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骨病变骨显像鉴别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17岁,2020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桡骨远端疼痛,后发现左桡远端肿块,并逐渐出现弯腰受限。2020年5月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2020年6月中旬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 ℃,不伴畏寒、寒战、盗汗。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大致正常,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2.619 kU/L),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抗可溶性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均阴性,多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游离轻链比值(-)。外院腕关节MRI示左桡骨远端占位,大小2.7 cm×1.8 cm×2.3 cm,伴周围软组织水肿;髋关节MRI示双髂骨、耻骨、髋臼及左侧股骨颈多发异常信号,考虑"骨肿瘤"。外院 18F-FDG PET/CT显像示左侧桡骨远端、左侧肩胛骨、C4椎体、T3~T4、T7、T11、L3椎体、骨盆多处、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内侧髁多发溶骨性破坏,代谢异常增高(SUV max:28.5~32.8)。随后完善桡骨穿刺,病理示多量组织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细胞CD68(+),CD1a(-),Langerin(-),S-100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20%),考虑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首先考虑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 kinase, BRAF) V600E野生型。2020年6月起予干扰素、泼尼松治疗,患者每日仍有低热,且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无法站立,伴尿潴留。后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本院,为评估骨病变行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onate, MDP)全身骨显像及胸部SPECT/CT显像(图1,图2)。全身骨显像示颈、胸、腰椎多个椎体、左侧肩胛骨、双侧骶髂关节、右侧髋臼及坐骨、左侧腕关节、左侧膝关节显像剂摄取增高灶,SPECT/CT显像可见这些病灶部分为溶骨性破坏,也有部分是成骨为主的骨破坏,部分椎体病变周围伴有软组织密度影,另外有多个椎体出现病理性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参考脑区对阿尔茨海默病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SUV比值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参考脑区对阿尔茨海默病(AD)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SUV比值(SUVR)的影响。 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间正常对照(NC)28名[男13名,女15名,年龄(57.3±9.5)岁]、β淀粉样蛋白(Aβ)阳性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19例[男4例,女15例,年龄(73.3±7.3)岁]和AD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1.9±9.1)岁]的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定义6种参考脑区:全小脑(WC)、小脑灰质(GM)、小脑白质(WM)、参考信号强度的参数化估计(PERSI)、部分容积校正(PVC)后的WC(WC_pvc)、PVC后的小脑GM(GM_pvc),分别计算14个ROI[由自动解剖标记(AAL)模板定义的全脑,由AAL模板定义的梭状回、颞下回、舌回、颞中回、枕叶、海马旁回、顶叶、后扣带回、楔前叶以及上述脑区构成的Meta ROI,由Desikan Killiany模板定义的braak_Ⅰ~Ⅱ、braak_Ⅲ~Ⅳ、braak_Ⅴ~Ⅵ]的SUVR,用AUC衡量SUVR对疾病组与NC的分类能力,并评估SUVR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大部分脑区的SUVR在AD疾病谱中表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在NC与MCI的分类中,基于WC_pvc的SUVR整体表现相对最优(AUCs:0.975~1.000);在NC与AD的分类中,10个脑区SUVR在WC_pvc方法下效能最优(AUCs:0.976~1.000)。基于小脑WM的梭状回SUVR表现出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最高的相关性( rs=-0.72, P<0.001);基于WC_pvc的楔前叶SUVR表现出与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最高的相关性( rs=0.78, P<0.001)。 结论:基于WC_pvc的SUVR在AD疾病鉴别、相关性分析等任务中获得了较好的效能,推荐将其用于AD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半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因学分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及影像学参数的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病因分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其血栓性质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和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病因分型最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并通过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AIS病因分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相关临床和影像学参数在分型中的预测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共纳入136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IS患者,其中CE 62例(45.6%),LAA 74例(54.4%)。将单变量分析中 P<0.10的变量纳入LASSO回归以筛选相关变量,最终性别、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半暗带/梗死核心比、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进入多变量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优势比(odds ratio, OR)2.63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8~6.607; P=0.039]、基线NIHSS评分( OR 1.078,95% CI 1.002~1.160; P=0.043)、BNP( OR 1.004,95% CI 1.002~1.007; P<0.001)、PLT( OR 0.991,95% CI 0.982~0.999; P=0.031)为区分LAA与CE的预测因素;此外,半暗带/梗死核心比( OR 0.886,95% CI 0.785~1.000; P=0.050)在预测模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81(95% CI 0.815~0.930; 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真实值与预测值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符合度良好;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 P=0.562)显示,模型的预测值及实际值一致性良好。 结论:CE患者女性更常见、NIHSS评分及BNP更高、PLT和半暗带/梗死核心比更低,结合以上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鉴别LAA与CE,对临床决策有一定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协助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病为核心,探讨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在协助该病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15年4月初至2021年12月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6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CL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NTCP缺陷病患者32例(成人16例,儿童16例)、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16例、Alagille综合征8例,胆道闭锁10例。同时设立成人和小儿健康对照组(各15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研究对象血清胆汁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学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作图和比较。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NTCP缺陷病与相应健康对照组以及NTCP缺陷病与其他CLDs患儿的临床及胆汁酸谱之间的差异。 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NTCP缺陷病患者总结合型胆汁酸、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以及甘氨胆酸、牛磺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水平均升高( P < 0.05);与NTCP缺陷病成人患者相比,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总结合型胆汁酸和总初级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猪胆酸、牛磺猪胆酸和牛磺α鼠胆酸水平明显升高,但甘氨脱氧胆酸、甘氨石胆酸、石胆酸等胆汁酸降低(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中石胆酸、脱氧胆酸和猪脱氧胆酸等次级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NICCD、Alagille综合征和胆道闭锁等其他CLDs组( P < 0.05);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总结合型胆汁酸/总未结合型胆汁酸,以及牛磺胆酸、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指标可有效鉴别NTCP缺陷病和其他非NTCP缺陷病CLDs患儿。 结论:证实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对于协助NTCP缺陷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化了对NTCP缺陷病等CLDs患者血清胆汁酸谱变化特征的科学认识,为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代谢组学依据,同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抗CCP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抗CCP抗体在JIA中诊断价值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计算敏感度(SEN)、特异度(SPE)以及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综合评估该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30篇中英文文献,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存在阈值效应并具有较高异质性,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计算得出合并敏感度[0.16,95% CI(0.11,0.22)]、特异度[0.99,95% CI(0.98,0.99)]及AUC[0.86,95% CI(0.83,0.89)];探究异质性来源发现RF阳性的多关节亚型敏感度[0.65,95% CI(0.51,0.76)]远高于其他亚型;同时,抗CCP抗体在区分JIA患儿和健康儿童[0.99,95% CI(0.98,1.00)]的能力优于区分其他疾病患儿[0.74,95% CI(0.70,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7.9, P<0.01)。 结论:抗CCP抗体虽不能完全作为JIA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在疾病的初筛、早期治疗等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同时对RF阳性的多关节亚型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多学科门诊就诊和随访的50例ICIs相关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63.7±10.8)岁,其中男37例,女13例;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组(37例)和重症组(1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合并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治疗和转归等差异。结果:轻症组和重症组患者的免疫治疗时间[ M( Q1, Q3)]分别为81(49,134)和24(20,116)d( P<0.05)。重症组心肌肌钙蛋白[0.605(0.317,1.072)μ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1 126(386,1 744)ng/L]、肌型肌酸激酶[78(48,238)U/L]、肌型肌酸激酶[240(45,6 543)U/L]水平比轻症组[分别为0.104(0.045,0.189)μg/L、237(39,785)ng/L、24(20,33)U/L、108(72,168)U/L]高(均 P<0.05)。重症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4%(57%,65%)]比轻症组[66%(63%,69%)]低( P<0.05),传导阻滞发生率(4例,4/13)、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4例,4/13)、合并ICIs相关心肌炎发生率(10例,10/13)、ICIs相关肝炎发生率(4例,4/13)和ICIs相关神经毒性发生率(4例,4/13)比轻症组[分别为2.7%(1例)、5.4%(2例)、43.2%(16例)、5.4%(2例)、2.7%(1例)]高(均 P<0.05)。重症组中接受免疫强化治疗患者比例和死亡率分别为12/13(12例)和4/13(4例),均高于轻症组[分别为10.8%(4例)和0](均 P<0.05)。 结论:ICIs相关心肌炎发生率虽不高,但重症率、死亡率高,应结合心肌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手段鉴别重症心肌炎,早诊早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的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针对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化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抗体(PEG-抗TNFα单抗)的关键质量属性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肽图谱鉴别PEG-抗TNFα单抗,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size exclus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C-HPLC)法检测分子大小异质性,阳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cation exchang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CEX-HPLC)法检测电荷异质性,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UPLC)法检测 PEG残留量及错配异构体含量;利用稳定转染TNFα相关受体下游反应元件驱动的报告基因的HEK293细胞测定生物学活性.结果 PEG-抗TNFα单抗具有相应的特征图谱,可用于鉴别;SEC-HPLC单体峰相对百分含量为(99.66±0.01)%,高分子量物质峰相对百分含量为(0.31±0.01)%,低分子量物质均低于定量限;CEX-HPLC主峰区峰相对百分含量为(98.31±0.10)%,酸性峰区峰相对百分含量为(1.31±0.04)%,碱性峰区峰相对百分含量为(0.38±0.07)%;PEG含量低于定量限,错配异构体含量为(0.76±0.007)%;生物学活性的半数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50)值为(2.22±0.11)ng/mL.结论 针对PEG-抗TNFα单抗的关键质量属性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可确保其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为该类单抗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多肽组学分析的鸡内金真伪鉴别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基于多肽组学技术系统分析鸡内金及其混伪品的特征肽并建立检测方法,用于鉴别鸡内金与其混伪品鸭内金、鹅内金、鸽内金.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bitria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鸡内金及其混伪品多肽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通过pNovo软件结合人工确认图谱的方式鉴定多肽成分的结构,并合成鸡内金特征肽对照品进行验证;利用LC-MS/MS,针对鸡内金特征肽LESY对提取方式、提取时间、提取溶剂和溶剂体积等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以m/z 511.24→269.11 和511.24→243.13 作为检测离子,采用ESI+模式进行了多反应监测(MRM)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得 16 批鸡内金中鸡内金特征肽LESY的质量分数为 55.03~113.36 μg·g-1;此外,针对常见混伪品多肽RDPVLVSR,以m/z 471.28→785.45 和 471.28→670.41 作为检测离子,建立了鸡内金常见混伪品的LC-MS/MS定性检测方法.该研究建立的鸡内金及其混伪品特征肽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准确区分鸡内金及其混伪品,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稳定性及耐用性,可为鸡内金及其他动物类中药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重组抗淀粉样β肽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研究并建立针对抗淀粉样肽(amyloid-β,Aβ)单克隆抗体的关键质量属性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基于胰蛋白酶酶切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分子排阻色谱法(SE-HPLC)进行单体聚体纯度分析,采用还原/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CE-SDS)进行大小变异体纯度分析,采用阳离子色谱法(CEX-HPLC)进行电荷变异体纯度分析,采用HILIC-UPLC法进行寡糖分析,采用ELISA法测定Aβ抗原相对结合活性.其他各项指标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以及其他相关要求.结果:肽指纹图谱起到良好的鉴别作用;SE-HPLC法中单体相对百分含量为(99.40±0.00)%,聚体的相对百分含量为(0.55±0.00)%;还原CE-SDS法中轻重链之和的相对百分含量为(98.11±0.08)%,非还原CE-SDS法的主峰相对百分含量为(96.57±0.15)%,HHL峰相对百分含量为(1.91±0.10)%;CEX-HPLC法中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为(75.08±0.06)%,酸性变异体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6.12±0.05)%,碱性变异体的相对百分含量为(8.80±0.05)%;HILIC-UPLC寡糖图谱分析的(G0F+G1F+G2F),Man5,G0 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91.56±0.04)%,(1.21±0.03)%,(2.60±0.01)%;ELISA 法中与 Aβ 抗原的相对结合活性为(101.40±0.53)%.结论:针对抗Aβ单抗的质量属性,研究建立质控方法并进行质量研究,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为该类单抗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 该研究纳入诊断为DCM的 88 例合并心内血栓患者和544 例无心内血栓患者,并将研究对象按 7∶3 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DCM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借助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颤动(房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脑钠肽(BNP)和β受体阻滞剂与DCM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独立相关.基于此5 项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3(95%CI:0.760~0.887)、0.803(95%CI:0.705~0.901),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校准曲线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 χ2=6.679、P=0.572 和 χ2=2.588、P=0.958,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阈值在 0.05~0.92 区间内,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 基于年龄、房颤、LVEDD、BNP和β受体阻滞剂 5 项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获益,能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早期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心内血栓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