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与免疫荧光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免疫荧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10年江西省儿童医院肾脏科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222例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相关性。结果:1.免疫荧光显示IgA仅伴系膜区沉积的患儿最多[115例(51.8%)],其余为同时伴毛细血管袢沉积[107例(48.2%)];IgA免疫荧光强度++的患儿最多[122例(55.0%)];IgA伴IgM沉积患儿最多[168例(75.7%)],其次为伴C 3沉积[160例(72.1%)];伴C 4沉积最少[7例(3.2%)]。2.高血压与免疫荧光伴IgM、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高尿酸血症与伴IgM、IgG、C 3沉积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低蛋白血症与伴IgM、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负相关(均 P<0.05);高胆固醇血症与伴C 3沉积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尿蛋白定量与伴IgM、IgG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IgA伴血管袢沉积呈负相关( P<0.05)。3.Lee氏分级与免疫荧光伴IgM及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呈正相关(均 P<0.05)。4.牛津分型中系膜细胞增生(M1)与免疫荧光伴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均呈正相关(均 P<0.001);毛细血管内皮增生(E1)病变与IgA沉积强度及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节段肾小球硬化或黏连(S1)病变与免疫荧光病理无相关性;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与伴IgG及C 3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5.球性硬化与免疫荧光病理无相关性;新月体与免疫荧光伴IgM、IgG、C 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 P<0.05);肾内动脉增厚与伴IgG沉积及IgA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性(均 P<0.05)。 结论:儿童原发性IgAN免疫荧光IgA强度以++为主,伴IgM沉积最多见;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或伴C 3沉积的临床表现及光镜病理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临朐县参与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居民饮酒相关尿蛋白质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山东省临朐县于2018年11月22日—12月7日期间参与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223名40~69岁居民进行尿蛋白质组学检测,分析饮酒相关蛋白质组学图谱和个体尿蛋白。饮酒组与不饮酒组的尿蛋白质图谱有明显差异,饮酒组中有26个尿蛋白表达上调,20个尿蛋白表达下调( P值均<0.05)。差异蛋白具有酶抑制剂活性和磷脂结合功能,富集于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再生、凝血与补体级联和胆固醇代谢等通路。补体因子I(CF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蛋白C抑制剂(SERPINA5)的蛋白表达量与每日饮酒量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在北京怀柔医院、北京中医院、昌平区中医院、诊断为IMN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差异。结果:共207例IMN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1.7∶1.0。老年组56例,年龄(68.2±3.1)岁,非老年组151例,年龄(48.2±6.2)岁。老年组发病到肾活检时间长,合并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比例高(均 P<0.05)。老年组比非老年组eGFR及血清白蛋白低,血清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均 P<0.05)。肾脏病理提示老年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的比例比非老年组高(均 P<0.05)。肾小球抗磷脂酶A 2受体(PLA2R)抗原染色,两组患者阳性率分别90.6%(29/32)及91.0%(111/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gG亚类分型均以IgG4沉积为主,老年组93.8%(30/32),非老年组94.3%(11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IMN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比例高,肾脏病理呈慢性化表现比例高。老年IMN患者肾小球内致病抗原沉积与非老年组相似,提示在发病机制上两组不存在区别。两组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病理的差异可能与年龄及并发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胆汁淤积、巨肝、高血酮为表现的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7月龄患儿主诉"发现肝大1月,皮肤黄染半月",主要临床表现为短期进行性肝大、脂肪肝、胆汁淤积、凝血障碍、高氨血症、嗜睡、肌张力低、贫血、高血酮、心肌肥厚、肾小管受损等。血质谱游离肉碱降低,基因测序示 SLC22A5基因c.760C>T纯合突变。补充左旋肉碱治疗2个月,肝脏大小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心肌厚度趋于正常,治疗10个月生长发育趋于正常,肌力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受体2缺失加重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受体2(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 2,Ildr2)在缺血再灌注诱导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 Ildr2敲除小鼠(KO组),其对照组为野生型小鼠(WT组)。通过夹闭左侧肾蒂构建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unilateral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UIR)模型(UIR组),造模后分为KO-UIR组和WT-UIR组;假手术小鼠(Sham组)不进行缺血处理。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二乙酰肟比色法检测血尿素氮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白蛋白水平,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HE、PAS及MASSON染色检测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Ildr2,肾损伤相关分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 KIM-1),纤维化标志分子Ⅰ型胶原α1(type 1 collagen α-1, Col1α1)、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F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以及炎症相关分子巨噬细胞标志物 F4/80、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Ildr2、Col1α1及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UIR组Ild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Sham组(均 P<0.05)。(2)KO组和WT组小鼠体重、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KO组和WT组 NGAL、 KIM-1、 α-SMA、 Col1α1、 CTGF、 Fn1、 MCP-1及 F4/80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KO组和WT组均无炎性细胞浸润异常及间质纤维化。(3)与WT-UIR组相比,KO-UIR组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均较高(均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KO-UIR组 NGAL、 F4/80、 MCP- 1、 Col1α1、 α- SMA和 CTG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WT-UIR组(均 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KO-UIR组Col1α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WT-UIR组(均 P<0.05)。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相比WT-UIR组,KO-UIR组小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较多,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和小管损伤较重。 结论:正常生理状态下 Ildr2敲除未引起小鼠表型变化。Ildr2在UIR损伤中起到调控作用, Ildr2缺失导致UIR诱导的肾纤维化程度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和药物服用情况,收集患者生化指标及OCT成像指标。结果:(1)入选69例冠心病患者,共75处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52例(75.4%,52/69)、左回旋支4例(5.8%,4/69)、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19例(27.5%,19/69)。(2)对临界病变OCT的斑块特征分析,发现其中伴血栓7例、斑块破裂6例、薄纤维帽脂质斑块25例、巨噬细胞49例、微血管35例、胆固醇结晶35例、溃疡3例、内膜夹层6例。(3)经OCT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中位数2.9 mm 2分组,MLA<2.9 mm 2组的C反应蛋白[(2.92±2.44) mg/L与(1.98±1.30 ) mg/L, P=0.045) ]、总胆固醇[(4.13±0.78) mmol/L与(3.74±0.75) mmol/L, P=0.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7±0.83) mmol/L与(2.22±0.78) mmol/L, P=0.007)]、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0.44) mmol/L与(0.80±0.34) mmol/L, P=0.024)]、脂蛋白a[(1.16±0.17) mg/L与(0.95±0.09) mg/L, P=0.042]均高于MLA≥2.9 mm 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两组,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6例,未行PCI 59例;发现PCI组面积狭窄度[(68.58±4.90)%与(63.10±7.09)%, P=0.001]、直径狭窄度[(65.65±6.91)%与(60.77±8.41)%, P=0.024]、脂质斑块弧度[(245.3±41.0)°与(189.8±99.6)°, P=0.001]、脂质斑块长度[(19.11±6.40) mm与(14.72±9.30) mm, P=0.035]均较未行PCI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OCT指导的PCI组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25%和未行PCI患者发生率5.0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17)。 结论:根据OCT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评估,发现临界病变中管腔面积越小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同时也发现具有大脂质池的易损斑块更多地进行了介入治疗,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决策更多依赖于斑块组织特征,而不仅仅是MLA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74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原发性IgAN的患者资料,并根据肾活检时基线肾功能(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A组[eGFR≥90 ml·min -1·(1.73 m 2) -1]、B组[eGFR 61~89 ml·min -1·(1.73 m 2) -1]和C组[eGFR≤60 ml·min -1·(1.73 m 2) -1],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肾脏累积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74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性325例(43.8%),女性417例(56.2%),肾活检时中位病程为6(1,24)个月,中位年龄为36岁(18~68岁),其中A组394例(53.1%)、B组203例(27.4%)和C组145例(19.5%)。随着基线肾功能水平降低,患者合并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的比例及尿蛋白量、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而肉眼血尿发作史的比例和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明显降低(均 P<0.05)。在病理资料比较中,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球性硬化、肾小动脉管壁增厚及玻璃样变、Lee氏分级Ⅳ和Ⅴ级的比例随着基线肾功能下降而增加(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随着基线肾功能下降,肾脏累积生存率呈现下降趋势(Log-rank检验 χ2=88.51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起病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HR=2.399,95% CI 1.054~5.459, P=0.037)、高血压( HR=1.806,95% CI 1.071~3.048, P=0.027)、基线肾功能下降(以A组为参照,B组: HR=2.383,95% CI 1.053~5.392, P=0.037;C组: HR=6.878,95% CI 3.074~15.393, P<0.001)、病理表现为伴IgG沉积( HR=2.224,95% CI 1.384~3.574, P=0.001)、球性硬化( HR=2.075,95% CI 1.230~3.501, P=0.006)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IgAN患者基线肾功能水平可用于预测患者临床和肾脏病理损伤程度,起病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基线肾功能下降、伴IgG沉积、球性硬化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浆凝血因子VIII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改变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VIII(factor VIII,FVIII)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的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的血浆FVIII预测IgAN预后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FVIII组(FVIII>140.50%)和低FVIII组(FVIII≤140.50%),比较两组患者肾活检时基线临床参数的差异。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30%或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方程法分析血浆FVIII水平对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93例IgAN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5.15(33.77,36.76)个月,12例(12.90%)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高FVIII组患者年龄、血肌酐、尿素氮、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24 h尿蛋白量、蛋白C、蛋白S和eGFR下降速率高于低FVIII组(均 P<0.05);eGFR、血白蛋白、中位随访时间低于低FVIII组(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FVIII组比较,高FVIII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降低( χ2=5.635, P=0.018)。在校正收缩压、eGFR、尿蛋白、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浆FVIII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HR=4.147,95% CI 1.055~16.308, P=0.042)。 结论:血浆FVIII水平与IgAN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相关,高血浆FVIII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IgA肾病伴不同类型血脂异常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对儿童IgA肾病(IgAN)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病中心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儿资料。按血脂是否正常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按临床分类将血脂异常组分为以下4组: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gAN患儿252例,男169例,女83例,男/女比为2.04∶1,年龄为(9.3±3.1)岁,34.5%的IgAN患儿伴有高血压;其中血脂异常组170例(67.5%),血脂正常组82例(32.5%);按临床分类将血脂异常组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58例,23.0%)、高三酰甘油血症组(16例,6.3%)、混合性高脂血症组(77例,30.6%)及低HDL-C血症组(19例,7.5%)。血脂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伴高血压的比例、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尿蛋白量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均 P<0.05),血清白蛋白、血IgA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低于血脂正常组(均 P<0.05)。慢性肾脏病(CKD)1期和CKD 2~5期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比例分别为65.0%和84.4%,血脂异常组中CKD 2~5期所占比例高于血脂正常组( P<0.05)。血脂异常组Lee氏病理分级Ⅲ~V级所占比例高于血脂正常组( P<0.01)。牛津病理分型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组中M1(>50%肾小球系膜区出现系膜细胞增生)和E1(有毛细血管内增生)所占比例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均 P<0.05),两组在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及新月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类型血脂异常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中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及尿蛋白量均高于其他血脂异常组(均 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其他血脂异常组( P<0.01)。牛津病理分型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组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中E1所占比例较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 OR=2.734,95% CI 1.327~5.632, P=0.006)和低血清白蛋白( OR=0.838, 95% CI 0.791~0.889, P<0.001)是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中心67.5%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构改变较血脂正常患儿严重,且以伴发混合性高脂血症的IgAN患儿更为明显。伴高血压及低血清白蛋白是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腺癌细胞外泌体微小RNA-210-3p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0-3p对胰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集GSE43796筛选胰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微小RNA,于胰腺癌细胞系及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胰腺癌与癌旁组织( n=22)标本中验证。同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特征及血管生成相关性。然后,将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mimic NC、miR-210-3p mimic组,检测血管生成能力。接着将高表达miR-210-3p胰腺癌细胞外泌体与HUVECs共培养,分为空白组、PANC-1 Exos、CFPAC-1 Exos、HPDE6-C7 Exos组,检测对HUVECs血管生成及对miR-210-3p表达的影响。单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Two-way ANOVA方法统计分析。 结果:数据集GSE43796中miR-210在胰腺癌高表达,其中miR-210-3p在PANC-1、CFPAC-1中表达高于HPDE6-C7组(2.37±0.37、2.34±0.29比1.02±0.25, t=5.317、5.544, P<0.05),胰腺癌组高于癌旁组(6.99±2.31, t=2.592, P<0.05),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相关( P<0.05),且与血管生成相关分子VEGFA、ANG、ANGPTL4表达呈正相关( r=0.519、0.274、0.258, P<0.001)。HUVECs中过表达miR-210-3p后小管形成能力在miR-210-3p mimic组高于mimic NC组,小管节点数(112.2±20.5比26.4±10.2, t=8.912, P<0.001)、增殖(1.812±0.100比1.364±0.184、 t=5.303、 P<0.001)与迁移(737.8±131.3比545.5±77.5、 t=3.091、 P<0.05)。PANC-1、CFPAC-1外泌体使HUVECs小管形成能力增强及miR-210-3p表达增加,在PANC-1 Exo、CFPAC-1 Exo组高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小管节点数(192.80±28.32、200.40±36.02比134.40±34.09, t=2.975、2.946, P<0.05)、增殖(1.764±0.077、1.904±0.068比0.981±0.094, t=23.420、26.450, P<0.001)与迁移(544.20±77.44、615.20±94.62比301.50±91.16, t=4.970、5.848, P<0.001),miR-210-3p表达(2.56±0.38、1.92±0.22比1.03±0.29, t=5.560、4.230, P<0.05)。而HPDE6-C7外泌体对HUVECs小管形成无明显作用,HPDE6-C7 Exo组比PBS组,小管节点数(145.40±33.71比134.40±34.09, t=0.513, P>0.05)、增殖(1.206±0.086比0.981±0.094, t=6.667, P<0.001)与迁移(374.80±101.10比301.50±91.16, t=1.320, P>0.05),miR-210-3p表达(1.52±0.16比1.03±0.29, t=2.100, P>0.05)。 结论:胰腺癌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0-3p促进血管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