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空白模型大鼠及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药物成分,探讨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并纯化富集得到大高良姜和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用灌服冰乙酸及4℃冰知母水煎液法复制胃溃疡寒证模型;通过HPLC法对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基于空白模型大鼠及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 优化确定大高良姜、红豆蔻含药血清处理方法,同时标识出10个空白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共同入血成分,其中7个为原型入血成分;标识出12个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入血成分,其中8个为共同入血成分.结论 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相似的抗胃溃疡寒证作用机制,同时,初步推测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羟基苯甲酸、芦丁、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桂皮酸可能为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胃溃疡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复发率高的特点[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2].目前对Hp阳性胃溃疡的治疗以四联疗法为主,但长期使用,耐药性逐渐增强,Hp根除率下降[3-5].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近些年,中药汤在Hp阳性胃溃疡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且收获了满意效果[6].中医认为该病因易反复,病久损伤中气,中阳气虚,气机枢纽升降失调,脾胃虚寒证也是Hp阳性胃溃疡患者较为常见证型[7],治疗应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笔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Hp阳性胃溃疡证属脾胃虚寒的患者,取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证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基于动物实验研究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证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抗黏膜损伤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每组 15 只.除正常组外,另 3组均应用耗气破气法+饥饱失常法+冰醋酸法复制脾胃虚寒证胃溃疡模型.中药组、西药组各予黄芪建中汤(6.8 g/kg)、奥美拉唑(4.2 mg/kg)灌胃,另两组则灌以等体积蒸馏水.给药 20d后计算胃溃疡指数;HE染色观察胃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RT-PCR检测胃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磷脂酰肌醇 3-激酶(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EGFR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组织HGF、c-Me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溃疡指数增高(P<0.05),胃组织溃疡损伤明显,血清IL-18、IL-1β、TNF-α水平增高(均P<0.05),胃p-AKT、AKT、EGFR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胃溃疡指数、炎症因子水平(均P<0.05)显著降低,胃黏膜受损程度改善(P<0.05),胃HGF、c-Met、PI3K、p-AKT、EGF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GF/c-Met、PI3K/AKT通路以增强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大鼠环核苷酸水平及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观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环核苷酸水平及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的影响,探讨3味山姜属中药温热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灌服冰知母水煎液与15%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以干姜姜辣素为阳性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2(PDE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胃溃疡寒证模型组大鼠胃组织AC、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显著降低,PDE2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AC含量升高;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DE2含量显著降低,cAMP含量、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通过调节胃溃疡寒证大鼠环核苷酸水平从而促进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功能活动的作用,也体现出黄酮类成分药性温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从脑肠轴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及ERK1/2和TFF3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胃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下丘脑和海马区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及肠三叶因子3(TFF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和黄芪建中汤组,每组15 只.正常组隔日蒸馏水灌胃,每日不限饮食;其余组大鼠先以小承气汤结合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胃虚寒证模型,实验第11 天采用冰醋酸法建立胃溃疡模型.之后模型组继续隔日上午给予小承气汤并当日禁食,次日恢复饮食,共持续20 d;奥美拉唑组和黄芪建中汤组大鼠除同模型组的每日处理外,每日下午分别给予4.2mg/(kg·d)奥美拉唑和6.8 g/(kg·d)黄芪建中汤灌胃;正常组隔日上午及每日下午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结束后摘取各组大鼠胃,记录溃疡大小并计算胃溃疡指数,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组织中HGF及下丘脑和海马区中p-ERK1/2、TFF3 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正常,未见溃疡点及糜烂斑等;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皱襞存在中断,有点状溃疡、糜烂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黄芪建中汤组与奥美拉唑组胃黏膜损伤较模型组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溃疡.奥美拉唑组和黄芪建中汤组大鼠的胃溃疡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胃组织中HGF及下丘脑和海马区中p-ERK1/2、TFF3 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能促进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上调 HGF、ERK1/2 及TFF3 的表达可能是其基于脑肠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究黄芪建中汤改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 60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和黄芪建中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用耗气破气法结合饥饱失常法以及冰醋酸法建立脾胃虚寒证胃溃疡大鼠模型.模型组继续隔日上午给予致虚药并当日禁食,共持续 20 d;奥美拉唑组、黄芪建中汤组大鼠在模型组的基础上每日下午使用相应药物治疗;正常组隔日上午及每日下午蒸馏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形态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学改变,评估胃黏膜损伤指数(UI),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别采用 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黏膜 EGFR mRNA、蛋白表达.结果:黄芪建中汤组与奥美拉唑组大鼠胃黏膜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均可见轻度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排布大致规整,未见明显溃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 UI评分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建中汤组和奥美拉唑组大鼠 UI 评分明显降低(均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 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组、黄芪建中汤组大鼠胃黏膜组织 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组、黄芪建中汤组大鼠血清 IL-1β、TNF-α及 IL-6 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黄芪建中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可显著改善胃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建中汤上调EGFR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环核苷酸系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仁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AC、PDE、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5味受试药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高低剂量组,使用ELISA法测定胃组织AC、PDE、cAMP、cGMP含量,计算cAMP/cGMP比值.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5味山姜属中药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的胃组织AC、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升高(P<0.01或P<0.05);PDE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各受试组cGM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各受试组低剂量组的AC、PDE、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5味山姜属中药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能显著升高胃组织AC、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降低胃组织PDE含量,说明同属药的药性相类似,可能与其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物质基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味山姜属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胃组织AC,PDE,cAMP,cGMP及cAMP/cGMP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高良姜、大高良姜、草豆蔻、红豆蔻、益智5味山姜属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醋酸灌胃型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AC,PDE,cAMP,cGMP及cAMP/cGMP的影响,探讨同属中药温热药性的相关性及其本质.方法:采用灌服4℃冰知母水提液和浓度为15%的冰醋酸建立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咪替丁组、附子理中丸组、各受试药物乙醇部位高、低剂量组,共14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胃组织AC,PDE,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的影响.结果:5味山姜属中药乙醇提取物均能显著升高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中AC含量(P<0.05或P<0.01),降低PDE含量(P<0.05或P<0.01),升高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P<0.05或P<0.01).结论:通过“性效关联”规律,利用“病证结合”模型验证了山姜属5味中药具有相似的药性.5味山姜属中药乙醇提取物都是通过升高胃组织细胞内AC与cAMP含量、降低PDE含量、调节cAMP/cGMP稳定而呈现温热性能,说明同属中药具有相似的药性,可能是由于具有亲缘关系的同属中药有相同的药效部位或相似的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之上热下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00名,均经胃镜确诊为胃溃疡,且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胃溃疡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这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先给予西医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每日2次温服,2周后对照组仅服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组服用半夏泻心汤疗程共8周,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表现、证候积分等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清COR、IL-8、SOD、MDA、GAS、MTL、SS、TXB2含量的影响,探讨同一植物不同药用部位药效与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以大鼠复制胃溃疡寒证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大高良姜乙酯乙酯部位高剂量组、大高良姜乙酯乙酯部位低剂量组、红豆蔻乙酯乙酯部位高剂量组、红豆蔻乙酯乙酯部位低剂量组,每组10只.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COR、IL-8、SOD、MDA、GAS、MTL、SS、TXB2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OR、IL-8、MDA、GAS、MTL、TXB2含量显著升高,SOD、SS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COR、IL-8、MDA、GAS、MTL含量降低(P<0.05或P<0.01),SS含量升高(P<0.05或P<0.01);除大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低剂量组各给药组SOD活性均升高(P<0.01);除红豆蔻各组外,各给药组血清TXB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大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比较,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COR、GAS含量降低,TXB2含量升高(P<0.01);与大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低剂量组比较,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低剂量组COR、GAS含量降低,SOD、TXB2含量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治疗胃溃疡寒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相似,均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氧自由基反应、抑制胃肠运动、减少胃酸分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