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血性休克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新研究方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失血性休克(HS)是全球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H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由组织氧供需不平衡引起,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是H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而线粒体质量控制可通过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衍生囊泡和线粒体蛋白稳态等一系列过程调控线粒体功能,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可以改善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对HS器官功能的影响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HS的损伤机制并指导临床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粒体钙稳态在高氧诱导大鼠AECⅡ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线粒体钙稳态在高氧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大鼠AECⅡ细胞株(RLE-6T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3组( n=18):常氧组(C组)常规培养箱中培养4 h;高氧组(H组)培养箱90%O 2孵育4 h;高氧+钌红(HR组)先在培养瓶中加入2 μmol/L钌红溶液,随后处理同H组。处理结束后,采用线粒体Ca 2+特异性荧光探针Rhod-2-AM测定线粒体Ca 2+浓度,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测定ROS水平,并观察细胞形态及线粒体超微结构。 结果:与C组比较,H组和HR组线粒体Ca 2+浓度和ROS水平升高( P<0.05);与H组比较,HR组线粒体Ca 2+浓度和ROS水平降低( P<0.05)。与C组相比,H组细胞体积缩小,形态皱缩呈圆形,细胞排列疏松,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断裂、线粒体嵴碎片;HR组细胞形态较H组显著改善,细胞线粒体双层膜结构轻微破坏,线粒体嵴结构正常。 结论:线粒体钙稳态失衡参与了高氧诱发大鼠AECⅡ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线粒体移植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导致线粒体损伤,继而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变、稳态破坏、活性氧产生和DNA损伤,激活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信号,最终导致心肌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与以往I/R治疗靶点集中于某条通路或某个介质不同,自体线粒体移植(autologous mitochondria transplantation,AMT)将自身健康部位或器官组织的有呼吸活性的线粒体移植到I/R组织中,替代或修复已受损的线粒体,帮助组织和细胞功能恢复。近年来AMT在心肌I/R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AMT在I/R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影响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与帕金森病(PD)病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涉及多种生理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损伤、Ca 2+稳态失调、氧化应激、错误折叠蛋白聚集、自噬和炎症,然而,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没有被明确阐明,导致其治疗水平停滞不前。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时影响线粒体与内质网功能的特殊结构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在AD与PD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及内质网功能影响AD与PD的发展。本文归纳近年MAM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AD及PD的相关研究,为探究MAM成分蛋白及MAM调节内质网-线粒体Ca 2+转运及内质网应激介导AD与PD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磷脂参与线粒体稳态维持和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磷脂是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一种结构独特的磷脂,在线粒体稳态和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稳态方面,心磷脂参与线粒体分裂、融合和自噬,调节线粒体的含量与结构;线粒体功能方面,心磷脂在线粒体介导的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转运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心磷脂稳态的失衡,具体表现为含量的改变、酰基链的重塑和过氧化,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并参与多种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心磷脂参与线粒体稳态维持和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心磷脂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内分泌疾病中的作用,以期对心磷脂功能研究和相关疾病的治疗起到启发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和“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发病率不到1/10万人·年,我国2010年发病率为1.62/10万人·年。患者常在发病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无有效治疗。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ALS致病基因,约占家族性ALS的18.9%和散发性ALS的1.2%,是亚洲人群,尤其东亚人群中最常见的ALS致病基因。我国ALS患者SOD1突变分布多位于2号和4号外显子,不同于北美ALS患者多突变于1号和4号外显子。SOD1突变将导致抗氧化酶作用减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除此之外,近年研究者们逐步发现SOD1突变亦会导致神经元内蛋白稳态失衡、SOD1蛋白类似朊蛋白样增殖和传播、转录因子功能失调和RNA代谢失调。临床上,携带SOD1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平均为48~52岁,绝大多数(95%)以肢体起病,生存时间中位数约为6年;我国SOD1突变患者发病更为年轻,约为44岁;平均生存时间更长,约为8年。但不同位点的突变对应的临床表型和进展速度差异显著。目前已有数项针对SOD1突变的2期临床试验,作用机制涉及反义寡核苷酸(tofersen)、RNA干扰(AAV-miRNA)以及促进错误折叠蛋白清除(arimoclomol)。但对结果需谨慎解读,同时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粒体自噬在肝癌发生与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线粒体自噬作为机体维持线粒体稳态和肝脏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环节,能通过自噬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以及提供能量等多个方面对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起双重作用,并且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的治疗效果。现就线粒体自噬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发生和发展、肝癌干细胞、线粒体分裂与融合、肝癌的耐药性与侵袭性等几个方面综述线粒体自噬与肝癌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降解损伤的线粒体以保证正常的线粒体数量和质量,对维持细胞内稳态与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坏死,可由过度线粒体自噬诱导。活性氧(ROS)主要由线粒体产生,可损伤线粒体。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是临床氧疗的严重并发症,致病机制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参与了HALI的发生过程。调控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机制众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TEN诱导激酶1/PARK2基因编码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PINK1/Parkin)蛋白通路、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等,其中PGAM5已被证实是连接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因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小RNA-21-5p(miR-21-5p)减轻HALI的机制与其靶向PGAM5介导的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但PGAM5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到在HALI中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对肺保护的线索,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粒体铁死亡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铁死亡是一种与细胞凋亡、自噬及坏死不同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线粒体作为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细胞器,参与铁稳态的调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铁死亡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在铁死亡发生机制中线粒体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线粒体铁死亡机制,并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线粒体铁死亡之间的关系,为疾病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究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构建Atg101敲减的3T3-L1成熟脂肪细胞模型,验证Atg101对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蛋白的影响。构建并分析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的RNA-seq数据库,基于Atg101与其他基因FPKM值的 Pearson相关系数( R2>0.4, P<0.050)预测共表达基因集并进行KEGG和Reactome富集分析。构建年轻小鼠(8周龄)和老龄小鼠(18个月龄)模型,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tg101在腹股沟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RNA-seq、Western印迹和RT-qPCR检测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细胞周期及线粒体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Atg101敲减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结果:在3T3-L1脂肪细胞敲减Atg101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显著降低,p62蛋白明显上调,提示细胞自噬受损。KEGG富集分析发现Atg101共表达基因集主要富集于自噬和衰老相关通路;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该基因集与多个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RT-qPCR和Western印迹证实Atg101在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内脏脂肪组织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最后,白色脂肪细胞模型中Atg101敲减后SASP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周期特异性基因表达受限并且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p21表达显著增高,线粒体稳态调节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Atg101可能通过影响自噬活动调控白色脂肪细胞衰老,从而破坏线粒体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