸在防治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伏邪角度出发: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痰瘀伏邪为主,针灸选取肺俞、列缺、丰隆、膈俞等穴位,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哮喘缓解期患者以肺脾肾虚为主,针灸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位,治以补益肺脾肾气.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提出哮喘的针灸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哮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虎杖朴蒌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痰热壅肺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虎杖朴蒌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肺不张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8月-2022年3月本院105例MPP合并肺不张痰热壅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虎杖朴蒌方+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19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肺功能测量仪检测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ELISA法测定降钙素原(PCT);记录患儿发热恢复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肺复张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为84.91%(45/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5, P=0.050)。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22.78, P<0.01);FEV1[(1.87±0.29)L比(1.54±0.28)L, t=5.93]、PEF[(79.82±6.29)L/min比(74.32±6.30)L/min, t=4.48]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RP[(9.18±2.98)mg/L比(12.34±3.00)mg/L, t=5.42]、PCT[(0.60±0.15)ng/L比(0.96±0.21)ng/L, t=9.93]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发热恢复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肺复张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27、6.84、3.76、5.87, P值均<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2/53)、观察组为1.92%(1/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2, P=0.569)。 结论:虎杖朴蒌方结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MPP合并肺不张患儿的肺功能,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大椎临床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大椎主治优势病症与配伍规律。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2022年8月15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发表的大椎相关文献,归纳其主治病症和腧穴配伍,采用Gephi 0.9.5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对比大椎单穴和配伍主治优势病症;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基于Apriori算法对腧穴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2篇,涉及处方732首,单穴主治优势病症为颈椎病、痤疮、和感冒;配伍主治优势病症为颈椎病、变应性鼻炎、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等14类;经脉配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首,阳经频次高于阴经;腧穴配伍以下合穴、背俞穴、八会穴等特定穴为主,高频腧穴有肺俞、百会、风池、足三里等33个穴,得到4系8类大椎配伍组合。结论:大椎广泛应用于内科病症,长于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倾向于特定穴多重配伍与聚类组合灵活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的文献,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软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献名称、腧穴及药物选择等。以腧穴和药物分别作为唯一变量,统计出现频次,并对腧穴和药物出现10次及以上者,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0篇相关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提及28个穴位,共计出现350次。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有8种;113篇文献提及使用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共涉及97味中药,总计出现634次;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13味中药。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咳嗽方法中,最常使用的穴位为肺俞、天突、膻中、阿是穴,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白芥子、大黄、麻黄、细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的周楣声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技术探究周楣声教授医案手稿中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治疗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周教授医案手稿中砀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1985年12月16日-1987年12月25日住院患者灸治EHF诊疗记录,应用Graphpad Grism 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PHP 5.4程序代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使用Neo4j Community 3.5.25数据库进行证型权值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5首,频次>40的症状有21个,其中恶寒、发热、发疹、烦躁出现频率为100%。治疗主要采用的灸法有灸架熏灸法、万应点灸笔灸法、火针代灸灸法等,挑治法为频次最多的中医辅助操作。频次>25的穴位有29个,高频腧穴有中脘、肾俞、命门等。关联规则分析表明,三阴交-中脘-肺俞-肾俞-至阳关联性较高。聚类分析得出6个有效灸治EHF取穴聚类组合。权值图谱得出目标证型关联性较高的前30条关系。结论:周教授将“热证贵灸”思想运用于EHF的治疗中,以“因症选穴”法作为灸法治疗EHF的主要选穴思路,临证多以灸法配合中医辅助操作治疗EHF,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褪黑素在电针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兔肺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褪黑素在电针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兔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0只,体重2.0~2.5 kg,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刺激穴位组(EA组)、电针刺激非穴位组(SEA组)和电针刺激穴位+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组(EA+L组)。采用夹闭股动脉3 h后再灌注4 h的方法制备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A组和EA+L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进针深度4~6 mm),SEA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旁开0.5 cm处(进针深度3 mm),于模型制备前1~7 d及模型制备过程中给予电针刺激,刺激参数设置:频率2/15 Hz,刺激电流l~2 mA,疏密波,以兔出现轻微肌颤为宜,每次持续30 min,1次/d。EA+L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时腹腔注射Luzindole 30 mg/kg。分别于缺血前即刻(T 0)、缺血3 h(T 1)和再灌注4 h(T 2)时,收集右侧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再灌注4 h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BALF中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BALF中MDA浓度。随后处死兔,取肺组织,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计算线粒体数量和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 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升高,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增大,BALF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IR组T 1和T 2时血清褪黑素浓度降低,EA组和EA+L组T 0时血清褪黑素浓度升高( P<0.05)。与IR组比较,EA组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降低,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减小,BALF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EA组和EA+L组各时点血清褪黑素浓度升高( P<0.05),SE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EA组比较,SEA组和EA+L组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升高,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相对横截面积增大,BALF中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SEA组各时点血清褪黑素浓度降低( P<0.05)。 结论:电针可通过提高血清褪黑素水平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兔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左外叶背驮式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60例,年龄4~24月,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性别不限。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将其分为2组( n=30):对照组(C组)和TEAS组(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TEAS,选择刺激穴位为双侧足三里、内关以及肺俞穴。刺激参数:选择疏密波,设置初始电刺激电流强度0.5 mA、频率2/15 Hz,逐渐增加电流强度至局部轻微肌颤,刺激持续刺激30 min,间歇30 min为1个循环,至术毕。术后每日相同时间行TEAS 30 min,至1周。C组选择刺激穴位旁开0.5 cm处贴表面附有惰性介质的电极片,连接针疗仪,但无有效电流输出。分别于切皮前(T 0)、门静脉阻断后30 min(T 1)、新肝开放后1 h(T 2)和术毕(T 3)时记录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和肺顺应性(Cdyn),并计算气道峰压与平台压差(ΔP)。采集颈内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表面活性蛋白-D(SP-D)、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TNF-α及IL-10浓度。各时点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 2)并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记录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术后48 h时行肺损伤超声评分,记录术后1周内ALI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T 0时比较,2组T 2,3时OI降低,RI升高,血浆IL-10浓度升高,T 1~3时血浆TNF-α、CC16、sRAGE和SP-D浓度升高( P<0.05);与C组比较,T组T 2,3时OI升高,RI降低,血浆sRAGE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T 1~3时血浆TNF-α、CC16和SP-D浓度降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肺损伤超声评分降低( P<0.05),AL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EAS可减轻亲体肝移植术患儿术后A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