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医奋斗史:阴道助产器械的诞生与发展(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胎头吸引术是利用负压作用使胎头吸引器吸附在胎儿头部,通过牵引吸引器,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胎头吸引器由吸引杯、吸引管和负压吸引装置三部分组成。目前常用的胎头吸引器有金属锥形、金属牛角形、金属扁圆形及硅胶喇叭形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及神经重建的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分为颈 5-颈 6损伤的Erb型、颈 5-颈 6-颈 7损伤的扩展Erb型,颈 5-胸 1损伤的全臂丛型。体重≥4 kg、肩难产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是产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产瘫的定性诊断——1月龄时运动单位电位可引出提示损伤神经根的预后良好。脊髓CT造影、MR脊髓成像和高分辨率MR成像的敏感度分别为0.73、0.68和0.75,特异性分别为0.96、0.97和0.83。约20%产瘫需要神经手术探查。手术指征为3月龄时无屈肘动作改善。创伤性神经瘤应切除并重建臂丛。上中干臂丛神经重建的最终疗效评定为术后4年,全臂丛为术后8年。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Mallet评分,肘关节采用Gilbert评分,手功能采用Raimondi分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头吸引器复位新生儿颅骨大面积凹陷性骨折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器复位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 年7 月治疗的1 例颅骨大面积凹陷性骨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新生儿,女性,经剖宫产娩出后随即发现颅骨大面积凹陷性骨折,10 h后经胎头吸引器负压吸引复位,术后复查复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胎头吸引器负压吸引治疗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安全可靠,可为同类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0例经第二产程中评估可以阴道助产的孕妇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研究组采用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产程、助产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助产操作时间为(9.23±0.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4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75.23±7.83)min、(17.73±2.17)h,与对照组的(76.19±8.02)min、(17.29±2.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及出生后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都是有效的阴道助产方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从而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荐,但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的操作较为简便,能旋转胎头,对产妇产道的损伤较小,临床医生更易操作及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胎儿头围、腹围和产程进展角建立简单模型对阴道助产术难度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胎儿头围、腹围和产程进展角(angle of progression,AOP)预测阴道助产术(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难度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22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行阴道助产术的足月单胎初产妇共64例.收集孕妇入院后的临床资料,超声测量胎儿头围和腹围,助产前采用经会阴超声测量AOP(宫缩间期和宫缩期AOP均值分别记为AOP1、AOP2).按助产结局分组,有下列1种及以上情况纳入困难或失败组(A组):需要3次及以上牵引;中途更换助产器械后助产牵引成功(胎头吸引术失败转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失败转剖宫产终止妊娠;术者主观评估助产失败可能性高,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产伤;会阴Ⅲ度或Ⅳ裂伤.其余纳入成功且容易组(B组).将胎儿头围、腹围、AOP1和AOP2进行不同组合建立4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4个模型对助产难度的区分度,选出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者.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最优模型的校准度,并利用Bootstrap重复取样(1000次)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组间阴道指检胎头位置、末次牵引时长、末次牵引不同初始牵引方向占比、胎儿腹围、AOP1、AOP2、脐动脉血气pH值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纳入胎儿头围、胎儿腹围、AOP1和AOP2建立的模型AUC最大(AUC=0.917,95%CI:0.821~0.972,Z=11.676,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x2=5.873,P=0.661,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良好.内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联合应用胎儿头围、腹围、AOP1和AOP2建立的简单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阴道助产术难度,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胎头吸引器对初产妇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器对初产妇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损伤的影响,分析胎头吸引器助产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采用胎头吸引器助产的75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采用产钳助产的阴道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产程、出血情况、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损伤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阴道壁裂伤率、宫颈裂伤率、产后出血率、会阴水肿、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头皮下血肿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在操作时间、产程、新生儿出生后l、5、10 min的Apgar评分、面部损伤、转科率、NHB、HIE以及新生儿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吸引器能够显著减少初产妇阴道分娩的软产道损伤,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但其会增加新生儿头皮下血肿和NHB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在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待产的产妇80例临床完整资料,根据是否使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进行助产,对照组行无阴道助产分娩,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新生儿产伤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对照组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发生率、剖宫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用于产妇阴道助产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硅橡胶胎头吸引器的研制及临床试用160例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废吸乳器橡皮球制作胎头吸引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胎头吸引器的商榷(附12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