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导板在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治疗中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3例接受DRG-PRF术的胸段PHN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n=31)和对照组( n=32)。试验组利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背根神经节穿刺,对照组接受常规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发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并发症。 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9%(79/93),高于对照组的30.2%(29/96)( P<0.001);试验组≥3次穿刺发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分别为4.3%(4/93)、1(1,1)次、2.9(2.8,3.0)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1.9%(21/96)、2(1,3)次、9.0(4.5,12.9)min( P<0.01);两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有1例刺破胸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误入椎管、血肿、脊髓损伤、肢体运动障碍、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是引导PHN患者行DRG-PRF治疗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升DRG-PRF手术效率,但对手术效果并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点状接触式钳型固定导航模板在脊柱侧凸复杂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五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钳型固定椎弓根导航模板在脊柱侧凸复杂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存在椎弓根复杂情况(椎弓根发育不良或椎板融合)的脊柱侧凸患者30例(导航模板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6.54±6.23)岁(范围7~35岁);匹配60例既往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徒手置钉组),男 23例、女 37例,年龄(16.72±6.34)岁(范围6~35岁)。于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使用五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钳型椎弓根导航模板引导置钉,记录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手动改道次数,并评估Rao椎弓根螺钉置入分级及准确率、置钉并发症和主弯矫正率。结果:导航模板组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共置入354枚螺钉,徒手置钉组60例共置入727枚螺钉,手术时间分别为(279.45±57.72)、(292.54±58.8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21.57±371.32)、(932.83±376.6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3, P=0.022; t=-1.87, P=0.024)。导航模板组置钉时间(82.87±24.46) min、置钉出血量(72.25±43.66) ml,徒手置钉组分别为(97.53±25.56) min、(106.53±61.22)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6, P=0.031; t=-2.32, P=0.027)。导航模板组置钉透视次数(4.21±1.11)次、手动改道次数(0.47±0.64)次,徒手置钉组分别为(6.32±1.81)次、(0.93±0.8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6, P<0.001; t=-2.78, P=0.018)。导航模板组Rao椎弓根螺钉置入分级Ⅰ级329枚、Ⅱ级19枚、Ⅲ级6枚,徒手置钉组Ⅰ级669枚、Ⅱ级45枚、Ⅲ级12枚、Ⅳ级1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26, P=0.547)。导航模板组置钉准确率为98.31%±3.10%、主弯矫正率为57.85%±9.46%,徒手置钉组为98.21%±4.92%、56.64%±9.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8, P=0.384; t=0.42, P=0.66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未发生大血管损伤,无脑脊液漏、感染、死亡,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 结论:五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钳型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适配各种畸形椎板关节突,可避免漂移现象,避免广泛彻底剥离后方结构,操作简便,透视次数少、置钉准确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 192Ir组织间插植治疗复发妇科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中实际物理剂量学参数,评价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下CT引导的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患者38例,均行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CT引导 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10~36 Gy,2~6分次,5~6 Gy/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时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 D90)、100%靶区体积剂量( D100)和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 V100)。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结肠2 cm 3体积接受的剂量( D2 cm 3)。近距离治疗质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同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 结果:研究共纳入治疗194例次,单次中位插植针6(5~13)根,单次处方剂量5~6 Gy。术前和术中的GTV D90、 D100、 V100、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和术中危及器官膀胱和结肠 D2 c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直肠 D2 cm 3剂量略高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335, P=0.027)。 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高剂量率 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导航系统辅助三维打印模板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剂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导航系统辅助三维(3D)打印模板联合引导下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差异,验证光学导航辅助下的粒子植入计划完成质量。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系统辅助3D打印模板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患者共20例(男10例,女10例,中位年龄60.5岁),植入部位为头颈部8例、胸壁1例、盆腔9例、椎旁和(或)腹膜后2例,中位处方剂量150 Gy。对比术前、术后计划中的粒子数、针数、相关剂量学参数等。剂量学参数包括靶区90%大体肿瘤靶区(GTV)所接受的处方剂量( D90)、GTV分别接受100%、150%、2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 V100、 V150、 V200)、GTV接受的最小边缘剂量(MPD)、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以及2 cm 3范围脊髓接受剂量( D2 cm 3)。采用配对 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术后使用针数与术前计划一致[均为12 (9,19)根];术后实际粒子数较术前计划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35,68)和49(35,63)颗; z=1.859, P>0.05]。术后计划的MPD较术前计划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52±14.89)和(67.22±20.56) Gy; t=-3.769, P=0.001];其余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0.533,-0.423, z值:-0.849~1.416,均 P>0.05)。术后剂量质量评价为优者17例(17/20),为良者2例(2/20),为中者1例(1/20)。 结论:联合模式引导对植入计划的完成质量良好,术后实际靶区剂量可达到术前预计划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与徒手颈后路置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与徒手颈后路置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2例寰枢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6~68岁[(50.7±11.9)岁]。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入院的11例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导板辅助置钉组),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入院的11例采用徒手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组)。两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8枚,其中导板辅助置钉组和徒手置钉组各置入44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Kawaguchi分级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0个月[(26.4±1.8)个月]。导板辅助置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87.3±19.5)min、(6.4±1.4)次,短于或少于徒手置钉组的(115.5±23.0)min、(10.3±1.7)次( P均<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导板辅助置钉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5.5%(42/44),徒手置钉组为79.5%(35/44)( 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螺钉偏离所导致的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 结论:与徒手颈后路置钉相比,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计划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在肿瘤科进修医师穿刺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计划系统结合3D打印穿刺模板在进修医师穿刺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进行进修培训的42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数字计划系统联合穿刺模板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 χ2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统计数据。 结果:试验组医师理论知识、阅片能力、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2.24±2.51)分比(90.33±3.10)分,(92.33±3.34)分比(87.48±4.67)分,(90.95±2.56)分比(85.81±3.70)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医师认为学习难度较大者分别为3人(14.3%)和11人(52.4%);认为达到进修目标者分别为17人(81.0%)和9人(42.9%);在进修结束3个月后开展了穿刺技术者分别为14人(66.7%)和6人(28.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数字计划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进修医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掌握,有助于相关人才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维打印个体化手术导航模板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技术和三维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技术制备的个体化手术导航模板辅助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在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7例接受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的单侧DDH的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7例,女80例;年龄范围为2岁6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为3. 39岁;患侧为左侧54例,右侧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3DP导航模板组(44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末次随访时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Mckay临床评定结果、Severin X线评定结果、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和髋内翻发生率。结果:3DP导航模板组和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5. 62± 12. 20) min和(129. 40±17. 55 )min,出血量分别为(55. 75±11. 38) ml和(68. 21±10. 95) ml,两组患儿术后规划AI和实际(术后1 d)测量的AI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分别为(3. 84±2. 58)°和(1. 37±0. 5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末次随访时,3DP导航模板组和传统手术组髋臼指数分别为(18. 05±2. 62)°和(19. 36±4. 77)°,CE角分别为(24. 73±5. 25)°和(22. 58±6. 01)°,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Mckay临床疗效评定结果:3DP导航模板组中优26髋、良14髋、可2髋、差2髋,优良率达90. 91% (40/44);传统手术组中优27髋、良18髋、可6髋,差2髋,优良率达84. 91 %(45/53 ),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Severin X线评定结果:3DP导航模板组中优26髋、良14髋,可4髋,差0髋,优良率达90. 91%(40/44);传统手术组中优24髋、良20髋,可9髋,差0髋,优良率达83. 02%(44/53),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3DP导航模板组有4髋发生AVN, 9. 09%(4/44),传统手术组中有5髋发生AVN, 9. 43%(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两组患儿均无再脱位和髋内翻发生。 结论:个体化3DP导航模板可以辅助DDH患儿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的精准完成,可有效控制术中截骨位置及旋转矫正角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ⅢB期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外照射(45 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Ⅲ 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 结果: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 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 2Gy,α/ β=10剂量高危靶区D 90%为(90.45±3.03) Gy,中危靶区D 90%为(66.46±3.68) 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D 2cm 3EQD 2Gy,α/ 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 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 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Ⅲ 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肘内翻截骨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在儿童肘内翻矫形截骨术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上进行文献检索,分别以"3D打印""导航模板""数字化""三维重建""矫形""肘内翻"和"3D printing""navigational template""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orthopedics""cubitus varu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肘内翻矫形截骨术的中英文文献。从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在儿童肘内翻的畸形评估、术前模拟、导航模板设计、术后效果、应用优势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篇文献(英文27篇,中文8篇)。相比传统手术,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应用于儿童肘内翻截骨,术前矫形能准确地进行肘部畸形三维评估,使得术中操作与术前模拟一致,可实现个性化矫形,截骨精准、创伤小,但手术成本较高。结论: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肘内翻截骨矫形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钢板预塑形在微创双切口治疗骨盆髋臼前环损伤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钢板预塑形方法在微创双切口治疗骨盆髋臼前环损伤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88例前入路微创双切口治疗的单侧骨盆髋臼骨折病例,其中骨盆骨折47例,髋臼骨折41例,根据钢板是否预塑形及预塑形方法分成4组;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术前钢板预塑形处理,B组以骨骼模型为模板进行塑形,C组以实体标本为模板进行塑形,D组以健侧镜像3D打印为模板进行塑形。术中联合使用微创髂窝入路和耻骨上入路复位骨折并经血管神经下隧道穿板固定,观察各组术中钢板塑形次数,反复钢板塑形和穿板过程中额外出血量,塑形过程中出现钢板断裂及钢板操作过程中损伤血管神经情况,术中钢板塑形所使用时间,以及术后拍摄标准闭孔出口位和髂骨入口位观察钢板与弓状缘和耻骨支的贴合情况。对比分析几种钢板塑形方法的疗效差异,两组之间采用 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在术中塑形次数方面,A组(3.2±0.4)明显高于其他3组(1.2±0.5、1.1±0.4、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21, P<0.05),B组(1.2±0.5)和C组(1.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88, P>0.05),D组(0.3±0.1)与第B、C组(1.2±0.5、1.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87, P<0.05)。4种方法塑形获得的最终钢板贴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21, P>0.05)。 结论:钢板预塑形在微创双切口治疗骨盆髋臼前环损伤时效果明显,使用镜像3D打印模型为模板塑形效果最佳,使用普通骨盆模型塑形也可获得良好效果且代价最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