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60周岁以上)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肾移植术的119例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7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受者的性别、年龄、供肾类型、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术前透析时间、术前透析方式、免疫诱导方案、免疫维持方案、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有无白细胞减少症、感染前血肌酐水平、是否接受过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手术前后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冠心病史、有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史、是否预防性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是否预防性应用缬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6 %(40/119),感染组15例发生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死亡率为37.5 %(15/40);有吸烟史(OR=10.58,95 %CI:1.98~56.40, P=0.006)、静脉激素冲击治疗(OR=25.06,95 %CI:4.25~147.71, P<0.001)、术前透析时间长(OR=1.032,95 %CI:1.003~1.062, P=0.033)是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吸烟史、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术前透析时间长与老年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1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PCP的1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3例,男性10例;年龄(46±10)岁;术后发病中位时间为10(2~21)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咳嗽7例,咳痰6例,气促11例。采用配对 t检验,对受者入院及出院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3例PCP肾移植受者均通过肺泡灌洗液/静脉血mNGS检测确诊。入院时G试验、LDH检测、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Abs)、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计数(CD3+CD8+Abs)、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CD4+Abs)分别为(543.27±440.49)pg/ml、(529.98±222.43)U/L、(191.92±119.42)个/μl、(87.33±50.59)个/μl、(106.92±87.42)个/μl,与出院时的(69.58±50.21)pg/ml、(285.38±46.62)U/L、(888.58±672.99)个/μl、(336.83±305.21)个/μl、(520.08±388.76)个/μ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2、0.006、0.017、0.005)。13例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治愈12例,另1例治疗21 d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结论:mNGS检测是早期确诊PCP的重要方法之一;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的抗感染效果良好;免疫功能监测对于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转钴胺素Ⅱ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生长发育落后、肺部感染患儿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采集患儿及其正常表型双亲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患儿行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结果:患儿 TCN2基因存在3个变异,分别是第5外显子上游c.581-8A>T,该变异患儿父母均携带;第6外显子c.924_927del,该变异来源于母亲;第7外显子c.973C>T,该变异为新发变异。经基因变异致病性分析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三系减少、血甲基丙二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确诊其为转钴胺素Ⅱ缺乏症。该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经肺部影像学检查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高通量测序证实为耶氏肺孢子虫病,在给予肌注维生素B 12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复方磺胺甲恶唑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 结论:我们报道了1例转钴胺素Ⅱ缺乏症患儿,发现了该基因的新变异,分析了该基因3个变异的致病性。钴胺素治疗该病应个体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20例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诊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确诊的肾移植术后PJP受者20例,所有受者均出现发热、胸闷气短或咳嗽少痰等症状,行胸部CT、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mNGS)确诊。PJP受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18.75~25.00 mg/kg+甲氧苄啶:3.75~5.00 mg/kg,4次/d)+卡泊芬净(50~70 mg/d)基础抗感染方案,疗程14~21 d。同时治疗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并予以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5~7 d行胸部CT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PJP受者,13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体温(38.8±0.68)℃,7例以胸闷气短症状为主;14例出现低氧血症表现,13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余受者予以持续面罩吸氧治疗;17例受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2~90 d,3例受者因肺部感染持续恶化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PJP是肾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快、花费高昂、预后较差。及时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NGS检查对于确诊PJ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方案的基础抗感染方案效果良好;同时适当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辅助呼吸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淋巴瘤治疗后肺孢子菌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威海市立医院2021年11月收治的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后PCP经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的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化疗后出现发热、咳嗽,抗细菌治疗无效,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查,最终确诊为PCP。予卡泊芬净、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淋巴瘤化疗后出现的肺部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帮助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鼠疫耶尔森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建立鼠疫菌MIC测定方法,掌握常用抗生素对鼠疫菌的抑菌范围,为鼠疫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Labor Standard Institution,CLSI)药敏试验方法中的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硫酸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氨苄青霉素钠、氯霉素、盐酸壮观霉素、头孢呋辛钠、盐酸四环素共11种抗菌药物对118株鼠疫菌的MIC,并计算MIC 50、MIC 90(能抑制50%、90%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以纸片扩散法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观察两者的一致性。118株鼠疫菌分离自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由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保存。 结果:检测的118株鼠疫菌,未发现具有单个或多个抗菌药物抗性的菌株,与纸片扩散法结果一致,并获得11种抗菌药物对118株菌的MIC 50、MIC 90。 结论:成功建立了鼠疫菌MIC测定方法,该方法能高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鼠疫菌的MIC,评价鼠疫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实验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综合征继发机会性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EA)所致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是一种由于垂体外占位性肿瘤异常分泌内源性皮质激素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有小细胞肺癌、胸腺瘤、支气管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中,前纵隔类癌引起的EA少有报道 [1],目前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肺部机会感染病例比较常见,但因为EA所致内源性促使体内皮质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机会性感染,如病毒、卡式肺孢子菌肺炎等较为少见,有研究表明继发机会性感染也是影响EA患者的预后的因素之一 [2],本文患者系前纵隔占位导致EA,术后继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经过复方磺胺甲恶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等经验性治疗,诊疗过程及时有效,预后较好,特分享诊疗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胆外科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院并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每例CRKP感染患者,选择2例非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non-CRKP)感染患者与之进行匹配。共纳入720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444例,女性276例,年龄(58.0±11.6)岁。依据感染情况分为两组:CRKP组( n=240)和non-CRKP组( n=480)。根据预后情况将240例CRKP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死亡组( n=34)和存活组( n=206)。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感染结局等,以分析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患有急性胰腺炎( OR=3.473,95% CI:1.844~6.541)、感染前存在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 OR=2.028,95% CI:1.228~3.347)、慢性肾衰竭( OR=1.873,95% CI:1.142~3.073)、低蛋白血症( OR=3.060,95% CI:1.869~5.01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 OR=3.882,95% CI:2.518~5.985)、入住重症监护室( OR=1.783, 95% CI:1.034~3.075)和感染前30 d内手术( OR=13.463,95% CI:7.482~24.223)是肝胆外科患者发生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感染前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OR=3.784,95% CI:1.420~10.089)、接受机械通气( OR=5.085,95% CI:1.436~18.011)、意识障碍( OR=40.710,95% CI:3.564~464.943)、接受激素治疗( OR=14.977,95% CI:3.819~58.743)和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 OR=4.102,95% CI:1.226~13.726)是肝胆外科CRKP感染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CRKP组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与non-CRK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肝胆外科患者发生CRKP感染与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和自身屏障被破坏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且这些因素影响着患者感染的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合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的7例重症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外周血mNGS确诊的7例重症非HIV感染者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64(57,65)岁,年龄范围为36~66岁,均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其中3例患者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气喘、咳嗽,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降低,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2×10 9/L,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3×10 9/L,血清G试验、乳酸脱氢酶均增高,血气分析均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并可见囊状影、实变影。7例患者外周血mNGS均检出肺孢子菌,治疗上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并联合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治疗PCP,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平喘,并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6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治疗,1例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最终2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余5例患者死亡。 结论:重症非HIV者PCP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气喘、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囊状影及实变影,外周血mNGS检查能够为诊断重症PCP提供依据,为治疗争取时间,减少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播散性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播散性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的起病过程、临床表现、影像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预后。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肺豚鼠耳炎奴卡菌"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以"pulmonary"和"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近5年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总结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患者男,59岁,因"胸闷、气喘7 d"入院,入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衰竭。痰培养及肺泡灌洗液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肺豚鼠耳炎奴卡菌,影像表现为肺实变伴有液化坏死,合并右大腿软组织感染伴脓肿形成,考虑播散性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入院后积极治疗病情明显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改变无特异性,病原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复方磺胺甲恶唑是首选的经验性用药。重症豚鼠耳炎奴卡菌肺炎临床少见而且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