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味银翘马勃散对小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加味银翘马勃散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IOM)小鼠的预防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该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 只6-8 周龄C57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 只.对小鼠头颈部以8Gy剂量同一时间连续辐照3d,建立RIOM小鼠模型.空白组采用不辐照并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采用不辐照并予以中药灌胃,模型组采用辐照并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采用辐照并予以中药灌胃.自放疗前3d开始灌胃进行预防性给药,直至取样日.监测体重,根据甲苯胺蓝染液、H&E染色评估RIOM严重程度;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加味银翘马勃散与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并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总体质量下降(P<0.01);黏膜炎及溃疡面积占全舌面积升高(P<0.01);舌上皮细胞厚度和基底层细胞数量均减少(P<0.01);舌增殖标志蛋白PCNA表达降低(P<0.01);舌凋亡细胞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疾病相关的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以上指标均改善(P<0.01).结论:加味银翘马勃散的预防性治疗有利于RIOM的愈合,并可能通过下调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来抑制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KHSRP高表达促进胃腺癌转移:JAK1/STAT3信号轴的介导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KHSRP通过JAK1/STAT3信号轴调控胃腺癌转移恶性进展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胃腺癌细胞系(MKN-28、HGC-27、CRL-5822、SNU-1)及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KHSRP的表达量.CCK-8、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中JAK/STAT、KHSRP蛋白的表达水平.将HGC-27、SNU-1注射至裸鼠体内,对裸鼠进行皮下荷瘤敲降组(5只/组)和过表达组(5只/组)和尾静脉注射模型实验敲降组(5只/组)和过表达组(5只/组),观察STAD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情况.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人正常胃腺癌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组织相比,KHSRP在胃腺癌细胞系(MKN-28、HGC-27、CRL-5822、SNU-1)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功能实验显示,与sh-NC组相比,sh-KHSRP组HGC-27细胞抑制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侵袭,Vector组SNU-1细胞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裸鼠实验中,与sh-NC组相比,sh-KHSRP组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细胞增殖率和胃腺癌转移病灶数目明显减少(P<0.05);过表达结果相反(P<0.05).信号通路实验显示,与sh-NC组相比,sh-KHSRP组JAK1、STAT3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组结果相反(P<0.05).结论 KHSRP可通过JAK1/STAT3信号轴,促进胃腺癌转移的恶性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甲基腺嘌呤在尿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在尿酸(uric acid)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1)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MA干预组、高尿酸血症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模型组、HN+3-MA干预组,每组6只。根据大鼠体重,用蒸馏水将腺嘌呤(100 mg/kg)和氧嗪酸钾(1 500 mg/kg)混合制成混悬液,每天灌胃制备HN大鼠模型,对照组及3-MA干预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3-MA干预组及HN+3-MA干预组在造模同时每天予3-MA(1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及HN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21 d。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观察肾脏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定位情况。(2)用高尿酸(800 μmol/L)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3-MA或转染Beclin-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 RNA,siRNA)干预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N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上调( P<0.01),凋亡相关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均 P<0.05)。与HN模型组相比,HN+3-MA干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下调( P<0.01)。此外,高尿酸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 P<0.05),而使用不同浓度的3-MA或转染Beclin-1小干扰RNA可明显降低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均 P<0.05)。 结论:自噬在尿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自噬过度激活可能是防治HN进展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食管-胃连接部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瘤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沉默miR-4320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4320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4320在4种胃癌细胞株(MGC803、HS-746T、SGC7901、BGC823)中的表达情况。将携带miR-4320干扰片段的重组慢病毒和空白慢病毒感染MGC803细胞,设为si-miR-4320组和NC组。噻唑蓝比色法和Transwell小盒实验分别检测下调miR-4320后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生物信息学软件RNAhybrid预测miR-4320目的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320与目的基因的靶向关系。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4320目的基因的表达。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4种胃癌细胞株miR-4320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P<0.01)。NC组和si-miR-4320组MGC803细胞中miR-4320表达分别为8.19±1.00和1.09±0.31,miR-4320干扰片段显著降低miR-4320的表达( P<0.01)。si-miR-4320组MGC803细胞的吸光度明显低于NC组( P<0.05),迁移能力明显低于NC组( P<0.01)。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SOCSI)是miR-4320的目的基因( P<0.01)。与NC组相比,si-miR-4320组SOCS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P<0.01)。 结论:miR-4320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升高,下调miR-4320的表达能够通过诱导SOCS1基因表达,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小RNA-543靶向调控RNA结合蛋白47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微小RNA-543(miR-543)通过抑制RNA结合蛋白47(RBM47)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40例新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iR-543表达;检测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MKN45、NCIN87、AGS中miR-543的表达。分析miR-5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miR-543的生物学功能和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543和靶基因RBM47之间调控关系。应用miR-543抑制物(inhibitor)干扰胃癌AGS细胞株中miR-543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胃癌细胞株AGS增殖、侵袭、迁移能力;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GS中人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RBM47、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miR-543在胃癌组织中(2.476±0.812)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1.165±0.295, t=9.880, P<0.0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均高于GES-1(1.130±0.141, t=9.842, P<0.05; t=13.17, P<0.01; t=35.07, P<0.01),miR-543在AGS细胞株中表达量最高(5.120±0.545)。miR-543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阳性例数:27)。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iR-543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有关,RBM47基因是miR-543下游靶基因。RBM47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0.663±0.251)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604±0.613, 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BM47基因与miR-543负相关( r=-0.72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543直接抑制RBM47表达。用miR-543 inhibitor转染AGS后,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 P<0.01);Cyclin D1、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P<0.01),而RBM47、TIMP1的表达明显增高( P<0.01)。 结论:miR-543可通过抑制RBM47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iR-496通过调控 LYN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 miR-496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 miR-496在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和胃癌细胞系AGS、MKN45中的的表达情况。在表达水平最低的AGS细胞中敲低 miR-496,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 miR-496的靶基因 LYN,QPCR检测转染 miR-496对 LYN表达的影响,随后进行了Rescure拯救实验,进一步研究 miR-496通过调控 LYN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利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miR-496在AGS、MKN45中表达显著低于胃正常上皮细胞( P<0.05)。通过转染过表达 miR-496后,可以抑制AGS细胞的增殖,同时可以使AGS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升高( P<0.05)。qPCR结果显示, miR-496过表达组能够抑制 LYN的表达(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miR-496与 LYN激酶( LYN) 3’UTR区域结合,通过过表达 miR-496可抑制AGS细胞中 LYN的表达,而CCK8拯救实验显示过表达 LYN能够解除 miR-496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凋亡检测显示表达 LYN能够解除 miR-496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 P<0.05)。 结论:miR-496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其通过靶向胃癌细胞中 LYN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小檗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ham组,6只)、脓毒症模型组(LPS组,14只)、盐酸小檗碱干预组(Ber组,14只)和Notch信号通路抑制组(DAPT组,14只)。DAPT组于制模前2 h腹腔注射5 mg/kg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采用向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脂多糖(LPS)的方式复制脓毒症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 mL。Ber组和DAPT组于制模2 h后灌胃50 mg/kg盐酸小檗碱;Sham组和LPS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制模0、6、12、24 h观察大鼠体温、体质量、行为学和存活情况。制模24 h后麻醉取腹主动脉血,处死大鼠后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回肠组织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Notch1及其下游靶信号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制模后24 h,与Sham组比较,LPS组、Ber组和DAPT组大鼠体质量均下降,体温均有所升高,其中LPS组变化最明显,DAPT组次之,Ber组改变最轻;LPS组、Ber组和DAPT组存活率均较Sham组下降〔42.9%(6/14)、57.1%(8/14)、57.1%(8/14)比100%(6/6)〕,故每组取6只用于后续检测。肠道大体观察显示,LPS组大鼠回肠组织水肿及腹腔渗血情况最为严重,Ber组情况明显改善,DAPT组次之。光镜下显示,LPS组大鼠回肠黏膜腺体排列紊乱,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Ber组明显改善;DAPT组差于Ber组。电镜下显示,LPS组大鼠回肠微绒毛大量脱落,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结构严重损伤;Ber组情况明显改善,DAPT组差于Ber组。LPS组大鼠血清DAO、iFABP、TNF-α、IL-6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Ber组上述指标较LPS组明显降低〔DAO(μg/L):4.94±0.44比6.53±0.49,iFABP(ng/L):709.67±176.97比1 417.71±431.44,TNF-α(ng/L):74.70±8.15比110.36±3.51,IL-6(ng/L):77.34±9.80比101.65±6.92,均 P<0.01〕,而DAPT组上述指标较Ber组明显升高。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PS组大鼠回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Notch1及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降低;Ber组上述指标均较LPS组明显升高〔mRNA表达:Occludin mRNA(2 -ΔΔCt):1.61±0.74比0.30±0.12,Claudin1 mRNA(2 -ΔΔCt):1.97±0.37比0.58±0.14,Notch1 mRNA(2 -ΔΔCt):1.29±0.29比0.36±0.10,Hes1 mRNA(2 -ΔΔCt):1.22±0.39比0.27±0.04;蛋白表达:Occludin/GAPDH:1.17±0.14比0.74±0.04,Claudin1/GAPDH:1.14±0.06比0.58±0.10,Notch1/GAPDH:0.87±0.11比0.56±0.09,Hes1/GAPDH:1.02±0.13比0.62±0.01;均 P<0.05〕,DAPT组上述指标较Ber组降低。 结论:盐酸小檗碱早期使用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其机制考虑与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及经Notch1信号通路调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YO5 B突变引起的微绒毛包涵体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1例 MYO5 B基因突变的新生儿微绒毛包涵体病(MVID)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1例临床表现为难治性腹泻的新生儿,疑似MVID,通过基因测序及肠道的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MVID。复习相关文献,探讨MVID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新进展。结果:本例患儿于生后第3天开始出现腹泻,量多,并伴有难以纠正的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肠外营养后大便次数减少,但重新建立肠内喂养后,大便量明显增多。肠镜提示浅表性胃炎、小肠绒毛短,肠黏膜病理活检提示肠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多数腺体上皮细胞去黏液分化。结合患儿基因检测结果为 MYO5 B基因突变,MVID诊断明确。 结论:难治性腹泻的患儿,需要尽早完善病理活检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