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早期诊治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在未发生胃破裂之前的临床特点,以及腹腔镜在胃破裂之前早期诊治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经腹腔镜诊治的2例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的病例资料。男、女各1例,男性患儿为足月儿,女性患儿为早产儿(胎龄分别为38 +2周、34周),日龄分别为3 d、4 d,体重分别为2 540g、1 800g,2例患儿均以腹胀入院,均有自主排便,感染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X线片均表现出巨大胃泡影,胃肠减压无效,行上消化道造影均提示胃蠕动能力减弱,造影剂无法通过幽门。2例患儿均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均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且未穿孔,2例均同时在腹腔镜下行胃壁修补术。 结果:2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任何感染征象,术后1周行上消化道造影无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胃壁形态及蠕动能力正常,逐步开奶后痊愈出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Clinicalkey、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截至2018年12月,未检索到在未发生胃破裂之前,腹腔镜诊治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相关报道。结论:1.对呕吐、拒奶、上腹膨隆、有胃型、X线检查显示巨大胃泡影、胃肠减压后胃泡影变化不明显且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蠕动能力减弱的新生儿,要高度怀疑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可以考虑腹腔镜探查;2.腹腔镜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尚未导致胃破裂之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胃破裂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且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新生儿小儿自发性胃破裂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7例非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的治疗经验,探讨非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的病因及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例小儿自发性胃破裂的病例资料,腹部X线检查腹腔大量游离气体考虑该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1例患儿死亡,3例患儿经手术后吻合口漏后二次手术治疗,3例患儿1期手术治愈,随访至少1年无近期并发症.结论 急性胃扩张是引起胃破裂的主要原因,胃壁肌肉发育异常亦不能除外;腹部X线检查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气体及腹腔穿刺抽出胃内容物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术前补液纠正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胃破裂均需通过手术治疗,术中修剪破裂周围组织,直视下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两层缝合或同时行胃造瘘术.术后持续胃肠减压,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肠癌术后巨大造口旁疝引发自发性胃破裂一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巨大造口旁疝引发疝囊嵌顿致自发性胃破裂,因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等疾病,当出现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腹膜炎体征时病死率极高.本文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7年6月收治的结肠癌术后巨大造口旁疝引发自发性胃破裂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误服液氮致胃穿孔及皮下多发气肿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主因"误服液氮后胸腹部疼痛伴呕吐7 h"入院,患者家属代诉患者7h前误服液氮后出现持续性胸腹绞痛不适,尤以胸前区、剑突下、中下腹为著,伴后背部疼痛,大汗,且不能耐受,当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呈血性,无头痛、头晕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CT示消化道穿孔,盆腔积液,给予相关处理(具体不详),症状未减轻.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本院,行下颈部、上胸部CT及支气管CT重建示(图1):双侧颜面部、下颌部、颈部及胸壁广泛皮下气肿,纵隔、双侧胸腔积气,双侧胸腔积液,气管未见明显破裂.患者腹痛明显,消化道穿孔诊断明确,腹膜炎体征明显,行急诊手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脓性液体约1 500 ml,胃体前壁小弯侧向贲门方向有长约6 cm裂孔,胃黏膜外翻,有胃内容物流出,探查两侧膈肌、食道裂孔及腹腔其余脏器未见损伤,行"胃破裂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术中行支气管镜及胃镜检查未见气管及食道明显破裂,患者术后平稳,腹膜炎体征减弱,术后复查胸部CT(图2),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及气胸逐渐吸收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儿胃壁淋巴管瘤并发急性胃破裂死亡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患儿,男,3月龄,某日诊断为感冒.当日下午出现不明原因、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间隔约10 min,家属诉无腹泻、无发热.次日晚,患儿出现腹胀、呼吸急促、口唇发黑、翻白眼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患儿已死亡.1.2 尸体检验死后24d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双眼结膜苍白;腹部高度膨隆,口唇、双手十指甲床发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肠道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绍兴嵊州市人民医院288例胃肠道穿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2例(38.9%)术后合并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胃肠道穿孔术后感染发生与术前血浆低白蛋白(≤30 g/L)、高BMI>24.0 (kg/m2)、腹痛时间长(>24 h)、术中延长切口、术前合并休克、术中肠造口、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以及手术时间长(>2 h)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90 g/L)、合并糖尿病以及切口长度等无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BMI(OR=1.61,P=0.01)、穿孔位置(OR=5.60,P<0.01)、术中延长切口(OR=3.94,P<0.01)以及手术时间长(>2 h)(OR=1.04,P=0.02)是胃肠道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提示胃肠道穿孔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增加,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治疗合并症,术中避免延长切口与手术时间,对预防切口感染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7例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床旁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床旁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完成的7例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修补术的基本资料、围术期护理方法,并结合7例患儿的临床转归,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7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死亡、大出血等并发症,其中2例患儿因合并新生儿重度窒息,家属担心预后差,放弃治疗,其余5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5d.结论对于自发性胃破裂的患儿,术前应积极改善呼吸及中毒性休克症状,并用床旁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等全面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幼儿重症急性胃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急性胃扩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5例婴幼儿重症急性胃扩张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探讨婴幼儿重症急性胃扩张的有效诊治措施.25例患儿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36个月,年龄(13.1±1.1)个月,其中4~12个月13例.临床表现为剧烈非胆汁样呕吐和剧烈腹胀,其中伴发热22例(88.0%),重度脱水16例(64.0%);神智改变16例(64.0%),休克16例(64.0%);呼吸功能不全5例(20.0%);腹肌紧张4例(16.0%).急性胃扩张患儿因急腹症行手术治疗4例,其中胃穿孔修补术3例,胃穿孔修补、胃造口术1例.1例患儿因保守治疗无效行胃造口术.非手术治疗20例,除抗休克治疗外,主要治疗措施为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伴高热、脓毒血症的患儿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部分患儿胃肠减压时间在7d以上,仅3例患儿胃肠减压不彻底(5 d),胃扩张复发,再次留置胃管5 d后痊愈.结果 出院后常规随访6个月,除1例合并黏多糖淤积症Ⅱ型多次复发,最终因胃破裂死亡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婴幼儿重症急性胃扩张病程进展快,易合并呼吸循环障碍,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好;保守治疗时胃肠减压时间应足够长,以利于胃形态及功能恢复,防止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有明显腹膜炎体征的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急性胃扩张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胃扩张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急性胃扩张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7年8月由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小儿急性胃扩张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并进行文献复习.8例患儿中,男童2例,女童6例;年龄11个月18 d至5岁3个月,平均年龄2岁6个月;临床表现以呕吐、腹痛、腹胀为主.X线检查均可见胃泡扩张.8例中6例患儿经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措施为持续胃肠减压、液体复苏、体位治疗及营养支持;2例经手术治疗.结果 6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恢复.2例手术患儿,1例经探查为胃破裂,1例为合并膈膨升,均经手术治愈.8例患儿均获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5年,最短随访时间为1个月,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 急性胃扩张在婴幼儿及儿童中少见,其临床表现以呕吐、腹痛、腹胀为主,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部分患儿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尽快行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诊疗方式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伤性胃破裂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