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肿性肾盂肾炎4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累及肾实质和肾周的急性产气性感染性疾病,以肾实质、肾集合系统及肾周间隙积气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肾实质弥漫性坏死,是临床少见的产气性感染[1,2].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4,多为单侧发病,以左侧多见,双侧发病率约为5%-7%,死亡率高达50%[3],临床上易被误诊及漏诊.本文报道4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诊治经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肿性肾盂肾炎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分析1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该患者行CT等检查确诊后积极抗感染治疗控制基础病。结果:患者积极治疗1周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累及肾实质及肾周的急性坏死性产气性感染,病情危重,CT为其主要诊断方法,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加强透析、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双侧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术的长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行双侧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10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根治术后行双侧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术(单侧组),38例行双侧输尿管双侧皮肤造口术(双侧组)。单侧组男53例,女13例;年龄(71.8±9.8)岁;体质指数(23.3±3.2)kg/m 2。双侧组男33例,女5例;年龄(75.1±10.8)岁;体质指数(22.7±3.0)kg/m 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生存状况、远期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患者填写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单侧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46例(69.7%),淋巴结转移15例(22.7%),远处转移7例(10.6%);双侧组MIBC 24例(63.2%),淋巴结转移6例(15.8%),远处转移2例(5.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侧组中位随访时间31.6(3.7~84.8)个月,31例死亡,其中28例死于肿瘤进展;双侧组中位随访时间28.2(4.1~131.2)个月,23例死亡,其中16例死于肿瘤进展,两组疾病特异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单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组[43.9% (29/66)与63.2% (24/38), P<0.001],其中单侧组肾盂肾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组[16.6%(11/66)与42.1%(16/38), P=0.006]。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单侧组躯体功能评分[(54.9±7.1)分]和情感功能评分[(63.1±6.4)分]均高于双侧组[(49.2±6.7)分和(59.9±6.7)分, P < 0.05]。 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采用双侧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的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造影检查的并发症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行尿道造影检查出现并发症的28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14例,尿道出血8例,造影剂超敏反应5例,膀胱破裂1例。感染表现为急性膀胱炎11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急性附睾炎1例,脓毒血症1例。超敏反应3例为轻度,2例为中重度。膀胱破裂患者为一幼儿,立即转开放手术行膀胱修补术后治愈。所有患者均经相应处理后并发症获得治愈。尿道造影检查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严重程度不同,要注意防范和妥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和分析儿童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cute focal bacterial nephritis,AFBN)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上泌尿道感染且同时接受过腹部增强CT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AFBN组和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APN)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FBN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35例上泌尿道感染患儿入选该研究,年龄2.5(0.5,3.7)岁,男性68例(50.4%)。AFBN组67例(49.6%),APN组68例(50.4%)。两组患儿在发热最高体温、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有下尿路刺激征比例、合并尿路畸形/异常比例、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脓尿比例、尿β2微球蛋白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例等项目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路畸形/异常( OR=3.34,95% CI 1.23~9.10)和血白细胞升高( OR=1.25,95% CI 1.03~1.51)为AFB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AFBN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 结论:尿路感染患儿发热峰值高、时间长,炎性指标及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升高时提示AFBN可能。尿路畸形/异常和血白细胞升高是AFBN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保留肾脏的儿童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孤立肾尿路上皮癌误诊为肾脓肿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实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是起源于肾盏上皮细胞,向肾实质内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与肾盂肾炎、肾脓肿及肾结核等极为相似,因此临床容易误诊。本例患者首诊症状为反复发热,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腹部影像学多次提示残余肾脓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最终筛查尿核基质蛋白弱阳性,残余肾穿刺活检确诊为肾实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需要明确感染病灶及病原体,对于非典型感染病灶需及时获取组织病理辅助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细胞介素1相关受体SIGIRR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白细胞介素1受体超家族成员SIGIRR,又称为单个免疫球蛋白(Ig)相关受体,被认为在机体炎症发生及抗炎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有研究认为,SIGIRR的表达异常会导致肠道炎症、肾盂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发生,但在其基因过表达情况下又会促进肿瘤生长并潜在引发抗肿瘤免疫损伤。因此,SIGIRR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目前,SIGIRR发挥生物学作用的详细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目前已经发现并证实的SIGIRR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发生发展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肿型肾盂肾炎合并2型糖尿病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气肿性肾盂肾炎在临床实践中比较罕见。它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急性暴发性肾脏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产气致病菌产生的气体在肾脏集合系统内、肾实质内及肾周围形成并集聚。气肿性肾盂肾炎的预后通常比较差,现报道本院诊治的气肿性肾盂肾炎合并2型糖尿病1例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患者女,51岁,因"高热3 d,腹胀伴呕吐2 d"急诊入院。术前CT示右肾形态失常、实质欠连续,内见多发积气影,似累及肾盂、肾周间隙、肾旁间隙及下腔静脉周围散在积气,邻近肠壁稍显肿胀。由于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患者最终于全麻下行右肾全切除术。结果:患者恢复良好并于术后1周出院。结论:气肿性肾盂肾炎在临床上少见并且病死率较高。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容易误诊和漏诊。腹部CT是目前确诊气肿性肾盂肾炎的首选影像工具,它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程度并指导治疗。在疾病早期可以采用肾穿刺引流和强效抗生素的联合治疗方案。然而,如果肾无功能,患者病情恶化或者存在预后不良因素,临床医师应该立即采用肾切除术来有效治疗气肿性肾盂肾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岛功能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化胰岛素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1例病程长伴胰岛功能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优化治疗的案例,旨在对临床合理启用胰岛素的时机和方案优化进行探讨。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腰痛2 d”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病2级、冠心病、绝经后骨质疏松。本次入院后积极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重新评估胰岛功能,考虑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明显,需制订和优化胰岛素使用方案,改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19 U,每晚1次)+阿卡波糖(0.1 g,3次/d)治疗,后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大、反复餐后血糖不达标,最终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剂量为早10 U、晚10 U皮下注射+阿卡波糖(0.1 g,3次/d)治疗,并出院随访。3个月后复测空腹血糖5.4 mmol/L,餐后2 h血糖7.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患者血糖达标并控制平稳,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