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鲁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认知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鲁拉西酮初始剂量40 mg·d-1,1周内逐渐调整为40~80 mg·d-1维持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4~6 mg·d-1,分2次服用;2组患者均治疗6周.于用药前和用药第1、2、4、6周后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2例和41例纳入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80.49%,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分别为(88.12±8.99)和(88.68±9.29)分,MoCA 评分分别为(20.48±2.65)和(20.24±2.85)分;用药6 周后,PANSS 总分分别为(55.90±11.14)和(54.68±13.34)分,MoCA 评分分别为(26.74±1.99)和(25.22±2.46)分.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2组PANSS总分和MoC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后试验组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56.10%,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鲁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能更好地改善认知功能,且鲁拉西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耐受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中老年人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本研究探索中国中老年人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CMM)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本研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纵向研究(CHARLS)的数据,在2011-2018年对中国45岁或以上居民进行了调查.Cox比例风险模型被用于计算METS-IR与新发CMM的关联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并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分层分析,观察协变量与METS-IR的交互作用,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观察在不同体重人群中METS-IR与新发CMM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TS-IR对CMM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 349名研究对象,CMM发病率为2.08%,在调整所有纳入的协变量后,METS-IR作为连续变量与CMM发病风险呈正相关(HR:1.07,95%CI:1.05~1.09,P<0.001).作为分类变量,METS-IR最高组与CMM发病风险仍呈正相关(HR:3.47,95%CI:2.06~5.84,P<0.001).在全参与者(P for overall<0.001)、正常体重(P for overall=0.022)和超重肥胖(P for overall=0.008)人群中 METS-IR与CMM发病风险仍存在线性关系.METS-IR对CMM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AUC:0.651,95%CI:0.598~0.704).结论 METS-IR与中老年人群新发CMM风险增加存在正向关联,在正常体重或超重肥胖人群中都应该持续关注,从而减少CMM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贵州省少数民族心脏代谢指数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贵州省少数民族心脏代谢指数(CMI)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关联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共纳入16 630名30~79岁苗族、侗族、布依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I与HUA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CMI与HUA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CMI对HUA的预测价值.结果 HUA总体检出率为22.8%,苗族、侗族、布依族人群分别为22.8%、24.4%、25.2%、18.5%.在总人群、苗、侗、布依族人群中,调整协变量后,与 Q1 相比,CMI Q4 组患 HUA 的 OR 分别为 4.39(95%CI:3.76~5.12)、3.96(95%CI:3.03~5.18)、4.28(95%CI:3.36~5.46)、5.55(95%CI:4.08~7.54),CMI 与 HUA 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for nonlinear<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MI在总人群、苗、侗、布依族人群中预测HUA患病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742(0.641、68.3%、68.8%),0.724(0.651、63.8%、70.8%)0.741(0.654、68.5%、68.1%)、0.775(0.555、68.8%、73.0%).结论 CMI对不同民族人群HUA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可作为预测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HUA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帕金森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 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 102 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 1 周内(管理前)和 6 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 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结果 管理 6 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 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 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 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 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 11.769 倍(95%CI=4.340~31.918,P<0.001).结论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宫腔管的重建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宫腔管不同重建点对源驻留位置及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79岁,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腺癌3例,均接受外照射(50.4 Gy分28次)和CT引导下的腔内(45°宫腔管)近距离治疗(36 Gy分6次).近距离治疗采用Fletcher施源器,其宫腔管弯曲角度有15°、30°和45°.为每位患者模拟制订2套近距离治疗计划.一套计划提取患者近距离治疗CT模拟定位图像及原始计划,将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调整为逐层重建,根据处方优化计划至符合临床要求,称为逐层组.另一套计划以逐层组为模板,仅调整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至1、3、5、7个,不修改驻留权重及其他参数,分别称为平均1、3、5、7组.对15°、30°和45°宫腔管分别进行不同重建点个数时的偏差分析,比较45°、30°与15°宫腔管在不同重建点时的重建偏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45°宫腔管的两组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D30%、D90%、D100%、V100%、V150%、V200%和适形指数(CI),及膀胱、直肠和小肠的D2cm3、D1cm3、D0.1cm3的差异.结果 45°宫腔管平均组重建偏差主要来源于宫腔管垂直方向.45°(1、3、5、7个重建点)、30°(1、3、5个重建点)与15°(1、2个重建点)宫腔管的平均重建偏差分别为1.30、0.32、0.14、0.08 mm,0.57、0.14、0.06 mm,0.14、0.06 mm.逐层组的HR-CTV参数与平均5组、平均7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平均5组与平均7组间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膀胱和直肠的剂量学参数在逐层组与平均组之间或在各平均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较平均1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分别与平均5组和平均7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平均5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与平均7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平均组小肠D0.1 cm3、D1 cm3和D2cm3的剂量偏差在1个重建点时分别为2.41%±1.70%、1.95%±1.27%和1.71%±1.10%.结论 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建议15°、30°与45°Fletcher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应分别不少于1、3和5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吴有性应用大黄治疫探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吴有性应用大黄经验进行探析,可知其治疫重视下法,首推承气,而承气之用,功在大黄,并对承气汤原方药物配伍剂量进行调整,以大黄为主,余药为辅;对温疫应下之证,善用大黄为主药治疗,在用大黄论治发黄、痢疾、胀满、发热等证上有自己的见解;在"有故无殒"思想指导下,以大黄为安胎圣药,治疗妊娠时疫,并以"衰去七八"为度;治疫审证察变,活用大黄,强调"急证急投""是证则投""凡下不以数计",力求除邪务尽.总之,吴有性应用大黄治疫,既大胆又谨慎,既师古又不泥古,值得借鉴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病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影响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病对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2011年基线调查募集的13 670名≥45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追踪至2018年,其中45~59岁中年人7 443例(54.45%),≥60岁老年人6 227例(45.55%)。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种类、患慢性病数目及与其他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未患慢性病的中年人相比,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炎使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21%( HR=1.21,95% CI:1.02~1.45)和27%( HR=1.27,95% CI:1.12~1.43);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肾脏病使跌倒伤害风险增加26%( HR=1.26,95% CI:1.03~1.53)。中老年人群患慢性病数与跌倒伤害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χ2=133.61, P<0.001),且是线性关系;与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好和无跌倒伤害史的非慢性病中老年人相比,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了64%( HR=1.64,95% CI:1.43~1.89)、66%( HR=1.66,95% CI:1.39~1.99)和158%( HR=2.58,95% CI:2.24~2.97)。 结论:患慢性病数与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呈正向线性关系,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是重点干预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时将跌倒伤害预防窗口前移至中年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脏异体移植术后慢性戊型肝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既往有肾脏异体移植术病史1年余,因"乏力伴肝功能异常半月余"入院,经保肝治疗后效果不佳,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M持续阳性,血清、粪便HEV RNA及血清、尿液、粪便HEV抗原持续阳性超过3个月,HEV基因分型为4型,考虑为慢性戊型肝炎。经过调整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剂量,其肝功能指标逐渐下降,1年后HEV RNA及抗原均自发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提示器官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需考虑HEV感染可能,治疗方案首选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组(T组)。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连接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装置吸纯氧30 L/min。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泊酚1.5~2.5 mg/kg后,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氧流量调整为70 L/min,随后开始胃镜操作。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2~0.5 mg/kg。记录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和苏醒时间;记录T组术后5 min内和30 min内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气道损伤和气压伤)发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与缺氧相关不良事件(亚临床呼吸抑制、缺氧和严重缺氧)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增加通气氧流量、开放气道、面罩辅助通气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操作者和麻醉医生的主观满意度评分。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体动、呕吐、反流、支气管痉挛和呛咳等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组胃镜检查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增加,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降低,开放气道使用率及面罩通气使用率降低,体动和呛咳发生率降低( P<0.05)。T组术后未见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在中国儿童局灶性癫痫发作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用于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儿童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SP848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单臂研究,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全国7所医院接受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的4~17岁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患儿60例,在足疗程且至少使用2种抗癫痫发作药(同期或序贯)治疗后,观察到患儿局灶性癫痫仍然控制不佳;添加口服拉考沙胺口服溶液(糖浆)或片剂。最低起始口服剂量为2 mg/(kg·d),研究期间最大允许服用剂量为12 mg/(kg·d)或600 mg/d,研究者根据患儿的耐受性和癫痫发作控制水平调整服用剂量。记录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每28 d局灶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及中位变化百分比,包括50%应答率及75%应答率。结果:60例中国患儿进入期中分析,患儿平均年龄9.18(4.00~15.40)岁,男39例,女21例,平均癫痫病程为5.04(0.50~15.20)年。其中43例(71.7%)仍在接受治疗,1例(1.7%)完成了6个月至1年的随访,14例(23.3%)完成了6个月随访。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患儿每28 d局灶性癫痫发作频率中位变化为-2.91,百分比变化中位数为-25.46%,50%和75%应答率分别为40.0%、28.3%。共有52例(86.7%)发生265起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11例(18.3%)发生19起严重TEAE,37例(61.7%)发生127起药物相关TEAE,11例(18.3%)发生16起导致终止研究的TEAE。最常见的TEAE为上呼吸道感染(20例,33.3%)、嗜睡(16例,26.7%)、头晕(15例,25.0%)和呕吐(13例,21.7%)。治疗期间未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变化。结论:对其他药物控制不佳的≥4岁中国局灶性癫痫患儿,拉考沙胺是一种有效的添加治疗药物,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儿童和成人已报道的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