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对急性肾损伤的改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AKI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是线粒体中高度表达的脱乙酰酶之一,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动力学、诱导线粒体自噬来维持线粒体功能稳定,进而改善AKI.此外,SIRT3还可以通过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缓解肾组织炎症反应等过程缓解肾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药物之一,不仅能高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然而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其造成肾脏损伤的报道日趋增加。目前认为,NAs相关的肾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功能障碍,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线粒体的毒性损伤及肾小管转运蛋白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血肌酐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磷血症和范可尼综合征等。本综述通过探讨已批准上市的NAs对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以期为CHB患者的长期管理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六个Lowe综合征家系七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与 OCRL1基因突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Lowe综合征临床特征、 OCRL1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例)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Lowe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 OCRL1基因突变检测。总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特征及 OCRL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结果:共收集6个家系7例Lowe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7例患儿均有眼-脑-肾表现。其中5个家系6例患儿有先天性白内障和出生时肌张力减低,4例患儿伴眼球震颤,2例有先天性青光眼;另1个家系1例患儿无白内障,仅表现为晶状体变薄。6个家系患儿均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有低分子量蛋白尿等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症状;血清肌酶(AST、LDH、CK、CK-MB)升高。6例患儿检测到 OCRL1突变,分别位于第10、13、16、18、22、23外显子,其中3个为新突变(c.891G>T、c.1682_1683insAA、c.2564_2567del)。 结论:本组病例 OCRL1新突变比例较高,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第10号外显子突变的患儿临床表现较轻,可无先天性白内障,临床罕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在急性肾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TEC)作为肾脏重吸收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主要的损伤部位之一。近年来研究提示TEC线粒体受损伴随能量代谢障碍在AK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KI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促使TEC对能量代谢底物的利用发生改变,通过重编程能量代谢而适应病理环境,本文就TEC在正常生理环境的能量代谢、AKI病理环境的能量代谢、TEC能量代谢重编程与AKI发展及病理转归的关系作一综述,为AKI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规律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高血压安静组(简称安静组)及高血压运动组(简称运动组),每组15只。同期选取10只年龄、性别相匹配的Wistar-Kyoto大鼠纳入正常血压对照组(简称正常对照组)。运动组大鼠给予12周游泳运动(每天运动60 min,每周运动5 d),安静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在鼠笼内安静饲养。于训练前及末次训练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于末次训练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含量,利用Masson染色观察肾脏间质纤维化程度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TUNEL染色法记录肾小管上皮组织凋亡细胞数量并计算细胞凋亡率,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Smad7、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安静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 P<0.05),运动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 P<0.05),正常对照组血压无明显变化(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安静组血压、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含量、细胞凋亡率、TGF-β1、Smad2/3和Bax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 P<0.05),Smad7及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P<0.05);与安静组比较,干预后运动组大鼠血压、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含量、细胞凋亡率、TGF-β1、Smad2/3和Bax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 P<0.05),Smad7及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5)。 结论:规律有氧运动能通过抑制肾脏纤维化及细胞凋亡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高糖诱发肾小管相关白蛋白尿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期研究发现肾小管功能和结构异常在糖尿病肾脏病(DKD)所导致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一个重要因素。急性高糖通过各种途径诱发肾小管功能障碍可能是糖尿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的潜在发病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期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管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通过“Tabula-muris”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库分析肾组织各细胞亚群 SIRT3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进行以下分组:(1)对照组、甘露醇组及高糖组。(2)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过表达 SIRT3组、高糖组及过表达 SIRT3+高糖组。(3)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敲低 SIRT3组、高糖组及敲低 SIRT3+高糖组。(4)对照组、Erastin干预组及过表达 SIRT3+Erastin干预组。正常葡萄糖5.5 mmol/L,高糖30 mmol/L,甘露醇24.5 mmol/L,Erastin 10 μmol/L,干预时间为48 h。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SIRT3、肾损伤分子1及铁死亡相关蛋白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检测丙二醛、谷胱甘肽、铁含量评估细胞铁死亡程度。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 结果:(1)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 SIRT3基因在肾组织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亚群中表达最高。(2)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K-2细胞肾损伤分子1、ACSL4表达均较高,SIRT3、GPX4表达及细胞活力均较低(均 P<0.05),甘露醇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与高糖组比较,过表达 SIRT3+高糖组HK-2细胞活力、GPX4表达及细胞内谷胱甘肽均较高,ACSL4表达、细胞内铁、丙二醛及活性氧均较低,线粒体膜电位部分恢复(均 P<0.05);与高糖组比较,敲低 SIRT3+高糖组HK-2细胞活力、GPX4表达均较低,ACSL4表达较高(均 P<0.05),细胞内铁、丙二醛、谷胱甘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与对照组比较,Erastin干预组HK-2细胞ACSL4表达较高,GPX4表达较低(均 P<0.05);与Erastin干预组比较,过表达 SIRT3+Erastin干预组ACSL4表达较低,GPX4表达较高(均 P<0.05)。 结论:高糖可诱导HK-2细胞SIRT3表达下调、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以及氧化应激和铁死亡增加,过表达 SIRT3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及缓解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AngⅡ/TGF-β1/Smads信号通路关于神经源性膀胱诱导肾脏纤维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分析肾脏形态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AngⅡ/TGF-β1/Smad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脊神经离断, n=36)和对照组(假手术, n=12),分别于6周、12周和24周通过尿动力学检测膀胱顺应性,B超检测肾脏形态,血肌酐和尿素氮分析肾功能变化,Masson和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AngⅡ/TGF-β1/Smads通路蛋白在肾脏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AngⅡ/TGF-β1/Smads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尿动力显示,实验组大鼠基础膀胱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B超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肾盂直径逐渐增宽( P<0.05),肾积水逐渐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BUN和Scr逐渐增加(均 P<0.01)。Masson和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胶原沉积面积和肾小管间质评分逐渐增加(均 P<0.01)。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T1)、TGF-β受体1(TGF-βR1)、磷酸化Smad2表达逐渐增加(均 P<0.01),通路抑制蛋白Smad6逐渐降低( P<0.01),且各蛋白在肾脏分布具有一致性。Western印迹显示,随神经离断时间延长,AT1、TGF-βR1、磷酸化Smad2、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加,Smad6逐渐降低(均 P<0.05)。 结论:双侧脊髓神经切断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由于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压力增加,引起肾积水,肾小球结构破坏,AngⅡ/TGF-β1/Smads通路激活,肾脏发生纤维化。该方法有效,具有临床相似性,为探索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6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6例肝脑型MDS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分别以“DGUOK”“MPV17”“POLG”“C10orf2”4个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0年1月关于肝脑型MDS的病例报道,结合本组病例,总结肝脑型MDS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3日龄至8月龄,首发症状为胆汁淤积和发育倒退。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有:肝肿大(4例)、肌张力低下(3例)、体格发育落后(4例)、胆汁淤积(5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白蛋白低下(3例)、低血糖(4例)、高乳酸血症(5例)、血串联质谱异常(6例)、同位素肝胆显像示24 h胆囊及肠道未见显影(2例)、头颅CT示脑外间隙增宽(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室增大(2例)、颅脑彩超示周围脑白质损伤(1例)。2例患儿失访,1例因“肝衰竭”死亡,3例因感染加重病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儿中MPV17基因变异3例(其中c.182T>C、c.279G>C为新发变异),POLG基因变异1例(其中c.2993G>A为新发变异),DGUOK基因变异1例(c.679G>A纯合突变,2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C10orf2基因变异1例(其中c.1186C>T、c.1504C>T为新发变异)。检索到DGUOK、MPV17、POLG、C10orf2基因突变导致的4种肝脑型MDS分别129、100、51、12例,常见临床表现有肝病(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代谢障碍(低血糖、高乳酸血症),神经病变(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和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多样化脑病表现)。1/3的 C10orf2突变者出现了肾小管损伤。结论:肝脑型MDS临床表现为肝病、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受累综合征。DGUOK、MPV17、POLG、C10orf2 4种基因型导致的肝脑型MDS各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是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病因,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从而诱导细胞死亡;同时,线粒体质量控制受到抑制,包括分裂与融合失衡、自噬过度、合成障碍等加重肾脏损伤。因此,线粒体在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作为脓毒症相关性AKI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线粒体在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索以线粒体为靶点的脓毒症相关性AKI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