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幽门螺杆菌鞭毛蛋白FliD免疫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鞭毛蛋白FliD的部分免疫学特征。 方法:原核表达重组FliD蛋白;制备rFliD兔多克隆抗体,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rFli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与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ELISPOT)检测rFliD刺激H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C)后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rFliD蛋白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GES-1)细胞后的凋亡比例。结果:rFliD原核表达纯化成功;成功制备高效价rFliD兔多克隆抗体,并发现rFliD可诱导家兔产生高水平IgG与IgM,与免疫前血清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2、8.18, P值均<0.05)),效价可达1:102 400;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 HC)相比,HP组rFliD特异性IFN-γ与IL-4均显著增高( t值分别为21.91, 13.57, P值均<0.05),但产生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IL-4( t=7.55, P< 0.05);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对照组相比,rFliD刺激GES-1细胞后24或72 h均可发生显著性凋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12、10.90, P值均<0.05)。 结论:幽门螺杆菌鞭毛FliD蛋白具有强免疫原性,可诱导产生较强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且细胞免疫应答以IFN-γ高表达的Th2型为主;同时发现其对GES-1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凋亡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诺瓦克病毒P蛋白细菌细胞表面展示体系的构建及其功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诺如病毒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NV)P蛋白细菌细胞表面展示体系,并对其进行功能评价。方法:构建pET28a-inaQn-TB-P(GI.1)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建立升级版假NV。以猪胃粘膜提取物中已知NV受体组织血型抗原(human 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为对象,验证假病毒特异性识别、捕获HBGAs的能力;以生菜叶中类HBGAs为对象,验证升级版假NV捕获生菜叶中NV配体的特性,并对所捕获的配体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获得可高效捕获NV受体/配体的假病毒体系,该体系可特异性识别并捕获猪胃粘膜提取物中A型HBGA和生菜中类HBGAs。另外,所捕获生菜中类HBGAs可以分别被A、H和Lewis a型HBGA单克隆抗体识别,且以H型HBGA抗原位点暴露最多。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NV的P蛋白细菌细胞表面展示体系,可以识别并捕获HBGAs及其类似物,为解析NV与配体互作机制提供技术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组轮状病毒原位捕获RT-q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基于原位捕获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 in situ capture real 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ISC-RT-qPCR)检测感染性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的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估。 方法:以自行构建的NSP3重组质粒为对象,绘制标准曲线;通过优化ISC-RT-qPCR体系中猪胃粘膜提取物(porcine gastric mucin,PGM)包被浓度、孵育时间、孵育缓冲液pH和封闭时间的参数,建立、完善RVA的ISC-RT-qPCR检测体系,并评估该体系的特异性、检测限及稳定性。结果:ISC-RT-qPCR最佳试验参数分别为:PGM包被浓度为1.0 mg/mL、孵育时间为60 min、孵育pH为9.0、封闭时间为60 min;体系的检测限约为5拷贝/mL,检测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ISC-RT-qPCR是一种可用于检测感染性RVA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可高通量检测等优点,适合于临床、尤其是低病毒载量的食品和环境样品中RVA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神经鞘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胃神经鞘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为少见,占所有胃间质瘤的6.3%,肿瘤好发于胃体部,通常起源胃粘膜下神经从。大部分胃神经鞘瘤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能起到诊断作用,但确定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其中S-100蛋白是诊断胃神经鞘瘤的"金标准"。胃神经鞘瘤通常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瘤、胃肠自主神经肿瘤等相鉴别。治疗方面,完整的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麦香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麦香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叶酸片治疗,观察组予麦香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病理评分、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1 β、IL-8)、S-ChE水平以及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在胃黏膜病理评分方面的所有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的IL-1β和IL-8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S-ChE的水平则明显上升(P<0.05);两组病人的血清中PGI和PGII的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香丸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且有较好安全性.其机制可能是修复胃粘膜病理状态,缓解胃部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miR-194-5p靶向下调CD44抑制胃癌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miR-194-5p靶向下调CD44抑制胃癌肿瘤干细胞(CSCs)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SPAG-9 和 MNK-45)和胃粘膜细胞(GES-1)中 miR-194-5p、CD44、Snail 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CD44、Snail和MT1-MMP蛋白表达量.体外构建miR-194-5p过表达和低表达质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转染,实验分为过表达组、对照组和低表达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94-5p、CD44、Snail和MT1-MMP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West-em blot 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量.结果:胃腺癌细胞系中miR-194-5p表达显著低于胃粘膜细胞,而CD44、Snail和MT1-MMP表达量显著升高;SGC-7901和MGC-803与胃粘膜细胞的表达差异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94-5p表达量明显升高,CD44、Snail和MT1-MMP表达量显著下降,细胞增殖率和侵袭力下降,凋亡率升高,E-cadherin上调,N-cadherin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表达组miR-194-5p表达量明显下降,CD44、Snail和MT1-MMP表达量显著增加,细胞增殖率和侵袭力升高,凋亡率下降,E-cadherin下调,N-cadherin上调(P<0.05).结论:胃癌中miR-194-5p低表达可能发挥抑癌作用,通过下调CSCs中CD44表达进而抑制EMT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miR-1297靶向HMGA1基因以调节胃癌细胞的侵裘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miR-1297 是否可以通过靶向高迁移率组A1(HMGA1)调控胃癌的迁移和侵袭.方法: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了胃癌组织(n=30)和邻近正常组织中miR-1297 和HMGA1 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胃腺癌 SGC-7901 细胞系和人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 GES-1.将SGC-7901 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miR-1297 mimics 组、miR-1297 inhibitor 和 miR-1297 in-hibitor+HMGA1 siRNA组.采用Transwell法检测SGC-790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297 特异性靶基因.结果:miR-1297 在胃癌组织和SGC-7901 细胞中表达下调,HMGA1 mRNA水平同时升高(P<0.001),并且 miR-1297 与 HMGA1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297 mimics 组可抑制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此外,miR-1297 通过靶向 HMGA1 的 3'-UTR 下调 HMGA1.与空白和阴性对照相比,转染miR-1297 inhibitor下调miR-1297 表达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5),同时转染HMGA1 siRNA(miR-1297 inhibitor+HMGA1 siRNA组)后这种促进能力被逆转(P<0.05).结论:miR-1297 通过靶向 HMGA1 抑制 SGC-790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提示 miR-1297/HMGA1轴为胃癌提供了一种新的前瞻性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长链非编码RNA THAP7-AS1通过调控METTL3介导的m6A修饰影响胃癌细胞的糖酵解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THAP7-AS1 通过影响甲基转移酶样 3(methyltransferase like protein 3,METTL3)介导的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调控胃癌(gastric cancer,GC)细胞糖酵解的机制.方法:利用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THAP7-AS1和METTL3 mRNA在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对遵义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集的80例G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以验证GC组织中THAP7-AS1、METTL3 mRNA、GLUT1 mRNA和METTL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THAP7-AS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在GES-1、BGC-823和SGC-7901细胞中验证THAP7-AS1、METTL3 mRNA、GLUT1 mRNA和METTL3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法敲减THAP7-AS1或过表达METTL3,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处理对GC细胞METTL3 mRNA、GLUT1 mRNA和METTL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和RNA甲基化免疫共沉淀(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MeRIP)-定量 PCR(quantitative PCR,qPCR)法分别检测不同处理对GC细胞总RNA的m6A修饰水平和GLUT1的m6A修饰水平的影响;用糖酵解压力测试试剂盒检测不同处理对GC细胞的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产量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处理对GC细胞中METTL3、GLUT1、PKM2和LDH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EdU染色、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处理对G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构建裸鼠GC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检测移植瘤的体积、质量、肿瘤组织中THAP7-AS1及METTL3和GLUT1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分析敲减THAP7-AS1表达对G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GC组织中THAP7-AS1和METTL3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组织,且THAP7-AS1和METTL3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癌旁组织(或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相比,GC组织(或GC细胞)中THAP7-AS1、METTL3 mRNA、GLUT1 mRNA和METTL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THAP7-AS1的表达水平越高,GC患者的TNM分期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微血管越容易浸润且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降低 THAP7-AS1 表达后,GC 细胞中的 METTL3 mRNA、GLUT1 mRNA和METTL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总RNA和GLUT1的m6A修饰水平降低;ECAR水平、葡萄糖摄取量及乳酸生成量降低;细胞EdU阳性率及划痕愈合率降低且侵袭细胞数减少;糖酵解相关蛋白(METTL3、GLUT1、PKM2和LDHA)的表达水平降低;而过表达METTL3可部分逆转低表达THAP7-AS1对GC细胞产生的这些影响(P<0.05).在体内模型中,降低THAP7-AS1表达能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lncRNA THAP7-AS1通过影响METTL3介导的m6A修饰来调控GC细胞的糖酵解水平,进而影响G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地榆炮制前后对治疗大鼠胃出血作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比较地榆炮制前后对大鼠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醇诱导急性胃溃疡建立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地榆和地榆炭提取物进行治疗,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测定大鼠胃组织中MDA、MPO、SOD、GSH-Px水平和血清中 TNF-α、IL-6、IL-8、IL-1β、ET、PAF、TXB2、COR、NO、MTL、PGE2 水平,研究地榆和地榆炭提取物的胃保护作用以及该过程涉及的潜在机制.结果:地榆炭组对大鼠的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地榆组和地榆炭组均显著降低胃溃疡大鼠的 MDA、MPO、SOD、GSH-Px、TNF-α、IL-6、IL-8、IL-1β、ET、PAF、TXB2、COR、NO水平,MTL、PGE2水平,地榆炭组优于地榆组.结论:通过比较地榆炮制前后对胃组织的作用及对生化因子水平的调节,地榆炭可通过抑制炎性物质释放、刺激胃粘膜微循及诱导前列腺素E2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等途径,改善溃疡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