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气体容积积分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气体容积积分(GVS)法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联合计算公式法(以下简称CT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27例(FD组),同期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的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完善立位腹部X线和全腹部CT检查。分别运用GVS法和CT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以及FD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上腹痛综合征(EPS)型、PDS重叠EPS型]患者间的胃肠道气体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基于GVS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6±0.01、0.06±0.0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4±0.01、0.05±0.01、0.05±0.01,FD组的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8、4.40, P=0.001、<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4±0.01、0.05±0.00,0.06±0.01、0.06±0.01、0.05±0.00,0.06±0.01、0.06±0.01、0.06±0.01,各亚型间的胃腔、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基于CT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7 090.89±4 437.40)、(32 597.53±7 865.86)、(49 010.20±12 972.42) mm 3,健康对照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3 424.43±5 211.86)、(33 567.93±9 157.23)、(39 036.22±6 343.27) mm 3;FD组的胃腔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4、3.75, P=0.006、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8 464.03±4 088.57)、(14 560.97±3 771.26)、(16 806.17±4 299.60) mm 3,(31 820.79±7 022.77)、(30 604.84±8 343.10)、(37 140.05±8 276.58) mm 3,(47 447.66±14 047.00)、(49 645.73±9 527.73)、(51 181.96±16 836.97) mm 3,PDS型患者的胃腔气体量高于EPS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4, P=0.038)。 结论: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者。PDS型患者胃腔气体积聚较EPS型显著。CT法可辅助医师更准确地计算FD患者胃肠道(特别是胃腔)气体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腔镜治疗Kluth Ⅲb3型新生儿食管闭锁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女,出生后3 d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于2022年8月1日转至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患儿系其母孕39 +4周于外院经阴道分娩,孕1产1,出生时患儿体重为2.3 kg。入院后患儿口水较多且无法进食,并伴有呛咳和窒息。体格检查显示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无腹胀。食管造影提示食管闭锁,近端闭锁盲端位置在第一至第二胸椎水平(图1)。腹部X线片显示胃肠道气体影,根据Gross分型初步诊断为Ⅲ型食管闭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壁囊样积气症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壁囊样积气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黏膜下或者浆膜下囊状气体积聚,临床主要累及部位是结肠和小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肝胃韧带等其他部位。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更新,检出率较前有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者只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少部分患者会合并腹膜炎甚至消化道穿孔。处理原则与普通急腹症有所区别,预后取决于该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疾病。本文将针对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以期有利于临床一线医生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一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毛发性胃石症,尤其是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极其罕见,现报告1例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患者的CT表现。患者因左中上腹持续性绞痛2 h入院治疗,CT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内见团块影,其内夹杂斑点状气体密度影,周围有液体和气体密度影,且形成独立的气-液平面。于全身麻醉下行胃穿孔修补和腹腔引流术,术后确诊为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水辅助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水辅助内镜是用水代替气体扩张胃肠道以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的新技术。与传统注气内镜相比,水辅助内镜具有减轻腹痛、提高腺瘤检出率、缩短盲肠插管时间、提高整块切除率及R0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易于学习等潜在优势。目前,水辅助内镜在胃肠镜可及之处均有应用。本文就水辅助内镜的发展历史、分类、优势、临床应用及相关并发症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胃溃疡穿孔伴肝门静脉积气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1岁,因“中上腹疼痛1 d余”急诊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未正规治疗。查体:脉搏120次/min,呼吸36次/min,血压100/70 mmHg,急性痛苦面容,腹部隆起,板状腹,全腹压痛伴反跳痛,上腹部明显,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3.77×10 9 /L,中性粒细胞计数22.09×10 9 /L,血清C反应蛋白284.12 mg/L。腹部CT平扫提示:膈下及腹腔游离气体影,提示消化道穿孔;门静脉积气;肠梗阻(图1)。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门静脉积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大量食物残渣和消化液,胃肠道扩张明显,腹腔感染严重。另见胃窦部前壁1个巨大穿孔,大小约4 cm×4 cm,有胃内容物流出,术中取部分腹腔液体行细菌培养+药敏检查,行胃窦部穿孔修补+胃窦部活检+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患者血压偏低,予以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同时术后持续高热,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加环素联合抗感染治疗(结合术中脓液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送检纤维结缔组织呈急性炎症变化,符合胃穿孔周围组织改变。术后2周复查腹部CT可见肝内门静脉气体完全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水辅助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水辅助内镜是用水代替气体扩张胃肠道以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的新技术.与传统注气内镜相比,水辅助内镜具有减轻腹痛、提高腺瘤检出率、缩短盲肠插管时间、提高整块切除率及RO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易于学习等潜在优势.目前,水辅助内镜在胃肠镜可及之处均有应用.本文就水辅助内镜的发展历史、分类、优势、临床应用及相关并发症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胃肠道充盈超声检查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胃肠超声检查已经被认为是多种胃肠疾病的简捷有效的检查工具.使用充盈剂来填充胃肠道从而实现对肠道的详细评估同时排除肠道气体的干扰,是目前胃肠道超声检查的主要研究方向.大量的研究显示,在肠道超声检查中使用充盈剂会改善检查结果,但应根据临床情况和超声医师的经验,依照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本文主要对胃肠道充盈超声检查的实施方法以及其益处和局限性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未行常规胃肠减压的结直肠手术病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观念[1]认为,胃肠手术应常规于术前放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减少气体和液体的积聚,降低胃肠道压力,防止腹胀、恶心呕吐、吻合口瘘,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缩短住院时间.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的成功运用,其认为结直肠手术不应常规放置鼻胃管减压,这样可以降低术后发热、肺不张及肺炎的发生[2].刘展等[3]荟萃分析显示,国内结直肠手术不置胃管的执行率只有53.22%.国外的调查[4]显示,在胃切除手术中常规放置胃肠减压者占92%,小肠切除手术常规胃肠减压者约有72%,而在结直肠切除吻合术中常规放置胃管者比例达到49%.本院从2017年3月开始在下消化道外科试行结直肠手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减压,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47岁,因"左侧腹痛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左侧腹隆起,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超声检查:左侧腹腔可见一范围约58 mm×47 mm团状低回声,边界尚清晰,与肠道关系密切,呈"假肾征",彩色多普勒示其内部及周边可探及血流信号,测得其中一支动脉流速约30 cm/s,阻力指数0.70(图1). 超声提示:考虑肠道占位性病变.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左中腹部见团状软组织密度影,范围约80 mm×68 mm×53 mm,其内可见气体样低密度影,与邻近小肠分界不清.增强边缘不规则强化,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CT值分别为48 HU、61 HU及74 HU,肿块内呈相对强化区,中央见少许气体样影,与邻近小肠分界不清, 邻近小肠内未见明显积气扩张, 其后方见空虚降结肠走行(图2).下腹部见散在的多个大小不等软组织样结节影,较大一个范围约30 mm×29 mm,轻度较均匀强化. CT提示:左中腹部小肠肿瘤可能性大,腹腔淋巴结增大.术中见:肿瘤位于小肠,大小约80 mm×70 mm×60 mm,肿瘤侵犯降结肠,肿瘤段小肠肠系膜见转移淋巴结, 大小分别为40 mm×30 mm和20 mm×20 mm;肝脏、胃体、脾脏、升结肠、橫结肠及盆腔等处均未见明显病灶.术后病理:小肠肿瘤呈菜花样,切面灰白侵及全层;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片状、巢状分布,其间有纤维组织分隔,肿瘤侵犯肠壁全层(图3). 外院病理会诊,免疫组化:Vim(+),S-100(+),HMB45 (-),MelanA(+),TFE3(-),MiTF(+),PCK(-),CK7(-),Dog-1 (-),CD117(-),CD34(-),SMA(-),Ki-67(Li:70%);(小肠)恶性肿瘤伴大片坏死,最终诊断为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侵及肠壁全肌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