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XF1基因变异致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并肺静脉错位患儿1例的诊治及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1例严重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诊治过程及遗传特征。方法:以2021年3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围产期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诊治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检出的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为女性,出生后不久出现进展性呼吸衰竭与顽固性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吸入一氧化氮等常规治疗无效,经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撤机后再发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其携带 FOXF1基因c.682_683insGCGGCGGC(p.G234Rfs*148)新发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级为致病性变异,证据项为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PS2。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患儿为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CD/MPV)。 结论:FOXF1基因c.682_683insGCGGCGGC(p.G234Rfs*148)的发现丰富了 FOXF1基因的变异谱,为其临床诊治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中FOXF1和Serotonin Transporter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FOXF1和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在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CD/MPV)中的表达及诊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 TM法检测ACD/MPV中FOXF1和SERT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高通量测序法检测2例ACD/MPV中FOXF1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2例ACD/MPV中,FOXF1均为阳性(2/2),SERT均为阴性。二代测序显示在16q24.1号染色体检测到FOXF1基因c.376-377insT(Pro126fs)杂合变异。结论:FOXF1及SERT联合检测可有助于ACD/MPV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是导致早产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BPD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影响未成熟肺发育的产前和产后因素。BPD的综合作用可导致肺的形态发生改变,破坏肺泡中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并导致BPD的病理和临床特征。目前临床上治疗BPD的手段仍然难以改善其预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MSC)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有前途的创新疗法,因为MSC易于提取,并且具有低免疫原性、抗炎特性和再生能力。近年来,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MSC移植对BPD有一定疗效,因此MSC可能成为未来较有希望的治疗BPD的方法。然而,MSC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异质细胞群的存在导致疗效不同,以及在治疗中的伦理问题等,使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该文综述MSC应用于BPD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法以及使用MSC治疗BPD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新生儿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 with misalignment of the pulmonary veins,ACD-MPV)病例,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持续肺动脉高压。ACD-MPV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肺发育异常,常表现为难以逆转的呼吸窘迫及青紫。基因检测大多为转录因子FOXF1基因变异,本病例存在c.478dupG:p.L161Afs*134位点新发变异。ACD-MPV预后差,应尽早对高度怀疑的患儿进行FOXF1基因检测并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CDMPV)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基因变异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ACDMPV新生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家系关系。以“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 with misalignment of the pulmonary veins”“FOXF1”分别作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莱顿开放变异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文献,总结该病的诊断思路。结果:患儿 男,1小时龄,因“发现肛门闭锁1 h”入院。6小时龄出现呼吸窘迫伴低氧血症。B超提示胆囊缺如。1日龄行肛门闭锁和脐膨出修补术中发现美克尔憩室。患儿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加重,常规降肺动脉压力治疗效果欠佳,26日龄死亡。肺活检提示肺泡单位减少,间质增厚;肺泡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肺动脉管壁中层增厚,肺静脉位置异常且附着于肺小动脉,符合ACDMPV。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位于染色体16q24.1的FOXF1基因杂合移码变异c376_377insT;p.(Pro126fs),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预测会导致所编码蛋白质自第126位脯氨酸开始发生编码紊乱,使得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截短从而丧失其正常功能。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未见文献报道;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147数据库均未见收录。综合考虑,认为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复习文献纳入英文文献6篇共54个变异位点,包括错义变异28个、无义变异10个、移码变异11个、缺失变异2个、同义变异1个、延伸变异2个。资料齐全病例45例(男24例、女21例),文献报道仅有3例仍存活。结论:ACDMPV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高。当新生儿出现难治性低氧血症及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伴有肺外畸形时,应及时进行肺组织活检及基因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父亲 FOXF1基因体细胞-生殖腺嵌合变异导致患儿死亡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1例出生后2 d死亡的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CD/MPV)患儿的遗传学特征及其死亡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9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的1例ACD/MPV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患儿皮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针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应用液滴数字PCR(ddPCR)技术检测该变异在患儿父亲不同胚层来源标本中的嵌合比例。结果:患儿出生后2 d因"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死亡。WES结果显示患儿携带 FOXF1基因c.433C>T杂合变异,既往未见报道。Sanger测序验证患儿存在该变异,母亲该位点为野生型,父亲外周血样中该位点可见微小变异峰。ddPCR提示其父亲精液中c.433C>T变异嵌合比例为27.18%,源于3个胚层的组织中该变异嵌合比例为11%~28%。 结论:本研究患儿携带的源自其嵌合变异父亲的 FOXF1基因c.433C>T杂合变异可能为导致该患儿死亡的遗传学病因。ddPCR为检测变异嵌合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生早产儿和足月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56例PPHN新生儿资料,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回顾性分析2组原发疾病、母亲妊娠期并发症与PPHN的关系及其不同转归.3例死亡患儿行尸体解剖、肺部病理学检查.结果 PPHN患儿足月儿29例,早产儿27例.原发于肺部病变者31例(31/56例,55.36%),足月儿原发病首位及第2位分别为胎粪吸入综合征(MAS,9/29例,31.03%)和先天性心脏病(8/29例,27.59%),早产儿分别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6/27例,59.26%)和感染(8/27例,29.63%).早产儿母亲患妊娠期疾病者占55.56%(15/27例),足月儿母亲妊娠期疾病者占27.59%(8/29例).早产儿和足月儿2组母亲有妊娠期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9,P=0.034).早产儿未愈率33.33%(9/27例),原发病均为RDS(100%,9/9例);足月儿未愈率27.59%(8/29例),其中原发病为MAS者占50%(4/8例).2组未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8,P=0.640).3例死亡患儿肺部病理学检查发现,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1例,高血压性肺血管重塑1例,间质性肺炎改变1例.结论 早产儿在PPHN患儿中比例升高,RDS和感染为早产儿PPHN最常见原因.MAS是足月儿发生PPHN的首位原因.对严重PPHN的新生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需得到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CD),为一种罕见疾病,但死亡率几乎达100%,有人称之为"逻辑上致死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迅速,多在新生儿出生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易引起医疗纠纷.虽然国外对ACD相关的研究及案例报道颇多,但在我国ACD仍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本文通过综述ACD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及法医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黄素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高氧暴露法(85%)建立新生SD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模型,测定大鼠体质量和肺组织含水量,对肺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 、IL-8、TNF-α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 (NF-κB) p65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高氧抑制肺泡发育,肺泡数量减少,肺泡间隔增加,肺组织毛细血管形态不规整;大黄素治疗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增加(P<0.05),肺组织含水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外周血IL-1β、IL-8、TNF-α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IL-1β、IL-8、TNF-α含量降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F-κB p65表达升高,大黄素组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 大黄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新生大鼠肺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CD)为新生儿先天性肺部疾病,可继发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死亡率极高,而产前检出率较低.本文就ACD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