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肾脑相关探讨补肾(精)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认知障碍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补肾(精)法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认知障碍的科学内涵。肾脑相关源于中医脏腑相关学说,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其根本在肾。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髓-脑”组成一个系统,内在联系密切。肾精足则脑髓充,脑髓充则神智聪,从而发挥“头为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两者在生理上互相倚行,相互资生,病理上必相互影响。以肾脑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老年患者虚弱、老化、肾气衰弱的生理特点,加之“消渴日久,健忘怔忡”引发糖尿病相关脑病的发展趋势,引出补肾益精、生髓充脑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认知障碍的核心治法,再从现代肾脑相关微观研究角度为补肾(精)法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探析补肾法治疗2型糖尿病生精障碍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糖尿病(DM)高血糖病理状态是导致男性生精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是人体全身植物性功能、神经内分泌网络的重要枢纽,生理上主导人类生殖及生长发育,病理上又可受到DM高血糖病理状态的影响,是 2 型糖尿病(T2DM)生精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之一,肾虚是生精障碍和T2DM共同的病因病机.肾藏精所体现的"主生殖、生髓充脑"功能与HPG轴功能相似,补肾法对HPG轴功能具有调节改善作用,为补肾法治疗T2DM生精障碍奠定理论基础.补肾经典方剂在治疗DM与生精障碍上相得益彰,为临床以补肾法防治T2DM生精障碍之不育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肾藏精理论及补肾生精法源流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补肾生精法是从经典的中医肾藏精理论发展而来,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精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肾藏精理论与补肾生精法的发展脉络鲜有文献论述,本文从中医传承古文献角度出发,梳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金元及明清时期医家对肾藏精理论和补肾生精法的认识,以望可探寻到肾藏精理论与补肾生精法的源流,予现代学者以启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肾藏精"理论探析肾调控免疫系统影响骨代谢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基于免疫系统对骨代谢的影响,从"肾藏精"理论出发,分析通过肾调控免疫系统改善骨代谢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免疫系统与骨代谢的文献,探讨免疫系统与骨代谢的联系;通过查阅中医古籍中"肾藏精"相关的论述,探讨肾与免疫系统的联系.结果 免疫细胞源于骨髓,且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均可影响骨代谢.肾因其"主藏精"的功能,可通过"阴阳之宅"、主骨化血、化髓上通于脑等方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结论 基于免疫系统对骨代谢的影响和"肾藏精"理论,通过肾调控免疫系统改善骨代谢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马堃教授以肾虚血瘀论治子宫肌瘤所致不孕病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子宫肌瘤是影响育龄期女性不孕的常见因素,通过整理马堃教授临床诊治子宫肌瘤所致不孕症的案例,探讨其治疗子宫肌瘤导致不孕症的理论依据及组方原则.肾藏精,主生殖,肾虚是导致不孕症的基本病机,无论是肾气、肾精不足或肾阴阳失调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久滞成瘀,而血瘀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女子以血为用,气血之根在于肾,故马堃教授认为肾虚血瘀是子宫肌瘤所致不孕症的关键病机.马堃教授以补肾活血法为原则治疗子宫肌瘤所致不孕,根据月经周期气血变化规律和卵泡生长过程,辨证施治,行经期胞宫正开,正值经血下泄之时,以滋肾阴活血为主促进卵泡发育;经后期在此基础上化瘀消癥散结,攻补并行;经间期重阴则阳时,则以补肾活血为法,促进阴阳转化,卵子得以顺利排出;经前期以温肾阳为主,促进孕卵着床,兼以疏肝理气,行气消滞,补中有行,随症加减,临床效果显著,供广大同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马堃教授以肾虚血瘀论治子宫发育不良所致不孕病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子宫发育不良是子宫发育异常中一种常见类型,可导致不孕症.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主要介绍马堃教授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发育不良所致不孕的验案,探讨其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导致不孕的理论依据与组方原则.肾藏精,主生殖,肾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肾气不足、肾阴亏虚、肾阳不足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久滞成瘀;瘀阻胞络,化精乏源又加重肾虚;两者相互影响,甚则形成肾虚-血瘀-肾虚的恶性循环,最终胞宫失于濡养,造成子宫发育不良,难以孕育,故马堃教授认为肾虚血瘀是子宫发育不良所致不孕的关键病机.在治疗上,主张以补肾活血为根本治疗原则,肾中精气充盛,瘀血去,新血生,阴阳气血调和,通达冲任,濡养胞宫,胞宫生理功能正常,方能有子;亦重视以益气养血为辅,调经种子并行,养气血与补肾精同用,顺应月经周期变化,以使肾中精气旺盛、气血充沛,滋养胞宫血络,促进子宫的发育及卵泡的成熟排出;亦注意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马堃教授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显著,供广大同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睾丸微石症探讨男性不育肾藏精理论"藏"字新知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多年来,广大学者对于中医肾藏精理论在男性不育症中的研究颇多,然大多只注重"精",而忽视"藏",笔者认为"藏"有两重含义,即蛰藏太过和封藏不及,其中瘀血阻络病机对于"藏"的影响重大.男性不育症往往与男性精液质量有关,然西医病因多不明确,笔者从肾藏精理论中"藏"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多种男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中医瘀血阻络病机,以睾丸微石症为切入点,以期从新的角度解释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提供男性不育症治疗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CiteSpace对中医"肾藏精"理论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基于CiteSpace探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的研究历程、热点演变及前沿方向.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自建库至 2023年 6月研究主题符合"肾藏精"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646篇,年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核心作者 46名,发文最多者为郑洪新,初步形成以郑洪新、陈云志、王小琴等为代表的核心团队,主要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机构间形成合作网络.纳入关键词 1 393 个,研究热点可聚为理论探讨、临床诊疗及现代生物学机制 3 个集群,维生素D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前沿.结论 "肾藏精"领域不断发展,逐步与现代医学接轨.未来需加强跨地域、多学科合作,结合现代前沿技术,不断深化"肾藏精"理论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肾藏精"理论探讨外泌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肾藏精"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的记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该理论认为,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它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和Tau磷酸化,这些会激活神经毒性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目前针对AD在中医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AD发病机制复杂,能够彻底治疗的药物研发也存在一些困难.干细胞疗法是促进机体自我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该文通过整理与总结相关文献,以BMSCs为切入点探讨其与中医"肾藏精"理论的联系,并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来探讨"肾藏精"理论的现代物质基础.研究表明,补肾中药治疗AD的机制与BMSCs密切相关.BMSCs产生的外泌体是影响AD的主要物质之一,外泌体主要含有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等,并参与细胞间通讯,调节细胞功能,可通过减少Aβ沉积、抑制Tau蛋白磷酸化和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元再生等途径来影响AD.因此,基于"肾藏精"理论探讨外泌体与AD的防治,将为中医药治疗AD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傅青主女科》巴戟天-熟地黄配伍治疗妇科疾病医案赏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傅青主女科》是由医家傅山所著的妇产科专著,其学术思想对促进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傅山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气盛衰对妇科疾病的发生和转归起到决定性作用,故书中多从虚立论,提倡补法,强调肝脾肾同治,尤重补肾益精.巴戟天和熟地黄均为临床常用的补虚药,两者均味甘、性微温,同属肝肾二经,其中巴戟天为补肾阳之要药,熟地黄为补血滋阴之要药,两者一阴一阳相结合可并补肾阴肾阳.本文对《傅青主女科》中涉及巴戟天和熟地黄共用的医案进行分析,以探讨傅山配伍巴戟天、熟地黄治疗妇科疾病之思想,为现代诊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