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I3K/Akt/Nrf2信号通路研究逍遥散拆方药队挥发油部位对脂多糖致抑郁样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模型,探究逍遥散拆方药队(柴胡、当归、薄荷,CDB)挥发油部位的抗抑郁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 C57BL/6J 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10mg/kg)组和CDB挥发油高、低剂量(73.6、36.8mg/kg)组.小鼠连续ig给药16d,给药第13~15天,ip 1mg/kg LPS(20mL/kg)建立模型.通过糖水偏好测试、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观察动物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尼氏小体数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海马CA3区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p-PI3K/PI3K、p-Akt/Akt、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SOD1、p-p65/p65、IL-1β、Iba-1蛋白表达.结果 CDB挥发油显著提高模型小鼠糖水偏好率(P<0.01),缩短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P<0.05、0.01);显著降低海马MDA水平(P<0.05),提高GSH水平及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P<0.01);显著增加小鼠海马CA3区尼氏小体平均荧光强度并抑制CA3区Iba-1表达(P<0.05、0.01);显著上调海马组织 BDNF、p-PI3K/PI3K、p-Akt/Akt、Nrf2、HO-1 和 SOD1 表达水平(P<0.05、0.01),抑制p-p65/p65、IL-1β、Iba-1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CDB挥发油能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水平并减轻神经炎症,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光照强度对荆芥生长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究光照强度对荆芥幼苗生长与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荆芥栽培技术、提高其药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生长 40 d后的荆芥幼苗,用不同光照强度(5 000~30 000 lx)处理,于处理后每隔 7 d进行形态特征测定,第 28 天时对荆芥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鲜重及干重进行测定,另外采用GC测定叶片中(-)-胡薄荷酮、(+)-薄荷酮和(+)-柠檬烯的含量.结果:25 000 lx下荆芥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及地上部分的鲜重和干重最大.不同光强下腺鳞直径和密度在光处理一定时间后有所差异,在第 28 天,25 000 lx下的腺鳞密度最大,为 6 个/mm2.在 5 000、10 000 和30 000 lx下荆芥清除活性氧主要依赖于SOD的作用,而在15 000、20 000 和25 000 lx下主要依赖于POD的作用.从光处理第 14 天开始,不同光强下荆芥叶片中 3 种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且在第 28 天,25 000 lx下含量最高.结论:荆芥幼苗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在 25 000 lx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且在光处理后期药效成分含量高.该研究为荆芥田间大规模生产及其药效成分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藿香腺鳞挥发油积累规律及其生物合成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挥发油作为藿香的药效成分,积累并储藏在腺鳞中.以胡薄荷酮型藿香的叶片为材料,对藿香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GC-MS检测分析腺鳞中的挥发油成分.同时采用qRT-PCR技术测定挥发油中单萜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藿香腺鳞的密度呈现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随着藿香叶片的不断生长,腺鳞中胡薄荷酮的相对含量由79.26%降至3.94%(89.97%~41.44%),而异薄荷酮的相对含量则由2.43%上升至77.87%(0.74%~51.01%),其他成分的变化相对不明显.单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薄荷酮、异薄荷酮的相对含量与胡薄荷酮还原酶(PR)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6,P<0.01).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藿香腺鳞内含物的主要成分的积累规律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规律,为藿香药材合适采收时期的确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并初步揭示藿香中以胡薄荷酮和异薄荷酮为主的单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为后续研究藿香中单萜类成分合成积累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多个特征成分"质-量"双标的荆芥穗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荆芥穗药材"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荆芥穗特征图谱,通过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胡薄荷酮"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荆芥穗药材优劣,即"量".采用HPLC技术建立荆芥穗对照药材的特征图谱,将其与供试药材图谱进行比对来辨别药材的真伪,即"质";采用内标物质对特征峰化学成分进行相对定量来区分药材的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11个共有色谱峰,鉴定出了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木犀草苷、橙皮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香叶木素、胡薄荷酮,各荆芥穗供试药材与荆芥穗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规定了荆芥穗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荆芥穗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柴胡舒肝丸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建立柴胡舒肝丸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柴胡舒肝丸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色谱柱为Shimadzu 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为氦气(纯度≥99.999%),流速为 1.0 mL/min,进样口温度为 250℃,进样量为 1μL,分流比为 20∶1,电子轰击离子源,轰击能量为 70 eV,离子源和传输线温度分别为 230,250℃,溶剂延迟时间为 4 min,数据扫描模式为全扫描,质荷比(m/z)为 55~55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共有峰指认,结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谱库检索及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名称,指明峰归属;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4 批样品有 47 个共有峰,鉴定化学成分 37 种(占总峰面积的 96%以上),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厚朴酚(12.25%)、薄荷酮(11.69%)、β-谷甾醇(8.66%)、十六烷酸(7.28%)等.14 批样品共聚为两类,其中编号为S5 和S6 的样品聚为Ⅰ类,编号为S1-S4 和S7-S14 的样品聚为Ⅱ类.结论 所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稳定、可靠,可用于柴胡舒肝丸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整体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HPLC-MS/MS法同时测定荆防颗粒中10种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荆防颗粒中胡薄荷酮、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阿魏酸、柚皮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8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3 mL/min;柱温 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10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5),平均加样回收率 96.7%~98.8%,RSD 0.9%~1.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荆防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挥发油GC特征图谱的黄连上清片(丸、胶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黄连上清片(丸、胶囊)的GC特征图谱,重点考察黄连上清片(丸、胶囊)中含挥发油组方药材连翘、薄荷、荆芥穗的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Agilient HP-5 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程序升温,分流比:5∶1,分流流量:5 mL·min-1,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50℃,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60℃,柱流量:1 mL·min-1.采用挥发油GC色谱特征图谱及特征峰指认结合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生产企业的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 56家生产企业192批样品的挥发油GC色谱特征图谱,指认连翘特征色谱峰α-蒎烯、β-蒎烯,薄荷特征色谱峰薄荷脑、薄荷酮,荆芥穗特征色谱峰胡薄荷酮,发现不同生产企业黄连上清片(丸)中挥发油成分GC色谱图差异较大,部分企业产品存在指标成分色谱峰缺失的情况.结论 建立的GC色谱特征图谱能反映产品质量状况,可用于黄连上清片(丸、胶囊)的质量评价和产品质量控制;部分生产企业生产的黄连上清片(丸、胶囊)中挥发油类有效成分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化二氧化硅固化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固化感冒清热颗粒(Ganmao Qingre Granules,GQG)中挥发油成分的球磨法制备工艺,优化工艺参数.方法 建立二氧化硅固化GQG挥发油中薄荷酮、L-薄荷醇、胡薄荷酮的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含量测定方法;以制成物的外观性状和薄荷酮、L-薄荷醇、胡薄荷酮的含量变化为评价指标,优选球磨罐材质;以薄荷酮、L-薄荷醇、胡薄荷酮的混合均匀度(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RSD)、吸附率及挥发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优选二氧化硅型号;采用 Box-Behnken 设计(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结合熵权法优化制备工艺,确定球磨罐填充率、球磨机转速、油料比以及球磨时间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建立工艺设计空间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建立的GC定测方法在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等试验均符合检测要求;球磨罐材质可选用玛瑙或氧化锆;普通型二氧化硅吸附效果较好;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设计空间为球磨罐填充率为64%~67%,球磨机转速为质反应因素,固定为400r/min,油料比为1∶1.1~1∶1.2,球磨时间为54~60min.结论 所建立的薄荷酮、L-薄荷醇、胡薄荷酮3种成分的GC测定方法能够满足检测要求,研究确定的二氧化硅固化GQG挥发油制备工艺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模式识别的荆芥穗炮制前后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测定荆芥穗炮制前后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比较炮制前后差异,为荆芥穗和荆芥穗炭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荆芥穗炮制前后样品进行测定,生成对照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对照品指认、方差分析、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荆芥穗炮制前后进行多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分别建立了荆芥穗和荆芥穗炭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 13 个共有峰,指认 4、9、11、13 号峰分别为木犀草苷、迷迭香酸、胡薄荷酮、木犀草素;相似度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相似度均大于 0.9,HCA、PCA、OPLS-DA结果可明显将荆芥穗和荆芥穗炭区分为 2 类,2、4、7~12 号峰是引起荆芥穗和荆芥穗炭间成分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指标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对荆芥穗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口腔溃疡系列制剂中冰片的定量检测和挥发性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口腔溃疡系列制剂(片剂和散剂)中冰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同时分析制剂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龙脑和异龙脑的含量,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和顶空进样器分析制剂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 异龙脑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111~1.4180μg,线性回归方程为Y=1.967 X+0.002,r=1.000(n=8),平均回收率为100.69%,RSD为3.42%(n=6);龙脑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172~2.2020μg,线性回归方程为Y=1.992 X+0.004,r=1.000(n=8),平均回收率为102.28%,RSD为3.01%(n=6).制剂中主要成分为龙脑和异龙脑,部分样品含有薄荷醇(相对含量14.62%)和胡薄荷酮(相对含量6.22%).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科学、简便、专属性较强,可有效控制制剂质量.个别样品中检出薄荷挥发油或提取物的色谱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