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调控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Med1)对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J品系来源的Med1 flox/flox小鼠与K14-Cre小鼠交配,通过Cre-Loxp系统获得Med1表皮特异性敲除小鼠,即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敲除组),不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即为对照组,每组3只,共同饲养8周左右行背部脱毛实验,连续12 d观察毛发再生情况。12 d后,处死两组小鼠并切取其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毛发角蛋白基因、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的表达。制备小鼠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皮肤毛囊隆突部位干细胞数量。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脱毛后0 ~ 12 d,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小鼠脱毛区皮肤毛发再生延迟。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敲除组脱毛皮肤组织中毛发角蛋白基因Ha1、Krt2-16及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S100a3、Dlx3、Tubb3和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Lhx2、Sox9、Nfatc1 mRNA相对表达量(22.09 ± 12.32、2.07 ± 0.20、0.02 ± 0.01、12.36 ± 2.12、1.75 ± 0.46、0.39 ± 0.02、4.42 ± 0.76、0.44 ± 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53 ± 9.46、7.76 ± 0.49、0.05 ± 0.01、26.16 ± 2.96、2.60 ± 0.14、0.71 ± 0.09、11.93 ± 0.42、0.75 ± 0.04; t值分别为5.40、18.64、3.89、6.57、3.04、6.10、15.03、6.18,均 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论在脱毛还是未脱毛皮肤组织中,敲除组毛囊隆突部位CD34 +K15 +毛囊干细胞数量均远低于对照组。 结论:Med1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下游基因及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Sox9、Nfatc1、Lhx2的表达,减少毛囊干细胞数量,导致毛囊分化障碍,毛发再生延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基于新冠肺炎救治探讨"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的应用规律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应用规律及效果,为有效治疗及预防重症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基础疾病、临床分型、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关键指标,评价"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应用规律及效果。结果:2020年以L型新冠病毒株为主,2021年以德尔塔变异株为主,2022年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轻型病例比例也在2022年最高,>65岁年龄组患者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比例最高。纳入的150例患者,"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方案中干扰素使用率最高(100.0%);2022年维生素C、干扰素和胸腺肽联合使用率最高;>65岁年龄组75.0%存在基础疾病,也是"四素一肽两移植"使用比例最高的年龄组。与轻型患者相比,随着严重程度增加新冠肺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均显著增加。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均出现了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40.0%的重型患者在入院3 d内出现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危重型患者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或持续降低,采用调节免疫的"四素一肽两移植"的方法可有效挽救危重型患者的生命。新冠病毒感染的所有病例中,51.3%为无症状感染者,其次以呼吸道症状(48.7%)和肺部病变(38.0%)为主。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和肝功能异常患者。该集束化治疗促进各种临床分型患者CD4 +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明显增加;成人患者治疗后随着病毒转阴,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抑制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Treg)和感染相关的CC趋化因子受体10 +(CCR10 +)Treg细胞比例减少,轻型患者变化幅度更大、下降更快。 结论:高龄伴基础疾病是新冠肺炎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精细治疗可改善其淋巴细胞构成比例和器官功能,可控制重症发生发展并延长生命;除CD4 + T细胞比例,M1型巨噬细胞、总Treg细胞和CCR10 +Treg细胞比例也可用于判断成人患者病情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维生素D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在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参与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在感染性疾病中,维生素D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来发挥对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作用,也可通过介导抗菌肽的表达来发挥杀菌作用。本文简要介绍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多维元素片(29)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1例29岁女性患者因准备怀孕服用多维元素片(29)(每片含碘150 μg)近1年。孕前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游离甲状腺素(FT 4)23.2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5.56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10 mU/L。遵医嘱立即停用多维元素片(29)。停用该药5 d后复查甲状腺功能仍异常,FT 4 21.2 pmol/L,FT 3 5.39 pmol/L,TSH 0.08 mU/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0.3 U/L;停药59 d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FT 4 16.35 pmol/L,FT 3 4.97 pmol/L,TSH 2.36 mU/L,考虑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为多维元素片(29)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影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预后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究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初发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2年至201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以ATD治疗的初发Graves病患者285例。121例患者ATD治疗达到标准后停药并完成2年随访,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与缓解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线和停药时血清学指标与甲状腺彩超。 Cox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Graves病复发相关性。 结果:65例患者停药后2年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患者存在Graves病遗传史和较高基线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特征。Graves病家族史、基线时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 ≥18.1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 4, ≥49.8 pmol/L)和TRAb(≥16.1 mIU/mL)水平、较大甲状腺肿(Ⅱ~Ⅲ度)和甲状腺体积(≥28.6 cm 3)、高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峰速(STA-PV, ≥0.6 m/s)及停药时较高的TRAb水平(≥0.8 mIU/mL)与Graves病复发显著相关。基线时25-羟维生素D(≥14.7 ng/mL)和停药时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4 μIU/mL)较高可降低复发风险。 结论:Graves病家族史,治疗前重度Graves病临床表现、甲状腺血清学指标以及影像学特征均增加Graves病复发风险。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初发患者,需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停ATD时,建议将TRAb维持在正常偏低水平,TSH控制在1.4 μIU/mL至正常范围上限,以降低Graves病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成人乳糜泻患者37例血清和肠黏膜维生素D代谢水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十二指肠降部组织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情况,以及25(OH)D、VDR与乳糜泻相关临床特征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断为乳糜泻的37例患者(乳糜泻组),同期按性别、年龄、民族1∶1匹配选择37例因出现疑似乳糜泻症状而就诊并经筛查排除乳糜泻诊断的患者(非乳糜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征,包括有无腹泻、骨密度、Marsh分级等。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十二指肠降部组织VDR表达情况(分为高表达、低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和VDR高表达患者占比均低于非乳糜泻组[(12.40±8.93) μg/L比(16.78±7.09) μg/L、45.9%(17/37)比75.7%(28/37)],腹泻患者占比高于非乳糜泻组[45.9%(17/37)比21.6%(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2, χ2=6.86、4.89;均 P<0.05)。乳糜泻组、非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均与本组十二指肠降部组织VDR表达呈正相关( r=0.75、0.64,均 P<0.001),与腹泻症状均无关(均 P>0.05)。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与其骨密度呈正相关( r=0.48, P=0.017),非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与其骨密度亦呈正相关( r=0.93, P<0.001)。乳糜泻组十二指肠降部VDR表达水平与其Marsh分级呈负相关( r=-0.36, P=0.031),非乳糜泻组VDR表达水平与其Marsh分级无关( P>0.05)。 结论:成人乳糜泻患者血清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均存在维生素D代谢失衡,且与患者骨质疏松和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有关,建议乳糜泻患者接受调节维生素D代谢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观察帕立骨化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对非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VDRA)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拟钙剂或不愿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根据血液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三个组别:A组(300 pg/mL≤iPTH<600 pg/mL)、B组(600 pg/mL≤iPTH<800 pg/mL)、C组(iPTH≥ 800 pg/mL)。根据体重给予不同剂量的静脉帕立骨化醇注射液,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初始使用1个月以及达到帕立骨化醇维持剂量时,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骨痛、瘙痒、疲乏等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初始治疗1个月,iPTH达标率为51.8%(29/56),达到帕立骨化醇注射液维持治疗剂量百分比为57.1%(32/56)。患者初始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iPTH水平显著下降[(718.76±457.56)pg/mL vs.(956.68±375.61)pg/mL, P<0.001],血钙、血磷以及钙磷乘积无明显改变[(2.28±0.23)mmol/L vs.(2.23±0.27)mmol/L,(2.15±0.49)mmol/L vs.(2.29±0.48)mmol/L,(58.49±17.71)mg 2/dl 2 vs.(62.90±13.93)mg 2/dl 2, P>0.05]。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的患者,维持治疗与初始治疗相比,iPTH水平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4.82±221.23)pg/mL vs.(517.55±325.77)pg/mL, P>0.05],血钙、血磷以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0.20)mmol/L vs.(2.31±0.24)mmol/L,(2.13±0.44)mmol/L vs.(2.00±0.42)mmol/L,(61.24±12.25)mg 2/dl 2 vs.(55.76±15.66)mg 2/dl 2, P>0.05]。 结论:帕立骨化醇对非选择性VDRA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拟钙剂或不愿手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有较好的疗效,明显缓解患者骨痛、瘙痒、疲乏等症状,显著降低iPTH水平,且不增加高钙血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维生素D受体ApaⅠ和BsmⅠ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风险探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ApaⅠ和Bsm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风险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的98例BPPV患者作为BPPV组,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ELP)检测ApaⅠ(rs7975232)和BsmⅠ(rs1544410)基因多态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发病影响因素。结果:BPPV组中的总胆固醇和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BPPV组和对照组的ApaⅠ、BsmⅠ基因分布的实际值和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PPV组和对照组的ApaⅠ、BsmⅠ基因型稳定,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paⅠ和BsmⅠ基因分布结果显示,BPPV组和对照组ApaⅠ基因rs7975232分布和BsmⅠ基因rs1544410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总胆固醇、血尿酸、rs7975232CC型、rs7975232AA型、rs1544410 CC型、rs1544410 CT型是发生BPPV的危险因素。 结论:维生素D基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基因多态性ApaⅠ rs7975232、BsmⅠ基因rs1544410与BPPV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paⅠrs7975232中CC型、AA型和rs1544410 CC型、CT型人群比较容易发生BPP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维生素D类似物通过激活VDR/GPX4通路改善小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研究维生素D类似物paricalcitol激活维生素D受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VDR/GPX4)通路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潮气量(HVT)致VILI模型组(HVT组)、paricalcitol对照组(P组)和paricalcitol预处理组(P+HVT组),每组6只。给予小鼠气管插管,按40 mL/kg的潮气量通气制备VILI模型;对照组仅气管插管,不予通气。P+HVT组小鼠于制模前1周腹腔注射paricalcitol 0.2 μg/kg,每日1次;P组仅在实验前1周腹腔注射paricalcitol 0.2 μg/kg,每日1次。通气4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通过肺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肺损伤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DR、GPX4的表达;采用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HVT通气4 h后小鼠出现明显肺损伤,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肺损伤评分和肺W/D比值明显升高〔肺损伤评分(分):0.430±0.035比0.097±0.025,肺W/D比值:4.860±0.337比3.653±0.332,均 P<0.05〕,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且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nmol/g:212.420±8.757比97.073±5.308, P<0.05),GSH含量及VDR、GPX4的蛋白表达和免疫组化评分(IRS)明显降低〔GSH(μg/g):44.229±1.690比70.840±0.781;VDR蛋白(VDR/GAPDH):0.518±0.029比0.762±0.081,GPX4蛋白(GPX4/GAPDH):0.452±0.032比0.649±0.034;IRS评分(分):VDR为4.168±0.408比10.167±0.408,GPX4为4.333±1.033比10.333±0.516;均 P<0.05〕。给予paricalcitol激活VDR后,与HVT组相比,P+HVT组小鼠肺损伤明显改善,表现为肺损伤评分和肺W/D比值明显降低〔肺损伤评分(分):0.220±0.036比0.430±0.035,肺W/D比值:4.015±0.074比4.860±0.337,均 P<0.05〕,胶原纤维沉积减少,且肺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nmol/g:123.840±8.082比212.420±8.757, P<0.05),GSH含量及VDR、GPX4的蛋白表达和IRS评分明显上调〔GSH(μg/g):63.094±0.992比44.229±1.690;VDR蛋白(VDR/GAPDH):0.713±0.056比0.518±0.029,GPX4蛋白(GPX4/GAPDH):0.605±0.008比0.452±0.032;IRS评分(分):VDR为9.000±0.632比4.168±0.408,GPX4为8.833±0.408比4.333±1.033;均 P<0.05〕。 结论:维生素D类似物paricalcitol可通过激活VDR/GPX4通路改善肺组织氧化还原失衡,从而减轻VI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影响儿童流感临床结局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流感易感性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甲型流感患儿172例(研究组)和健康儿童88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25-羟基维生素D(25-OH-D)试剂盒检测血清25-OH-D水平。根据临床表现将研究组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选取VDR基因的4个候选位点ApaI、TaqI、FokI和BsmI,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各组VDR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流感患儿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109.65±4.35)nmol/L]相比,研究组血清25-OH-D水平较低[轻症组(73.55±2.46)nmol/L,重症组(45.59±4.62)nmol/L,危重症组(33.65±3.87)nmol/L, P<0.05];研究组ApaI位点基因型AA、Aa及等位基因A(分别为51.74%、22.67%和63.08%)和FokI位点基因型FF、Ff及等位基因F(分别为41.86%、34.88%和59.30%)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依次分别为11.36%、14.77%、18.75%、10.23%、13.64%和17.05%)( P<0.05)。重症组ApaI位点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Aa(分别为63.70%、43.84%和28.76%)的占比显著高于轻症组(分别为47.37%、35.09%和24.56%)( P<0.05);危重症组ApaI位点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Aa(分别为92.86%、88.10%和49.52%)占比显著高于重症组( P<0.05)。血清25-OH-D<50 nmol/L( OR=5.087,95% CI 3.114-5.648)、ApaI位点基因型AA( OR=4.011,95% CI 1.217-18.624)和Aa( OR=3.839,95% CI 2.483-1.456)、 FokI位点基因型FF( OR=4.112,95% CI 3.215-20.775)和Ff( OR=4.591,95% CI 0.032-10.936)是儿童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血清25-OH-D缺乏与儿童流感的发生有关,VDR基因ApaI位点基因型AA、Aa和FokI位点基因型FF、Ff可增加儿童流感易感风险,ApaI位点等位基因A及基因型AA、Aa与流感的病情严重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