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医林开燧痨瘵证治思想探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清代闽医林开燧著有《林氏活人录汇编》,认为痨瘵之因,首重情志,热蒸精血,痨虫由生.临证主张察症按脉,将痨瘵热与疟疾热相鉴别,并从内外合治的角度进行论治.内治方面,林开燧提出通治为首,疏泄开郁;审位取方,分阶而施;甘苦存阴,不求骤补的观点,并在药物剂型及服用方面有所构思.外治上设灸、浴、擦、熏四法避秽杀虫,有以"蕲艾"为精、以"玉枢丹"为底、以"百会"为首的特色.林开燧治痨灵机活法,思路开阔,可为当今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尘肺病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主要并发症类型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1月,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中2022年12月31日以前发表的关于尘肺病并发症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研究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4.1.1软件计算合并的尘肺病患者并发症的检出率。采用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结果:从2 276篇尘肺病及其并发症相关文献中最终筛选出64篇纳入研究,尘肺病合并并发症的检出率为21.1%(95% CI:16.0%~26.3%, I2=99.9%)。在检出的不同类型并发症中,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检出率最高,为26.4%(95% CI:17.3%~35.6%, I2=97.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壹期、贰期、叁期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检出率分别为13.8%(95% CI:10.5%~17.2%, I2=99.6%)、18.4%(95% CI:14.9%~22.0%, I2=99.3%)和37.3%(95% CI:30.7%~44.0%, I2=99.1%),呈上升趋势( P<0.05);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检出率为12.9%(95% CI:6.4%~19.3%, I2=97.9%),矽肺合并肺结核的检出率为13.9%(95% CI:10.0%~17.8%, I2=96.9%)。 结论:尘肺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并发症的检出率较高,且并发症检出率随着尘肺病严重程度而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的知晓率专项调查中全部≥60岁老年人,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3 706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60岁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8.4%,其中“肺结核的可疑症状”的知晓率最高(85.4%),“肺结核是否可以治好”的知晓率最低(65.3%),老年人结核病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为41.3%,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比例为6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低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 OR=0.93,95% CI:0.86~1.00);70~岁( OR=0.91,95% CI:0.84~0.98)和≥80岁( OR=0.77,95% CI:0.68~0.87);少数民族( OR=0.85,95% CI:0.74~0.99);全部知晓率高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初中( OR=1.46,95% CI:1.34~1.58)、高中( OR=1.62,95% CI:1.45~1.81)、大专( OR=1.37,95% CI:1.11~1.68)和本科及以上( OR=1.52,95% CI:1.09~2.11);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 OR=2.13,95% CI:1.97~2.27)。 结论:2020年我国≥60岁老年人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低于国家规划目标,应加大对女性、≥70岁、少数民族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群结核病健康教育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耐多药肺结核精准治疗效果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精准治疗的效果,为制订MDR-PTB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行结核病治疗的180例MDR-PTB确诊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为6个月阿米卡星、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18个月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根据是否完善10种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比例法分为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精准治疗组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180例患者中,精准治疗组113例,经验治疗组67例。精准治疗组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卷曲霉素(0,0/113)、阿米卡星(2.65%,3/113)和卡那霉素(2.65%,3/113)、对氨基水杨酸(7.96%, 9/113)、丙硫异烟胺(11.50%,13/113)、氧氟沙星(38.05%, 43/113)、乙胺丁醇(39.82%, 45/113)、链霉素(76.99%, 87/113)。精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试验比例法进行药物调整104人次,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3人次)、丙硫异烟胺(13人次)、左氧氟沙星(43人次)、乙胺丁醇(45人次)。精准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78.8%(89/113),高于经验治疗组的52.2%(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805, P=0.000 2)。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2.3%(31/96)比34.0%(18/53)]、血肌酐升高[4.2%(4/96)比5.7%(3/53)]、白细胞计数减少[24.0%(23/96)比22.6%(12/53)]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传统MDR-PTB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仍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综合医疗机构呼吸科住院患者结核病筛查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筛查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为制定患者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痰标本,痰标本送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进行痰涂片、液体培养和Gene-Xpert检测。结果:研究期间从3 724例住院患者中选择患者407例留取痰标本(影像学报告为疑似结核病患者23例,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384例)。三种检测方法共检测发现病原学阳性患者88例,阳性率为21.6%(88/407),其中有影像学报告提示疑似结核病15例,去除影像学提示报告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为19.0%(73/384)。推算在研究期间该院住院患者中结核病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至少为1.96%(73/3 724)。病原学阳性患者中,主要以肺炎(30.1%,22/73)、咳嗽查因(15.1%,11/73)、肺部感染(15.1%,11/73)为主。结论:在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筛查结核病是有效发现患者的方法,而且发现的患者主要为无疑似肺结核的影像学报告患者。在综合医院重点科室开展主动筛查对于患者发现、控制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及科学管理肺结核患者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个案资料,采用电话访谈对部分信息进行补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时间 M( Q1, Q3)为11(5,26)d,就诊延迟率为41.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体检( OR=0.033,95% CI:0.008~0.147)、就诊前咳嗽咳痰<2周,且有任一结核病症状( OR=0.378,95% CI:0.215~0.665)、就诊前有其他症状( OR=2.791,95% CI:1.710~4.555)及就诊期间无需上班或上学( OR=2.990,95% CI:1.419~6.298)为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肺结核患者确诊延迟时间 M( Q1, Q3)为8(0,18)d,确诊延迟率为35.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单位为结核病专科医院( OR=0.426,95% CI:0.236~0.767)和结核病防治所( OR=1.843,95% CI:1.061~3.202)以及患者来源为追踪( OR=2.632,95% CI:1.062~6.521)为确诊延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整体效能相当,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特异度低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结论: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加强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主动筛查,提高市民对结核病的防治意识,同时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改善就医可及性,减少患者就医及诊断延迟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尘肺病并发肺结核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尘肺结核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对1958至2018年广州市报告的全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共1 155例。患者性别、诊断年份、诊断年龄、接尘工龄、尘肺病期别、病种、工种和行业信息来源于尘肺病病例卡和网络报告数据库。肺结核资料收集自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诊断档案,并通过电话随访补充数据。对广州市尘肺结核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155例尘肺病新发病例中尘肺结核患者357例,肺结核并发率为30.9%。诊断年份、诊断年龄、接尘工龄、矿物性粉尘所致尘肺病和建筑业均为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影响因素( OR=0.948、1.048、0.972、3.112、2.815, P<0.05)。调整性别、诊断年份、诊断年龄、接尘工龄和诊断期别后,凿岩工矽肺患者并发肺结核的风险是其他工种的1.462倍( P<0.05)。 结论:尘肺病患者肺结核并发率较高,诊断年份、诊断年龄、接尘工龄、尘肺病病种和行业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接尘工人和尘肺病患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宣教,具有易感因素的人群应作为重点特别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肺结核的诊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0例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民族)和临床资料(合并症,吸烟、饮酒史,痰涂片、血常规、血生物化学、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类型,出院诊断,治疗结局)。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251例,其中死亡患者186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dds ratio, OR)=1.56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82~2.261]、年龄≥60岁( OR=3.559,95% CI 2.222~5.699)、呼吸衰竭( OR=3.095,95% CI 1.722~5.56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OR=2.412,95% CI 1.473~3.950)、恶性肿瘤( OR=3.952,95% CI 1.105~14.139)、贫血( OR=1.523,95% CI 1.023~2.267)、低白蛋白血症( OR=2.856,95% CI 1.755~4.650)、复治( OR=1.649, 95% CI 1.158~2.349)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均 P<0.050)。男性( OR=1.914,95% CI 1.228~2.981)、年龄≥60岁( OR=9.334,95% CI 4.668~18.665)、贫血( OR=2.048,95% CI 1.301~3.224)、呼吸衰竭( OR=3.455,95% CI 1.837~6.50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OR=2.291,95% CI 1.365~3.843)、艾滋病( OR=7.299,95% CI 1.626~32.766)、复治( OR=1.747,95% CI 1.152~2.648)、低白蛋白血症( OR=3.494,95% CI 2.033~6.005)是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 P<0.050)。 结论:男性、年龄≥60岁、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复治、恶性肿瘤、艾滋病是导致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对相关人群的重点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53)和对照组( n=53),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知信行水平、用药依从性、结核杆菌转阴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知信行水平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及结核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升肺结核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及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分析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4至5月,运用结构型自填问卷对北京市及所辖16个区肺结核防治医务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3份,收回311份,有效问卷311份(有效回收率99.36%)。采用《一般信息调查表》《马斯勒职业倦怠调查量表》(MBI-GS),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职业倦怠发生情况等信息,分析职业倦怠发生程度,并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职业倦怠发生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311例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总检出率为62.70%(195/311),轻度、中度、重度职业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2.19%(69/311)、38.59%(120/311)和1.93%(6/31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结核病防控岗位( OR=1.616,95% CI:1.030~2.534, P=0.037)、职称晋升没达到期望( OR=2.969,95% CI:1.675~5.262, P<0.001)、与同事相处不融洽( OR=2.177,95% CI:1.362~3.480, P=0.001)是影响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结论: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职业倦怠,建议关注不同岗位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的职业需求,培养职业成就感,开展心理疏导,降低职业倦发生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