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肾治法方药防治精神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舍志",肾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密切.临床研究表明,补肾治法方药对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补肾治法方药可作用于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相关脑区,改善动物行为学异常,发挥抗精神疾病的作用,其神经药理学作用机制与其调控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合成释放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等有关.现对目前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多学科多手段联合、循证医学和临床疗效评定等方面对今后补肾治法方药防治精神疾病的研究思路及运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肾藏精,精舍志"探讨从肾论治不寐病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发挥"肾藏精,精舍志"学说,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阐释"肾藏精,精舍志"学说,辨析肾精对于人体睡眠的影响,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在跟师临床的基础上,综合历代医论和现代研究成果,探究"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在不寐病发生及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总结从肾论治不寐病的辨证分型,并附医案以证其效.[结果]肾潜藏精,充养髓海,是一切精神生理活动的基础,肾精充足人即安卧,肾精亏损人则不寐.肾精主要从生髓主脑、主外司营卫、藏神志三个方面影响人体睡眠,临床上可以采用补精生髓、调和营卫、潜藏肾志等思路来治疗不寐病.经过临床验证,从肾论治不寐,可分为肾阴亏虚型、肾精不足型、心肾不交型、肾不纳气型、肾阳浮越型等,分别辨证治疗,收效良好.所附医案,辨证属肾阴亏虚型不寐病,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服药两周,停用安眠药,睡眠正常.[结论]肾不藏精舍志,会导致脑髓不济,营卫不和,从而引起不寐病."肾藏精,精舍志"学说对于临床治疗不寐病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在治疗不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不藏志不寐是中医不寐分型之一,在古代医籍的基础上,阐述了“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内涵,“肾藏精,精舍志”与不寐的关系,并探讨了该理论在治疗不寐中的指导意义.“志”体现了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两方面涵义.肾藏精生髓充脑是精舍志的基础,肾对五脏的调控是精舍志的保障.肾藏精功能正常是精舍志的前提,肾不藏精是肾不藏志之不寐的核心病机.肝肾阴虚型和心肾不交型是主要的两种证型,治疗方面应以补肾为主,并重视情志疗法对不寐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肾藏精,精舍志”探讨肾隋对早期负性经历心理行为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藏精,精舍志”是中医理论有关形与神俱的重要论断.肾精是脑形成、发育和功能发挥以及维持整个人体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的物质基础,对机体的情志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早期负性经历会造成神经心理的损伤,是个体成年后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基于“肾藏精,精舍志”理论,文章探讨了肾精的功能及其对心理行为损伤的修复作用和可能的机制,分析认为早期负性经历所致心理行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肾精不足和(或)耗损,提出补肾填精是早期干预或防治早期负性经历所致心理行为损伤的重要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论帕金森认知障碍病机
编辑人员丨2023/8/5
帕金森病常合并认知障碍,因肾藏先后天之精,调全身诸脏腑之精;精为神之宅,五神之一"志"藏于肾精当中,由肾所主,受肾精濡养,故《黄帝内经》提出"肾藏精,精舍志".论治帕金森认知障碍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这一理论基础,以肾不藏精为病机之本,辨病性之虚实;虚责之肾精亏虚,无以充养髓海,实责之精行障碍,不得聚于髓海.临证时基于肾不藏精这一病机,或益肾填精补其虚,或行气驭精治其实,肾精充足、精行通利节律则髓海清灵精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肺肾气虚理论治疗强迫症临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强迫症是一类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与五神脏中的肺魄、肾志密切相关,从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肺肾关系的生理基础等方面探讨肺肾生理相关性.强迫症病位在肺肾,肺肾气虚是其病因,肺虚魄扰、肾虚志弱是核心病机,补肺益肾为基本治法.在治疗上,以补肺敛魄、益肾强志为主,结合肺肾之苦欲补泻理论,兼顾肺喜收喜敛、肾喜闭藏的生理特性,应用酸味、苦味药物而施以相应的补法.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肺肾苦欲补泻理论治疗强迫症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肾藏精,精舍志"理论探讨帕金森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
编辑人员丨2023/8/5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均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因肾藏精,调节全身脏腑之精;精为神之宅,五神之一"志"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足,受肾精濡养,故《黄帝内经》提出"肾藏精,精舍志".临床论治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可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这一理论基础,以肾不藏精为病机根本,以填精益髓为治疗大法,为中医学治疗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异病同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