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肿瘤科医师角度谈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晚期肿瘤治疗效果的提高和骨改良药物的使用增加,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干扰肿瘤的正常治疗。以往MRONJ长期处于肿瘤科和口腔科之间的边缘地带,科室间衔接不畅,漏诊、误诊常见,缺乏规范的协作管理,诊治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首诊者和骨改良药物的处方者,肿瘤科医师对MRONJ的认知和诊疗技能亟需提高,与口腔科之间的衔接和协作亟待加强。笔者通过分析2019年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联合发布的MRONJ临床实践指南,并结合近年相关学术进展以及临床诊疗经验,从一名肿瘤科医师的视角总结肿瘤科医师如何在癌症诊断时、开始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期间、MRONJ发生后等关键时间点发挥作用,以期为多学科协作组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做到对MRONJ早知晓、早预防、早识别以及正确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在骨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在骨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住培的42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1名医师,试验组医师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1个月教学培训结束后,通过出科考试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两组医师的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试验组医师的出科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医师[ (92.8±2.9)分比(85.0±4.9)分,(95.4±3.6)分比(90.0±3.6)分,均 P<0.001]。 结论: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骨肿瘤科住培教学质量和住院医师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镜手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腔镜手术数量逐年提升,其手术径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技术要点也日趋成熟,而伴随着新辅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进展期AEG采用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的治疗方案也逐步为大多数外科和肿瘤科医师所接受。欧洲国家的学者较早地开展了针对食管癌和AEG在新辅助治疗后腔镜手术的探索和尝试,国内学者也通过胃肠外科和胸外科医师的合作,对新辅助治疗在AEG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体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的趋势。但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是否还能选择腔镜手术以及新辅助治疗后患者的腔镜手术技术操作要点、消化重建模式、近期和远期安全性等问题,尚无统一的标准,相关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争议的热点和探讨的方向。本文从目前AEG新辅助治疗的进展,以及欧美和东亚地区包括我国,在新辅助治疗后实施腔镜手术的现状、相关研究和未来前景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计划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在肿瘤科进修医师穿刺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计划系统结合3D打印穿刺模板在进修医师穿刺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进行进修培训的42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数字计划系统联合穿刺模板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 χ2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统计数据。 结果:试验组医师理论知识、阅片能力、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2.24±2.51)分比(90.33±3.10)分,(92.33±3.34)分比(87.48±4.67)分,(90.95±2.56)分比(85.81±3.70)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医师认为学习难度较大者分别为3人(14.3%)和11人(52.4%);认为达到进修目标者分别为17人(81.0%)和9人(42.9%);在进修结束3个月后开展了穿刺技术者分别为14人(66.7%)和6人(28.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数字计划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进修医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掌握,有助于相关人才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现状调查:一项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深度了解我国临床医师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疾病的认知,临床诊疗行为和经验,为促进我国WM规范化诊疗,改善WM患者临床结局提供研究证据。方法:开展面向全国多家三级以及二级医院内血液科、血液肿瘤科以及肿瘤内科医师的调研,自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招募有WM诊疗经验的临床医师,使用定性序贯定量调研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来自于22个省级行政区内33个城市中219家医院的415位临床医师参加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诊断方面,虽然医师为疑似WM患者开具的检查检验项目较为统一(实验室检查项目建议率92%~99%、病理检查79%~95%、基因检查96%、影像学检查63%~83%),但在临床实践中(医师认为)仍有22%的患者会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且非三甲医院的误诊率高于三甲医院(29%对21%, P<0.001),WM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以及医师经验不足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是医师认为的最主要原因;96%的医师认为WM患者需接受MYD88和CXCR4为主的基因检测,因其有助于疾病确诊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在治疗方面,55%的医师认为缓解症状是主要治疗目标,另外检查指标的改善(54%)以及延长总生存期(51%)也是我国医师关注的治疗目标。在有治疗指征的患者中,医师认为21%左右的患者不会接受治疗,主要是经济因素以及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造成的。在选择治疗药物时,63%的医师会把患者是否可以负担治疗药物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患者合并症(61%)、基因检测结果(55%)、疾病风险等级(54%)等。在治疗方案选择上无论是初诊患者还是复发/难治患者,94%医师认为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BTKi)是WM最主要的治疗药物(初治95%,复发75%),BTKi中伊布替尼推荐比例最高(84%)。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医师的认为约23%的患者不能完成计划的治疗方案,主要原因与有治疗指征但未接受治疗的原因相同。针对WM的学科发展,66%的医师认为仍需加强临床医师和患者对疾病认知,提高WM的诊断率。 结论:本研究是首项针对WM的全国范围医师调研,系统性地描述了我国医师在WM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疾病误诊率高、基因检测和治疗新药可及性低、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我国医师认为改善医师和患者对WM的认识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Mini-FERO量表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首个针对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简易形成性评价(Mini-FERO)量表,初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评估其实际教学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放射肿瘤科规培教学大纲及考核要求和临床公用的Mini-CEX量表结构,制订针对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Mini-FERO量表。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1日—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轮转的26名住院医师,应用Mini-FERO量表进行轮转初期、中期、末期3次测评,使用配对 t检验分析考核前后的测评结果差异,由参与考核的住院医师和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评分,对量表进行全面评估。 结果:26名住院医师的3次测评平均分数逐次提高,各考核项目单项成绩同样逐次提高,且第2次与第1次测评之间成绩提升较显著,平均提升(1.43±1.02)分( t=7.13, P<0.001),第3次较第2次测评平均提升(0.41±0.50)分( t=4.07, P<0.001),二者相差(1.02±1.15)分( t=4.53, P<0.001)。考核平均用时(34.31±24.46)min。被考核住院医师对Mini-FERO量表总体满意度评分(8.42±0.85)分,带教老师总体满意度评分(8.45±0.85)分,满意度为96%(25/26)。 结论:本研究建立Mini-FERO量表,并验证了其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其可以体现住院医师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过程,同时考核时间短,不增加带教老师的教学负担,弥补了目前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无形成性评价的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对肿瘤内科医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对肿瘤内科住院医师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63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名)和观察组(32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观察组实行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两组均连续培训1个月。比较两组培训效果、岗位胜任力以及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8.59±3.31)分比(84.53±3.27)分,(88.76±3.42)分比(85.50±3.36)分, t=4.90、3.82,均 P < 0.05];两组培训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分(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比较( t=0.05、0.06、0.02、0.07、0.16,均 P > 0.05);观察组培训后OSCE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急救技能、病例分析以及辅助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3.62、4.31、2.97、4.41、7.03,均 P < 0.05);观察组培训满意度中学习兴趣、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以及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13.29、13.69、14.84、12.93、12.92,均 P < 0.001)。 结论: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可提升肿瘤内科住院医师培训效果和岗位胜任力,住院医师对培训方式更加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MRI解剖分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列腺解剖分区在MRI上具有独特的信号特征,是放射科医师、泌尿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评估前列腺疾病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机构科室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与服务能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针对机构间、地区间、城乡间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结构不平衡、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在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中的发力点与落脚点,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员配置。方法:借助DRG相关指标,从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集中指数、承载力系数、人均服务量等方面,对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进行医师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和服务能力研究。结果:2017年至2019年,该院不同类型科室、同类科室不同病区的医师人力资源集中程度与工作压力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从科室层面看,胸外科与其他两类科室相比,其人力资源集聚程度较低、工作压力偏高。结核科与肿瘤科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分析视角有较大关系,结核科从DRG视角与住院人数视角相比,医师人力资源集聚度低、工作压力较高,这与结核科患者DRG权重相对较高有关;肿瘤科则在两个视角的分析中表现出几乎相反的结果,从住院人数视角提示"人少活多",但从DRG视角得出的结果却是"人多活少",这与肿瘤科患者DRG权重相对较低有关。从同科室内的不同病区层面看,同类科室的不同病区人力资源配置差异同样较为明显。同类科室诊疗病种相似,具有可比性,进行病区间横向对比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以结核科为例,A病区相对工作压力较轻,医师人力资源相对充实,但也在逐渐向工作压力增加的趋势发展;B病区与A病区相反,2017年和2018年人员相对紧张、工作压力较大,2019年却呈现出工作压力减轻、人员充实的情况;C病区无论从住院人数还是DRG视角看,都处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区域,且在持续增加。结论:医院人力资源工作涉及到医院整体工作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源配置受政策法规、现实需求、场地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研究需要更加多维度、深层次地开展,进一步探索如何完善人力资源配置、评价配置效率、提升使用效能,推动医院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例行食管胃吻合,设为食管吻合组;89例行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吻合组。病人均由胃部肿瘤科主诊医师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联合D 1+淋巴结清扫术。消化道重建由主刀医师决定行食管胃吻合或双通道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线上App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反流性食管炎问卷调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判断病人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手术情况:食管胃吻合组病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例、9例、0,2枚(0~15枚),(12±4)d;双通道吻合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5例、15例、9例,3枚(0~28枚),(11±3)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87, Z=-1.058, t=3.284, P<0.05)。(2)随访情况:17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食管胃吻合组和双通道吻合组病人随访期间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分别为58例和14例、10例和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1.743,7.219, P<0.05)。 结论: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更适用于胃大弯侧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或位置偏下肿瘤;双通道吻合与食管胃吻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且术后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