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儿结局。结果:(1)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8岁(范围:26~33岁);主诉为腹痛3例(其中2例伴有盆腹腔巨大肿块并多发转移),咳嗽2例(其中1例伴上腔静脉闭塞综合征),面部肿痛1例,食欲差并发现上腹部肿物1例;自出现症状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30 d(范围:15~188 d)。(2)孕期仅3例明确诊断,分别为右鼻前庭区肿块活检1例、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1例、肺穿刺活检1例,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为NHL;1例为孕期行骨髓穿刺,疑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于剖宫产术后37 d因脾脏明显肿大伴腹胀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余3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病灶活检或部分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NHL。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脾边缘区淋巴瘤1例,鼻腔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分期:Ⅱ期1例,Ⅳ期6例。6例晚孕期终止妊娠患者中,4例分娩后胎盘送病理检查,其中1例肿瘤转移至胎盘。(3)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中期引产1例;晚孕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5例,均为早产;足月产钳助产1例。6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终止妊娠后5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治疗),1例接受化疗+鼻咽部放疗,这6例患者随访期内(随访至2022年10月)均无复发;另1例为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剖宫产术后1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合并NHL孕期诊断困难,需重视孕妇主诉,积极进行相关检查,当病变累及多器官时,需考虑淋巴瘤可能。妊娠合并NHL对化疗敏感,即使为晚期患者,经规范化治疗仍能获得良好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灶未明的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原发灶未明的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等生殖道部位未见病变。患者女,33岁。因胆囊结石手术发现肺部巨大占位行肺叶切除。镜下肿瘤细胞呈单一的嗜酸性上皮样形态,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18、p63、p40、GATA3弥漫阳性,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D10部分阳性,CK5/6、CD146、抑制素、人胎盘泌乳素、胎盘碱性磷酸酶局灶阳性,波形蛋白、SALL4、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该肿瘤属于比较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且对化疗不敏感,因此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因其罕见性且容易误诊为肺鳞状细胞癌,临床需要加强对其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同期本院产科分娩65 96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6 596。10例中,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ent fetus,PHMCF)分别为4例和6例。10例患者年龄(30.9±4.1)岁,范围为26~35岁;妊娠2.5(1~4)次。9例在22周 +3(12周 +3~32周 +3)发现,1例于孕9周 +发现。(2)6例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3例出现妊娠呕吐,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发生重度二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10例血清β-hCG最高值为139 935(16 990~546 033)U/L,其中CHMCF和PHMCF患者分别为212 500(200 000~546 033)U/L和60 768(16 990~225 000)U/L。(4)5例超声提示胎盘蜂窝状暗区,2例超声仅提示胎盘增厚,1例B超示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胸部CT见左肺下叶多个转移瘤、肺部MRI提示左侧肺部胸膜壁多个结节、盆腔MRI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1例超声提示胎盘水泡样,1例超声提示胎儿腹壁连续中断、可见包块、其内可见胃泡、肝脏、部分肠管回声以及脐膨出,1例为胚胎停育。(5)1例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发现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为arr[hg19](1-22)×2。其余病例拒绝产前诊断。(6)10例患者中,3例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2例行药物流产+清宫术,2例发生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妊娠物可见胎儿及葡萄胎样组织,1例葡萄胎局部侵犯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孕妇左下肺转移瘤行剖宫取胎术,1例孕33周 +4发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获得两早产儿;4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免疫组织化学P57(-),6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7)10例患者按葡萄胎术后随访,2例CHMCF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并予以化疗,8例未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 结论:产前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后,应立即鉴别PHMCF或CHMCF。CHMCF可能存在更高的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风险,是否继续妊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PHMCF患者胎儿畸形或胎儿丢失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FDP2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转录因子二聚化配体2(transcription factor dimerization partner 2,TFDP2)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产妇30例(子痫前期组),及同期在本院剖宫产分娩的健康正常产妇30例(对照组)的胎盘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FDP2在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2组胎盘组织中TFDP2 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取合体滋养细胞BeWo细胞,转染小干扰RNA敲降TFDP2,利用蛋白质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凋亡相关指标——B细胞淋巴瘤2蛋白(B cell lymphom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及其mRNA的改变,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凋亡细胞数量的改变,并探索相关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TFDP2主要表达于对照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中。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中TFDP2的表达量在mRNA水平(0.722±0.239与1.000±0.348, t=3.61, P=0.001)和蛋白水平(0.728±0.185与1.000±0.206, t=2.41, P=0.037)均低于对照组。与未敲降TFDP2比较,在BeWo细胞中敲降TFDP2,凋亡指标Bax/Bcl2比值升高(mRNA:1.755±0.452与1.000±0.279, t=3.48, P=0.006;蛋白:3.206±0.922与1.000±0.290, t=3.95, P=0.017),每个视野中凋亡细胞数量升高[(4.556±1.740)与(2.444±1.130)个, t=3.05, P=0.008],总凋亡细胞比例升高[(21.37±1.66)%与(12.61±0.38)%, t=8.92, P=0.001],BeWo细胞质中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的Thr197位点磷酸化活性降低(0.466±0.035与1.000±0.075, t=11.19, P<0.001),细胞核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降低(0.250±0.093与1.000±0.269, t=4.57, P=0.010)。 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中TFDP2的表达降低,可能通过抑制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促进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胎盘内绒毛膜癌合并胎儿转移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胎盘内绒毛膜癌(IC)是指发生于妊娠期胎盘部位的绒毛膜癌,是妊娠期绒毛膜癌的罕见亚型,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描述了1例确诊为IC合并胎儿肠道转移的病例,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建议对IC不合并转移者随访观察;对IC合并转移者早期积极化疗,以获得长期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小RNA-216a-5p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层细胞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6a-5p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层HTR-8/SVneo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28例GDM孕妇(GDM组)和2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将体外培养HTR-8/SVneo细胞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模拟物(mimics)-NC组(转染mimics-NC)和miR-216a-5p mimics组(转染miR-216a-5p mimi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胎盘组织和各组HTR-8/SVneo细胞中miR-216a-5p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TR-8/SVneo细胞侵袭和迁移,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TR-8/SVneo细胞中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E盒结合蛋白-1(ZEB1)和N-钙黏附分子(N-cadherin)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6a-5p和ZEB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216a-5p在GDM组胎盘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2.86±0.35 vs 0.96±0.07, P<0.05);与mimics-NC组比较,miR-216a-5p mimics组细胞中miR-216a-5p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01±0.08)vs(22.48±3.26),(0.25±0.03)vs(0.68±0.05)],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和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ZE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106.83±9.35)vs(59.16±5.28),(205.48±18.25)vs(87.32±6.50),(0.65±0.05)vs(0.35±0.02),(0.55±0.04)vs(0.32±0.03),(0.50±0.03)vs(0.36±0.02)](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miR-216a-5p可与ZEB1靶向结合。 结论:miR-216a-5p在GDM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靶向调控ZEB1表达抑制滋养层HTR-8/SVneo细胞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双胎早产儿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胎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HB)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CCHB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病例回顾:37岁无症状孕妇,孕23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双胎心率下降,房室传导阻滞,母亲完善检查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人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及羟氯喹等治疗后,孕31周胎儿超声心动图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孕32 +3周因先兆早产行剖宫产,双胎自身抗体筛查均示抗核抗体(ANA)弱阳性,Ro60及Ro52阳性,24 h Holter均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宝一对症治疗后出院时体质量增加至2 200 g,但仍为CCHB(心室率80~90次/min),宝二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最终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中文文献2例,英文文献9例,其中9例为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SSA)/Ro和抗干燥综合征抗体B(SSB)/La相关的CCHB,2例为特发性CCHB。 结论:胎盘转移SSA或SSB是双胎发生CCHB的重要机制,其他因素可能也参与其发病进程。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尽人意,大多患儿需要起搏治疗,早期诊断和产前管理可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并绒毛膜癌分化的高级别子宫内膜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77岁。阴道不规则出血8个月余;腹部CT示子宫颈及宫腔占位性病变,恶性可能。术后标本镜下呈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及绒毛膜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高级别子宫内膜癌及绒癌成分均呈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p53弥漫强阳性;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成分:PAX8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阴性,p16阳性,WT1阴性;绒毛膜癌成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ATA3阳性,p40弱阳性,SALL4阳性,人类胎盘催乳素部分阳性,MUC4阳性。二代测序提示2种成分共有高级别子宫内膜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并有一致的突变位点,包括ARID1A、PIK3R1、MRE11A、TP53、SMARCA4和RNF43,且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均相似。合并绒毛膜癌分化的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极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转移率以及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可呈现多种组织学表现,应增加对此肿瘤的认识,以便能精准诊治,使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胎盘样转形3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胎盘样转形(P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以及过度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3例PTL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PT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4、46、50岁。3例患者均有吸烟史。影像学显示为囊性或囊实性病灶。形态学均为类似于胎盘的绒毛状结构,包含致密绒毛状结构及水肿绒毛状结构2种不同的形态。病例2术中冷冻切片中见病变由卵圆形的透明细胞组成,绒毛状结构不明显。免疫表型:表面被覆上皮广谱细胞角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D2-40弥漫阳性,间质成分CD10及波形蛋白阳性,CD34显示2类绒毛状结构的间质毛细血管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Menlan A、HMB45等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1%。3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患者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PT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在临床和影像表现上无明显特殊性。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识别2种不同类型的绒毛状结构,术中冷冻切片诊断该疾病较为困难,需要与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肺细胞糖瘤以及淋巴管肌瘤病等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胞学诊断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伴胸腔积液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中转移性胸腔积液的液基涂片及细胞蜡块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例术前胸腔积液,经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胸腔积液细胞涂片及细胞蜡块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分析容易误诊的原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9、20和32岁,平均年龄24岁。胸腔积液细胞涂片镜下示:数量不等的肿瘤细胞呈球团状、乳头状排列;肿瘤细胞大,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而深染,核质比增高,核膜不规则,可见明显小核仁;核染色质粗糙;胞质内多少不等的黏液样空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甲胎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SALL4、CD117均阳性,胎盘碱性磷酸酶、Glypican-3均2例阳性,Ki-67阳性指数均>80%。结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是一类临床罕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当患者术前发生胸腔积液时容易导致误诊,因此确诊需结合详细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胸腔积液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加做细胞蜡块及免疫标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