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铂致急性肾损伤肾脏糖酵解和氨基酸代谢改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估顺铂急性肾损伤过程中肾细胞能量代谢变化.方法 成年CD-1雄性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单剂量顺铂(20 mg/kg),检测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学;转录组分析顺铂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富集通路;LC-MS/MS检测肾脏糖酵解和氨基酸代谢物含量.结果 处理组小鼠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明显上升;病理组织学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和脱落;转录组分析显示顺铂处理72 h引起HK-2细胞2632个基因上调和2799个基因下调;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肾细胞能量代谢.GSEA分析结果显示:顺铂处理引起HK-2细胞氧化磷酸化通路上调、糖酵解通路下调;KEGG分析结果显示:顺铂处理引起HK-2细胞氨基酸基因表达改变.代谢组结果显示:顺铂处理72 h导致小鼠肾脏糖酵解中间产物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升高.结论 顺铂急性肾损伤过程中伴随肾细胞糖酵解和氨基酸代谢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非靶向肾脏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黄蛰虫丸改善大鼠肾脏衰老的多靶点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观察传统经方"大黄蛰虫丸(DHZCP)"改善肾脏衰老的效果,并探究其潜在的多靶点作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HZCP组和维生素E(VE)组.首先建立D-半乳糖(D-gal)诱导的大鼠肾脏衰老模型,而后在造模同期,每天分别给予 4 组大鼠双蒸水、DHZCP混悬液和VE混悬液.在药物干预第 60 天末,检测大鼠肾脏衰老和损伤的各项指标,包括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特征,肾脏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特征,肾组织Klotho、细胞周期阻滞蛋白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蛋白表达水平.此外,对于大鼠的肾组织分别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特征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富集代谢通路.最后,进行关键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的初步验证.结果显示,DHZCP和VE能明显改善衰老模型鼠的肾功能、肾小管/间质组织病理学特征和SA-β-gal染色程度,上调肾组织中Klotho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周期阻滞蛋白和SASP 蛋白表达.此外,DHZCP和VE能显著调节衰老模型鼠肾脏内源性代谢物;各组共同影响的差异代谢物有21 个,其中有5 个差异代谢物在衰老模型鼠中显著增加,经DHZCP 和 VE干预后显著回调,这些代谢物关联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各组曲线下面积为0.88~1;DHZCP主要影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环鸟苷一磷酸-蛋白激酶G(cGMP-PKG)通路、环腺苷酸(cAMP)通路、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自噬通路等;还影响肾素分泌、长寿调节途径、糖尿病心肌损伤以及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此外,DHZCP 和VE能明显上调衰老模型鼠肾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总之,DHZCP和VE在体内能改善衰老模型鼠肾脏衰老和损伤;DHZCP的多靶点作用涉及肾脏内多条信号通路和多条代谢途径;其中,AMPK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关键作用靶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补肾促卵冲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临床及代谢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临床观察补肾促卵冲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运用代谢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选取94例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测基础体温(BBT),B超监测卵泡、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及排卵和妊娠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游离睾酮(FT)、雄烯二酮(A2)、抑制素B(INHB)、抗缪勒管激素(AMH)],凝血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并运用代谢组学对26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3例)血清代谢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补肾促卵冲剂能明显调节性激素和卵巢功能,可显著降低LH、T、FT、A2及INHB水平(P<0.05或P<0.01)和LH/FSH比值(P<0.05),提高P水平(P<0.05),促进排卵,增加内膜厚度,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无不良反应.代谢组学共筛选出24个差异代谢物,且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的性激素与差异代谢物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补肾促卵冲剂可能通过脂质、氨基酸代谢等途径调节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代谢组学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与心血管等不良事件风险密切相关.对人群进行危险分层,早期识别CKD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防治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代谢组学是一种无创、高通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代谢物的丰度及其所参与的代谢途径来阐述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示,随着肾功能的恶化,CKD患者的代谢组学会出现显著差异;多种代谢物与患者肾功能恶化、恶性心血管事件甚至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在CKD领域,代谢组学已成功应用于改善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及探寻CKD及其并发症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此外,代谢组学的应用拓展了对CKD进程及其并发症潜在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加深了对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CKD相互作用的理解.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CKD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以期为CKD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氢氧化镧灌胃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观察氢氧化镧(LH)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各6只,对照组不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模型,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模型,制模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0.1、0.2、0.4 g/kg的LH,共8周;模型组和对照组不予处理.采用钙(Ca)、磷(PI)、肌酐(Scr)、尿素氮(BUN)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Ca、PI、Scr、BUN,苏木精—伊红(HE)、马松三色(Masson's)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另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肾功能差异代谢物,并分析肾功能差异代谢物GO功能、KEGG富集.结果 给药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给予LH各剂量组治疗后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大鼠血清PI、Scr、BUN水平降低,肾损伤、肾小管囊性扩张、炎症细胞浸润得到改善,肾小管囊性扩张、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程度减轻,肾损伤得到延缓,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代偿性上调的肾功能差异代谢物分别是D-丙氨酰-D-丙氨酸、6-叔丁基磺酸、氨基二环二羧酸、1D-肌醇等;代偿性下调的肾功能差异代谢物分别是DL-瓜氨酸、2,3-前列腺素、鸟氨酸、2-磺氧基甲基、对羧基苯磺酰胺等.这些肾功能差异代谢物富集到的代谢通路有尿素循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赖氨酸降解、苹果酸-天冬氨酸循环、天冬氨酸代谢、丙氨酸代谢等.结论 LH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有治疗作用,且高剂量LH最为显著,LH可能通过尿素循环、精氨酸代谢等途径来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磷酸瑞格列汀片在肾功能不全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比较磷酸瑞格列汀片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与肾功能正常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为制定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32例受试者按肌酐清除率(Ccr)分入轻(60~89 mL/min)、中(30~59 mL/min)、重度肾功能不全(15~29 mL/min)组、终末期肾病(<15 mL/min)组及正常肾功能组,均单次口服磷酸瑞格列汀片50 m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测定血浆及尿液中瑞格列汀(SP2086)及其代谢物瑞格列汀酸(SP2086酸)的浓度,采用WinNolin 6.1软件计算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轻、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终末期肾病组以及正常肾功能组受试者服用瑞格列汀片后,SP2086分别在(1.07±0.35)、(1.50±0.89)、(1.67±2.16)、(2.42±2.15)和(1.75±1.21)h达到达峰浓度(Cmax),SP2086吸收入血后,迅速转化为主要活性代谢产物SP2086酸.轻度、中度、重度和终末期肾病组与正常肾功能组相比,SP2086和SP2086酸的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逐渐增加;轻度、中度、重度和终末期肾病组SP2086和SP2086酸Tmax逐渐增加.轻、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终末期肾病组以及正常肾功能组SP2086酸清除率(CL/F)分别为(23.50±6.01)、(12.90±4.34)、(6.71±1.55)、(3.06±0.48)和(30.50±10.70) L/h,SP2086酸0~96 h Ae%分别为(71.7±14.3)%、(59.5±22.7)%、(63.3±13.9)%、(34.1±20.0)%和(74.2±14.6)%,CLR分别为(220.0±51.2)、(105.0±64.5)、(54.5±7.6)、(13.5士7.8)和(289.0±73.7) mL/min.各组SP2086 0~96 h尿液累积排泄百分率(Ae%)平均为0.441%~4.530%.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SP2086和SP2086酸的CL/F明显递减,与正常肾功能组比,中度肾功能不全组的A UC0-..为其1.44倍和2.32倍,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的AUC0..为其2.20倍和4.39倍,终末期肾病组的AUC00-∞为其2.83倍和9.28倍.结论 正常肾功能患者磷酸瑞格列汀片的临床推荐剂量为100mg/d,本研究结果推荐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减至50mg/d;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减至25 mg/d;而终末期肾病患者不推荐使用磷酸瑞格列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气-质联用技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湿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湿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物,为中医湿证微观化、客观化研究提供科研思路与方法.方法:采集CRF患者尿液样本54例,其中湿证组29例,非湿证组25例.运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得到代谢图谱,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比较湿证组与非湿证组之间谱峰的差异性,并利用NIST谱库、Mainlib数据库及Wiley数据库鉴定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湿证组与非湿证组进行比较,共筛选出2个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谱峰,鉴定其代谢物为3,4-二羟基丁酸,4-甲基-4-羟基-2戊酮.结论:CRF湿证与非湿证之间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在该病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为进一步探讨湿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生机制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芪术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代谢组学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芪术胶囊干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完善芪术胶囊治疗DN的疗效评价体系.方法:本研究将糖尿病肾病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芪术胶囊组、科素亚组,每组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通过体液生化指标检测及代谢组学技术,对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ys C)、24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及1H-NMR肾脏组织样本测定,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芪术胶囊可以显著降低DN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5);芪术胶囊可降低BUN、Scr、Cys-c和24 h Pro(P <0.01),且优于科素亚组.(2)芪术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中代谢产物回调作用更为显著,模型组中有9个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术胶囊能够不同程度的回调这9种差异性成分,科素亚组能够不同程度的调节5种中差异性成分.结论:芪术胶囊具有降低大鼠血清BUN、Scr、Cys-c和24 h Pro的作用,改善肾功能作用显著;芪术胶囊干预肾组织特异性代谢产物,使其回调且趋向正常水平,表明芪术胶囊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有明显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进展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皮质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进展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皮质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以5/6肾切除模型大鼠为进展性肾病模型,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于造模完成后1周和12周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尿液及肾脏标本.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量以评估肾功能.PAS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改变.液相色谱-质谱串联靶向代谢组学定量分析肾皮质能量代谢物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皮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纤维化因子(纤连蛋白、Ⅰ型胶原)、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相关酶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皮质纤维化因子(纤连蛋白、Ⅰ型胶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和肝脏激酶B1(LKB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造模后1周和12周肾功能指标升高,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肾皮质炎性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mRNA表达上调,同时纤维化蛋白表达也上调(均P< 0.05),肾损伤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1周时肾皮质糖酵解代谢物乳酸,三羧酸循环代谢物柠檬酸、异柠檬酸、草酰乙酸表达均上调,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还原型辅酶Ⅰ表达上调(均P< 0.05),三磷酸腺苷(ATP)无明显变化,而12周时异常代谢物表达进一步增加,如糖酵解代谢物丙酮酸、氧化型辅酶Ⅰ及ATP表达下调(均P< 0.05).两组间磷酸戊糖途径代谢物还原型及氧化型辅酶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1周时肾皮质的糖酵解酶己糖激酶2、乳酸脱氢酶a的mRNA表达上调,三羧酸循环相关酶丙酮酸脱氢酶α、丙酮酸脱氢酶β、琥珀酸脱氢酶的mRNA表达下调(均P<0.05),12周时异常代谢酶mRNA表达进一步增加.1周时两组大鼠肾皮质LKB1和SIRT-1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周时手术组LKB1、SIRT-1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均P< 0.05).结论 在大鼠肾病进展过程中伴随肾纤维化和炎性反应,其肾皮质发生能量代谢改变.代谢改变表现为糖酵解增强,氧化磷酸化功能下降,且随病程进展而加重,其机制与能量调节蛋白LKB1及SIRT-1受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尿液和肾脏的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模型,探索其特征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代谢通路,为其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含2%尿酸和2%氧嗪酸钾的高尿酸复合饲料饲喂大鼠12周,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尿液和肾脏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组织病理学及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和葡萄糖检测结果均显示慢性高尿酸血症可诱发大鼠肾功能损伤;通过1 H-NMR技术在大鼠尿液和肾脏中筛选出51和4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共有差异代谢物为26种.葡萄糖、牛磺酸、精氨酸、苹果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和甲基腺嘌呤均有明显变化,可能作为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特征生物标志物,与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精氨酸代谢及氧化应激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筛选的差异代谢物可为其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