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治疗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具有一定优势。目前临床一般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含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6种证型论治,对不同证型PLGC患者确立相应治法,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可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胃镜表现和临床症状,达到逆转癌前病变状态的目的,降低胃癌发病率。今后还需完善PLGC中医诊疗共识意见,重点对疗效明显的中药复方或单体开展研究,并增加临床研究随访次数,评估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裂孔疝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确诊的HH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信息,完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判定及胃镜下表现分类,进行分析。结果:300例HH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完全相同(χ 2=88.140, 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58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51例)、痰湿质(45例)、阳虚质(27例)、阴虚质(21例)、平和质(17例)、血瘀质(17例)、特禀质(8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 2=129.753, P<0.05),其中肝胃郁热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对应;脾胃湿热证与痰湿质对应;脾胃虚寒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对应;气郁痰阻证与血瘀质、气郁质对应;气虚血瘀证与气虚质对应;胃镜下表现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 2=123.189, P<0.05),其中无食管炎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对应;反流性食管炎A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B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C级无明显对应关系,D级与阴虚质对应。 结论:HH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多见,且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有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贺氏火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贺氏火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60例,在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2个队列,分别暴露在2种不同的干预措施中,其中对照组30例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火针点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健康状况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27、5.16、3.93、4.69、4.28, P值均<0.05),随访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63、3.22、4.03、3.04, 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t值分别为2.97、4.05、4.22、3.05, P值均<0.05),随访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27、4.23、3.85、3.15、3.25、6.15、3.85, P值均<0.05)。 结论:贺氏火针结合莫沙必利片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上腹痛及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胃癌的发生需经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炎-癌转化"过程,因此,学者们一直致力于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的研究.目前,西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为主,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更小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代谢组学作为新兴的组学技术,与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相匹配.运用代谢组学探究中医药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可知,中医药防治胃黏膜"炎-癌转化"过程的主要机制与调节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通路关系紧密,这为从微观角度解读中医药的复杂机理和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对腹腔镜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反应、营养参数和血清MIP-3α、Stathm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对腹腔镜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反应、营养参数和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126 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 42 例患者(脱落 2 例,最终纳入 40 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 1 组42 例患者(脱落 3 例,最终纳入 39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治疗,观察 2 组 42 例患者(脱落2 例,最终纳入 40 例)在观察 1 组的基础上给予附子理中汤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术后 1、15 d测定三组患者营养参数(血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检测炎症反应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HO-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细胞介素 6(IL-6)]、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 17(G-17)、胃动素(MTL)]及MIP-3α、Stathmin水平.结果:观察 1 组、观察 2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87%(37/39)、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 2 组与观察 1 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2 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5 d,观察 2 组患者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高于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HO-1、HIF-1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低于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G-17、MTL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高于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 Stathmin、MIP-3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治疗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可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和营养参数,降低Stathmin、MIP-3α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胃溃疡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复发率高的特点[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2].目前对Hp阳性胃溃疡的治疗以四联疗法为主,但长期使用,耐药性逐渐增强,Hp根除率下降[3-5].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近些年,中药汤在Hp阳性胃溃疡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且收获了满意效果[6].中医认为该病因易反复,病久损伤中气,中阳气虚,气机枢纽升降失调,脾胃虚寒证也是Hp阳性胃溃疡患者较为常见证型[7],治疗应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笔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Hp阳性胃溃疡证属脾胃虚寒的患者,取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型及其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通过病症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等证型.FD动物模型的构建依据证型特定的发病机制来模拟人体症状,检测指标常采用行为学、胃肠动力学及相关蛋白水平等评估模型与FD患者的相似度.符合病症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药效研究和药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对FD中医证型的造模方法及检测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完善和优化动物模型,为后续的药物研究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与毒力因子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讨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并分析各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及与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和空泡毒素A(Va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59例耐药Hp感染所致CEG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5种中医证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下表现及CagA抗体、VacA抗体检测结果等信息,分析耐药Hp感染所致CEG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CagA抗体、Vac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耐药Hp感染所致CE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46.15%)>胃络瘀阻证(25.22%)>肝胃不和证(13.24%)>胃阴不足证(11.27%)>脾胃虚寒证(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耐药Hp感染的CEG患者性别、年龄和胃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A抗体和VacA抗体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与CagA抗体阳性呈负相关(P<0.05);脾胃湿热证与Vac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耐药Hp感染所致CEG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脾胃虚寒证偏少,CagA抗体和VacA抗体的表达能够为耐药Hp感染所致CEG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胃癌中医不同证型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胃癌相关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从中医角度分析胃癌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北省中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136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这些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如CA72-4、CEA、甲胎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葡萄糖、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对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分析,以此来研究胃癌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学指标的关联性.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3:1,41~65岁人群最易患胃癌,性别和年龄与中医证型均无相关性.其中脾胃虚寒证23例,痰湿凝结证36例,气血两亏证39例,肝胃不和证21例,瘀毒内阻证17例.其中CA72-4在痰湿凝结证和瘀毒内阻证之间,P<0.05,D-二聚体在肝胃不和证和瘀毒内阻证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72-4在痰湿凝结证和瘀毒内阻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在肝胃不和证和瘀毒内阻证之间有诊断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克罗恩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临床吻合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特殊的肠道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与难点,临床上无法得到治愈,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的CD动物模型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现有CD动物模型的特点以及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并对CD动物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进行赋值.结果显示复制CD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多,其中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是对于病证结合的CD模型应用少之又少,大多数模型以西医致病因素为主导缺少中医致病的干预,因此可以考虑在西医致病因素的基础上施加以湿热蕴结证、寒湿困脾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寒证等证型的干预因素并加以区分,获得具有中医证候临床表现的病证结合CD动物模型.此外模型成功标准也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增加动物饮食量、精神状态、体重、毛发以及粪便等表观指标的量化评分标准.完善造模方法和模型评判标准是建立高度模拟临床CD复杂病理表现的CD动物模型的关键,同时为深入研究CD提供更加完善的实验研究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