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高分辨CT影像表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MPT)的高分辨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烟台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CMPT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59~74(66.8±4.5)岁。6例患者均行肺低剂量CT及肺结节高分辨CT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内部特征、病理特点以及肿瘤边缘距离最近脏层胸膜的距离。结果:6例CMPT患者肺部病灶均为孤立结节,肿瘤的最大径为4~11(7.7±2.4)mm。肿瘤位于左肺下叶3例、右肺下叶2例、右肺上叶1例,位于肺外带5例、叶间胸膜附近1例。肿瘤边缘距离邻近胸膜的最小距离为0~7 mm,平均3.7 mm。1例为实性结节,有分叶,密度不均匀,肿瘤内见斑片状低密度灶。5例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其中1例瘤体边缘光整呈类圆形、密度均匀,4例形态不规则、瘤体边缘毛糙、病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灶;2例肿瘤内见"空泡征"。病理检查显示,镜下肿瘤内均见大量黏液,并向相邻肺泡腔内不规则突出。结论:CMPT常表现为发生于周围肺的单发实性或磨玻璃结节,生长缓慢;肿瘤边缘多毛糙不规则且密度不均,而镜下肿瘤内大量黏液并向周围肺泡腔内突出可能是其病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荧光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于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胸外科行CT检查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使用3D打印模型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ICG组(试验组)30例,膨胀萎陷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0.25 mg/kg),采用荧光胸腔镜显露出拟切除的目标肺段,而对照组则使用改良膨胀-萎陷法显露出拟切除的目标肺段。搜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肺段段间平面显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手术。试验组的段间平面的清晰显现时间[9(8,10) s]低于对照组[1 830(1 380,1 920) s, 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116.33±33.41) min]低于对照组[(146.90±39.53) min, 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2,2) d]低于对照组[2.5(2,3) d, P<0.05];试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5(4,6) d]低于对照组[6(5,7) d, 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D打印模型联合ICG荧光技术可直观、精准、快速辨别肺部解剖结构及肺段段间平面,为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为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于瑞安市人民医院就诊且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74例COVID-19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检查图像特点。结果:74例患者中,62例(83.8%)发热;59例胸部CT检查存在异常表现,15例CT检查无异常改变。从起病到CT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4.6 d。59例患者中,58例(98.3%)病变分布以外周为主,病变多发53例(91.4%),单发结节灶5例(8.6%);45例(76.3%)患者以磨玻璃影表现为主;病灶主要分布于肺部中下叶,共45例(76.3%);支气管充气征21例(35.6%),反晕征10例(16.9%);其他少见改变有小空泡征3例(5.1%),树芽征1例(1.7%),复查发现淋巴结增大2例(3.4%)。结论:COVID-19患者的CT检查特征可在其早期诊断和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MP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5例肺CMP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肺CMPT常见于中老年患者,12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1 cm,3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2 cm。影像学表现以实性结节最为多见(9例),表现为磨玻璃影4例,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明显。15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为开胸手术,13例患者为胸腔镜手术。15例患者中,肺叶切除8例,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3例,肺叶楔形切除4例。8例患者的术中冰冻结果为腺癌,其中3例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CMPT,2例诊断为炎性结节。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CMPT肿瘤复发。结论:肺CMPT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与原发性肺癌同时发生,或由查体时影像学筛查发现。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影像学以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为主要表现,冰冻病理结果易与腺癌或黏液腺癌混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部转移性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非典型MSCT多形性表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80枚)。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肺部转移瘤非典型MSCT的影像学征象,逐一标记后归类,比较两组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间的差异,分析转移性腺癌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组内病灶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部转移性腺癌和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毛刺征分别为61枚(69.32%)、28枚(3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811, 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8枚(54.55%)、16枚(2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206, P<0.001);空泡/空洞征分别为10枚(11.36%)、61枚(7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303, P<0.001);含气支气管征分别为43枚(48.86%)、13枚(1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057, P<0.001);晕征/磨玻璃影分别为58枚(65.91%)、37枚(4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91, P=0.01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呈正相关( r=0.270, P=0.011; r=0.226, P=0.035);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结节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均无关(均 P>0.05)。 结论:肺部转移性腺癌非典型MSCT多表现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含气支气管征及晕征/磨玻璃影,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多表现为空泡/空洞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肺部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影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5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COVID-19患者首次肺部HRCT均发现病灶,单侧肺分布11例(10.4%),双侧肺分布95例(89.6%);肺外周分布65例(61.3%),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41例(38.7%);1个病灶8例(7.5%),2个病灶5例(4.7%),多发病灶93例(87.8%);结节状病灶12例(11.3%),磨玻璃状病灶94例(88.7%),条索状病灶7例(6.6%),2种及以上形态共存病灶15例(14.2%);累及一个肺叶10例(9.4%),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96例(90.6%);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22.6%)(>60岁患者19例,占79.2%),胸腔积液3例(2.8%),心包积液1例(0.9%),胸膜受累/增厚2例(1.9%)。>60岁患者多表现为多病灶,多形态,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累及多个肺叶,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检查能发现肺部病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HRCT扫描检查在NCP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未成年患者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10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诊断的未成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15例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及临床特点。在15例未成年患者CT表现,8例肺部阴性,为轻型患者,发病年龄4~11岁[(6.5±2.3)岁];7例表现异常,为普通型患者,发病年龄7~17岁[(11.9±3.0)岁]。胸部CT异常表现中,仅为支气管壁局部增厚2例,单侧肺病变1例,双侧肺病变4例;表现为11个病灶,其中磨玻璃及稍高密度小结节影6个,斑片磨玻璃影5个,伴少许实变2个;病灶位于胸膜下10个(两肺下叶共7个),非胸膜下1个;伴有局部细支气管增厚3例;均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 18F-FDG PET-CT的3种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基于 18F-FDG PET-CT的3种方法(阈值法、视觉法、CT法)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行 18F-FDG PET-CT且符合肺部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1.1(Lung-RADS1.1)分级标准2~4级的226例SPN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CT征象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阈值法(依据SUV max)、视觉法[依据纵隔血池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程度或肝血池FDG摄取程度]、CT法(依据Lung-RADS1.1分级标准)对SPN的诊断效能。将3种方法中诊断准确度最高的方法相结合作为PET-CT综合诊断法,比较PET-CT综合诊断法与3种方法之间的诊断效能。 结果:226例SPN患者中,病理诊断恶性174例,良性52例。ROC曲线分析显示,在CT法中,方法2(将Lung-RADS1.1分级4A级及以下定为良性,4B级及以上定为恶性)诊断SPN良、恶性的AUC为0.622,灵敏度为87.93%,准确度为76.11%,诊断效能高于方法2。阈值法中,方法1(将SUV max≥2.5的实性SPN和SUV max≥1.14的磨玻璃SPN定为恶性,其余定为良性)诊断SPN良、恶性的AUC为0.675,灵敏度为85.06%,准确度为76.99%,诊断效能高于阈值法和视觉法中的其他方法。将CT法诊断方法2及阈值法诊断方法1结合形成PET-CT综合诊断法,其诊断SPN良、恶性的AUC为0.652,灵敏度为97.70%,准确度为82.74%,诊断效能高于其他方法。 结论:基于 18F-FDG PET-CT的阈值法、视觉法及CT法对SPN的负性诊断价值相似,但将CT法与阈值法结合后,其诊断效能明显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CT特征在不同时期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T在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GGN)不同时期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2017年—202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3例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结节肺腺癌,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血管及支气管等变化,判断CT特征与不同时期肺腺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53例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表现为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21例,混合磨玻璃样结节(mGGN)132例。不同时期的肺腺癌中浸润前病变32例,其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3例,原位癌(AIS)19例;浸润性病变121例,其中微浸润腺癌(MIA)35例,浸润性腺癌(IA)86例;四种不同时期的肺磨玻璃结节腺癌患者的病变CT影像特征在边缘分叶、粗短毛刺,支气管正常穿行、闭塞,血管增粗、纠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变的边界清晰与否、形状、细长毛刺、支气管轻度扩张、血管通过不规则征象方面,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53例肺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中,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大层面长径及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病变的最大层面长径和CT值联合评估对肺腺癌有无浸润性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截断值分别为13.04 mm,-447.48 Hu。pGGN与mGGN最大层面长径和C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对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不同时期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征象对不同时期腺癌的病理类型有不同的价值,mGGN更倾向于浸润性病变。GGN出现分叶、粗短毛刺及血管纠集、支气管闭塞,并且病变长径>13.04 mm、平均CT值>-447.48 Hu,高度提示浸润性肺腺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 247例肺部磨玻璃结节随访初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随访中的变化和干预情况,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生长规律。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随访的肺部磨玻璃结节2 247例,其中男633例,女1 614例,平均年龄49.9岁。分析其随访过程中接受治疗的情况和结节变化情况。结果:266例选择手术治疗,1 981例继续随访中。继续随访的患者随访(35.5±21.1)个月,中位随访29(12~165)个月;手术患者随访(19.5±18.5)个月,中位随访13(3~97)个月。手术的266例患者中,19例磨玻璃结节进展,166例磨玻璃结节未进展,81例未知是否进展,在外院手术。结节进展和未进展的患者术后病理和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异,进展组纯磨玻璃结节的基线最大径明显大于未进展组[(1.3±0.5)cm对(0.9±0.4)cm, P=0.038]。 结论:磨玻璃结节进展缓慢,进展后再进行手术并不影响手术的方式和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