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深入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真实感受与身心体验。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文献,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提炼出37个研究结果,基于生命质量理论提取主题为: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在健康与功能、心理/精神、社会经济及家庭4个领域经历了改变与挑战、应对与适应、需求与支持的动态循环。结论: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对患者及照顾者生命质量的4个领域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尤其在心理/精神及社会经济领域中患者及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信息与心理需求,建议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提供信息与情感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4b期下咽癌非手术综合治疗77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非手术综合治疗T4b期下咽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77例下咽癌T4b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7.0±8.0)岁。治疗方式均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和不良反应,并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同时对死亡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77例患者76例(98.7%)完成了制订的化疗计划,73例(94.8%)完成了放疗计划。治疗过程中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足1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2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50/77,64.9%)和2级白细胞减少(50/77,64.9%)。治疗结束后76例患者喉功能保留好,3级重度声音嘶哑发生率为7.8%(6/77),有1例(1.3%)患者因吞咽困难行胃造瘘术,其余患者发音及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保留。生存分析显示,总生存率1年为71.9%,3年为45.6%,5年为29.7%。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原发部位的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以及使用何种放疗设备是影响晚期下咽癌T4b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HR(95% CI)分别为1.867(1.085~3.213)、3.018(1.437~6.335)、0.372(0.181~0.764)、2.158(1.015~4.588), P值均<0.05]。发生率最高的两大死亡原因分别为疾病复发(12/32,37.5%)和颈部大血管破裂大出血(11/32,34.4%)。 结论:针对T4b期下咽癌,利用非手术综合治疗的方法保喉率高。此外,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内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物、使用何种放疗设备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肠内营养治疗的8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根据肠内营养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胃管组(44例)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4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与鼻胃管组比较,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患者的腹泻、胃潴留、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低,管道堵塞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5.2±4.7) d]低于鼻胃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7.6±5.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鼻胃管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NRS2002评分分别为(1.73±0.52)分、(1.87±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可降低腹泻、胃潴留、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应注意降低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的堵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手术要点及术后康复管理情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切除技术时代,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安全要点及术后快速康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62±9)岁。分析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糖控制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8例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0±5)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8%(15/52),其中胃排空异常2例,腹泻2例,乳糜瘘2例,腹腔感染4例,胃肠瘘1例,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早期采用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方式控制血糖,恢复饮食后采用短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未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糖。52例随访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8个月,42例死亡患者中37例死于肿瘤复发,4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对侵犯血管的胰腺癌患者行动脉优先入路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提高R 0切除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明显增加,术后血糖控制满意,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导丝引导与胃镜辅助用于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导丝引导与胃镜辅助用于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120例(胃癌梗阻40例,食管梗阻39例,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纵隔瘘26例,食管及胃外科术后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1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实施胃镜引导下置管,研究组实施DSA联合导丝引导下置管。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营养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耗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观察患者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成功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65.00%)(χ 2=7.68, P=0.006);研究组患者肠内营养置管操作耗时为(28.61±3.3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75±4.61)min( t=-8.92, P < 0.001);置管操作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等均较置管前显著升高( t=5.07、6.85、4.96,均 P < 0.001),且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 t=3.45、3.29,均 P < 0.001);研究组置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χ 2=6.70, P=0.010)。 结论:DSA联合导丝引导技术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增加患者置管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手术方式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是新生儿期严重的消化道疾病。随着新生儿外科手术、麻醉、监护技术的提高以及静脉高营养的应用,EA的治愈率不断增高,但手术后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食管缺失长度是长段缺失(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型食管闭锁手术后吻合口瘘、食管狭窄、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目前LGEA在定义、评估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上尚未达成共识,治疗上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阐述LGEA手术方式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PCN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4例PC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174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5~79岁。根据患者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3)影像学检查结果。(4)手术情况。(5)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44例PCNs患者中,浆液性囊性瘤(SCN)76例,黏液性囊性瘤(MCN)5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N)9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PMN)16例。76例SCN患者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为(51±14)岁,年龄范围为22~78岁;32例术前有腹痛,44例术前无腹痛;47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9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76例SCN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良性。56例MCN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为(49±16)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34例术前有腹痛,22例术前无腹痛;35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1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56例MCN患者中,1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96例SPN患者中,男21例、女75例;年龄为(32±14)岁,年龄范围为5~68岁;42例术前有腹痛,54例术前无腹痛;58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3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96例SPN患者中,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16例IPMN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为(56±10)岁,年龄范围为41~76岁;11例术前有腹痛,5例术前无腹痛;4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12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16例IPMN患者中,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76例SCN患者中,9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67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56例MCN患者中,7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49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96例SPN患者中,1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8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16例IPMN患者中,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1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244例PCNs患者中,226例为良性PCNs,18例为恶性PCNs。226例良性PCNs患者中,26例CA19-9水平升高;18例恶性PCNs患者中,8例CA19-9水平升高,两者术前CA19-9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084, P<0.05)。(3)影像学检查结果:244例患者中,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SCN 59例,MCN 37例,SPN 55例,IPMN 12例。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82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50.3%(82/163)。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8%(40/59)、54.1%(20/37)、32.7%(18/55)、4/12。244例患者中,198例行CT检查,其中SCN 60例,MCN 44例,SPN 82例,IPMN 12例。198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135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68.2%(135/198),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46/60)、79.5%(35/44)、58.5%(48/82)、6/12。(4)手术情况:244例患者均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成功施行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76例SCN患者中,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6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6例MCN患者中,20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1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96例SPN患者中,3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2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6例IPMN患者中,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3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术后并发症情况:76例SCN患者中,1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12例、B级胰瘘5例),7例腹腔感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腹腔出血,1例乳糜瘘,1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6例MCN患者中,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2例、B级胰瘘5例),3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96例SPN患者中,14例发生胰瘘(生化瘘5例、B级胰瘘8例、C级胰瘘1例),6例腹腔感染,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胆瘘,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6例IPMN患者中,3例发生胰瘘(生化瘘、B级胰瘘、C级胰瘘各1例),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胆瘘,1例围术期死于肺栓塞。所有并发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介入治疗或二次手术,均好转出院。 结论:PCNs主要包括SCN、MCN、SPN、IPMN。各型PCNs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也缺乏特异性。术前CA19-9水平可对PCNs术前良恶性判断提供一定参考。影像学检查是PCNs主要的诊断依据。PCNs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肥胖症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短期疗效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肥胖症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18例肥胖症行LSG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围手术期行口服营养补充治疗设为试验组,行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术后及随访情况。(3)营养相关指标情况。(4)饮食依从性情况。(5)减重相关指标情况。采用电话、微信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30 d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饮食依从性情况和减重相关指标。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218例;男42例,女176例;年龄为(32±9)岁;体质量指数(BMI)为(39±7)kg/m 2。218例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9例。试验组患者性别(男、女),年龄,BMI,术前Alb,术前Hb分别为17、92例,(33±9)岁,(39±7)kg/m 2,(40.6±4.8)g/L,(141.7±13.9)g/L;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5、84例,(31±8)岁,(39±8)kg/m 2,(40.9±4.2)g/L,(142.9±9.7)g/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1.89, t=-1.52、0.51、0.40、0.71, P>0.05)。(2)术后及随访情况。试验组患者首次住院时间、首次住院费用分别为(9.1±2.9)d、(3.6±0.5)万元;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6±3.7)d、(4.9±1.0)万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58,12.38, P<0.05)。218例患者中,119例获得随访,其中试验组62例、对照组57例。11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1.0(25.0~38.0)d。218例患者中,1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导致再入院治疗,其中试验组2例,分别为恶心呕吐1例、肠梗阻1例;对照组12例,分别为恶心呕吐10例、胃瘘2例;两组患者再入院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3, P<0.05)。14例患者再入院与首次出院时间间隔为(22.0±6.7)d。(3)营养相关指标情况。试验组62例获得随访患者术前、首次出院前、术后1个月Alb和Hb分别为(40.4±5.5)g/L、(35.9±3.8)g/L、(45.4±2.9)g/L和(140.8±13.9)g/L、(130.5±16.9)g/L、(147.8±17.2)g/L;对照组57例获得随访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1.2±3.9)g/L、(34.2±3.9)g/L、(42.7±5.3)g/L和(143.0±9.7)g/L、(122.9±12.8)g/L、(139.0±11.4)g/L;两组患者术前至术后1个月Alb和Hb组间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4.27,5.72, P<0.05);两组患者术前至术后1个月Alb和Hb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187.46,85.13, P<0.05);两组患者术前至术后1个月Alb和Hb变化趋势之间均有交互效应( F交互=7.25,9.13, P<0.05)。单独效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Alb和Hb术前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90,-0.99, P>0.05);首次出院前、术后1个月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5,3.34,2.75,3.34, P<0.05)。(4)饮食依从性情况。试验组62例获得随访患者饮食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分别为28、19、15例;对照组57例获得随访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16、24例;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4, P<0.05)。(5)减重相关指标情况。试验组62例获得随访患者术前体质量、体脂肪、骨骼肌、体脂率、腰臀脂肪比、内脏脂肪面积分别为(111.0±23.0)kg、(50.0±15.0)kg、(34.0±7.0)kg、45%±6%、0.99±0.08、(178±53)cm 2;对照组57例获得随访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8.0±22.0)kg、(49.0±13.0)kg、(33.0±7.0)kg、45%±5%、0.98±0.09、(174±51)cm 2;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1,-0.48,-1.04,0.70,-0.80,-0.46, P>0.05)。试验组62例获得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体质量下降、体脂肪下降、骨骼肌下降、体脂率下降、腰臀脂肪比下降、内脏脂肪面积下降分别为13.8(11.8~16.5)kg、7.5(6.3~10.1)kg、3.4(2.5~4.6)kg、2.05%(1.19%~3.21%)、0.04(0.03~0.06)、31.5(24.4~41.0)cm 2;对照组57例获得随访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8(8.5~13.1)kg、5.9(4.8~8.0)kg、4.0(3.0~5.2)kg、2.0%(0.75%~3.20%)、0.04(0.03~0.05)、29.1(21.8~37.9)cm 2;两组患者体质量下降、体脂肪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99,-3.54, P<0.05),骨骼肌下降、体脂率下降、腰臀脂肪比下降、内脏脂肪面积下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可减少肥胖症患者行LSG后并发症发生和再入院治疗情况,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营养状况和提高减重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