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后并发1 型糖尿病(ICIT1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以期提高对该罕见并发症的认识.方法:观察和分析1 例ICIT1D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转归情况,并检索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本例患者考虑为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诱发的 1 型糖尿病,起病迅速,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表现,低胰岛素C肽水平、胰岛素自身抗体阴性.经补液、降糖和纠酸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既往无糖尿病史,使用ICIs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是以DKA为首发表现时需高度警惕ICIT1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与免疫状态演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在不同时期的肠道功能、血清相关抗体、脾脏细胞因子谱表达与肠道菌群的演变。方法:取3~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8只,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C组,13只)和STZ组(15只)。STZ组连续5 d空腹腹腔注射STZ 50 mg·kg -1·d -1,NC组注射等体积溶剂。实验第3周测定随机血糖>16.7 mmol/L为建模成功,定义为基线水平,两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剩余小鼠观察4周,即实验第7周(实验终点)处死剩余小鼠。每周测量体重、随机血糖和每日饮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脾脏细胞因子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清相关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 +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对粪便进行16SrRNA菌群测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D4 +FoxP3 +Treg细胞、肠道菌群、各免疫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流式细胞术与ELISA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CD4 +FoxP3 +Treg、TGF-β、TNF-α、IFN-γ、IL-6、IL-17与血清ICA、IAA表达水平增加,脾脏IL-4、IL-10表达水平下降(均 P<0.05);在实验终点,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TNF-α、IFN-γ、IL-6,血清GADA、ICA与结肠ZO-1表达水平增加(均 P<0.05)。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TZ组乳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 P<0.05),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普雷沃菌属和颤螺菌属丰度明显上升(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杆菌属丰度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65, P<0.05),与TNF-α、IFN-γ、IL-6、IL-17和GADA水平呈负相关( r值-0.61~-0.58,均 P<0.05);颤螺菌属丰度与TGF-β、TNF-α、IL-6和IAA水平呈正相关( r值0.55~0.72,均 P<0.05),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r=-0.59, P<0.05)。 结论:多次低剂量STZ诱导的T1DM小鼠可能存在CD4 +Foxp3 +Treg及TGF-β介导的负性免疫调节和以增加结肠ZO-1表达的肠道调节,其中颤螺菌属与乳杆菌属丰度改变可能参与免疫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联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达标,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经过。患者为38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入院,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无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其空腹血糖(FPG)8.43 mmol/L,糖化血清白蛋白3.0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 1c)8.9 %,抗胰岛细胞抗体、抗酪氨酸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为阴性,体重指数(BMI)32.3 kg/m 2,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予以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体重下降,脂肪肝程度减轻,血脂谱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氯吡格雷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老年男性,因“发作性出汗、心悸22d”就诊,否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否认外源性胰岛素用药史,否认胰腺占位及手术史,有氯吡格雷服药史。多次查随机血浆葡萄糖<2.8 mmol/L,血清胰岛素>1 000 mIU/L,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DRB1*0403与0701,DQB1*0302与0202。停用氯吡格雷,调节饮食结构,口服阿卡波糖后低血糖症状逐渐缓解,出院5个月后复查血清胰岛素及C-肽明显下降,IAA转阴,遂停用阿卡波糖,减少进餐次数,发作性出汗及心悸未再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06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后合并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符合外源性胰岛素相关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EIAS)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结果:106例患者中84例(79.24%)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18例患者(16.98%)近期反复发生低血糖。精氨酸刺激试验显示胰岛素0 min基线值中位数73.40(23.07~146.75)μU/ml,胰岛素4 min/0 min比值中位数1.27(1.03~1.85),平均值1.72±1.47,胰岛素0 min(μU/ml)/C肽0 min(ng/ml)比值44.60(14.92~87.93),平均值81.92±130.93。以本院空腹胰岛素检测参考值2倍上限(49.8 μU/m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胰岛素蓄积组(胰岛素0 min基线值≥49.8 μU/ml)和胰岛素非蓄积组(胰岛素0 min基线值<49.8 μU/ml)。胰岛素蓄积组66例患者中14例(21.21%)发生低血糖,胰岛素非蓄积组40例患者中4例(10%)发生低血糖,胰岛素蓄积组的胰岛素4 min/0 min比值、胰岛素0 min/C肽0 min比值、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显著高于胰岛素非蓄积组( P<0.05)。在胰岛素蓄积组66例患者中,36例予更换胰岛素剂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口服药治疗组)的方案治疗后,2组治疗后的SDBG和L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 结论:随着外源性胰岛素蓄积的加重,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加,低血糖比例显著升高。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胰岛功能出现特征性改变,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峰值,呈现"高平"曲线,基线胰岛素/C肽比值水平显著升高。及时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后,EIAS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临床缓解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在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达标,最终停药,达到糖尿病缓解的诊治过程。患者为31岁男性,因“口干、多饮半个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其空腹血糖为11.76 mmol/L、餐后2 h血糖14.58 mmol/L;空腹C肽2.73 ng/ml,餐后2 h C肽3.52 ng/ml;糖化血红蛋白(HbA 1c)10.20%;尿葡萄糖3+,尿酮体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谷氨酸脱酶抗体均为阴性,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患者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采用“ABCD”评估方法确定该患者达到T2DM缓解基本条件,予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利拉鲁肽1.2 mg每日1次治疗9个月后血糖达标,后停药6个月血糖仍达标,实现糖尿病的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淋巴细胞激酶基因突变致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1型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B淋巴细胞激酶( BLK)基因突变致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1型( MODY11)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家系进行糖尿病调查。先证者,男,13岁,因"发现高血糖0.5年"入院,病初当地医院诊断为1型糖尿病。查体:身高169.2 cm,体质量65.5 kg,体质量指数22.9 kg/m 2,体型偏胖,无黑棘皮。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1.79 mmol/L,空腹胰岛素18.05 mmol/L,空腹C肽1.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0%,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均阴性。该家系连续4代共11例糖尿病患者,其中8例使用胰岛素治疗,3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先证者及其父母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 BLK基因第9外显子杂合突变(c.809C>T),导致氨基酸改变p.T270M (苏氨酸>蛋氨酸)。MODY临床容易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MODY11的病例较罕见,临床多表现为超重或肥胖,血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常需要胰岛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α-硫辛酸注射液致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9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0.6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停药18 h,患者于夜间突发冷汗,伴乏力、头晕和饥饿感。此后患者夜间反复出现发作性冷汗伴头晕、乏力,进食后可缓解,发作时末梢血糖为2.1 mmol/L。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清胰岛素>6 945 pmol/L,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胰岛素释放指数>29.00。诊断: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考虑与α-硫辛酸注射液有关。给予醋酸泼尼松10 mg口服、3次/d,3 d后夜间低血糖症状减轻,5 d后症状消失。此后,将醋酸泼尼松逐渐减量至1.25 mg/d,约1年7个月后停用。此间,患者胰岛素自身抗体转阴,血清胰岛素恢复正常,未再发生低血糖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ATA6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 GATA6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临床特征,并文献回顾 GATA6基因突变型糖尿病的病例特点。患者,男,16岁,诊断为1型糖尿病6年,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患者进行分析,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者 GATA6基因4号外显子存在c.1367G>A杂合突变,患者父母均未发现相同的变异,为自发性突变。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示部分胰腺发育不全、胆囊缺失。患者使用胰岛素期间频发低血糖,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考虑合并外源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上述结果为临床医师诊断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伴发多脏器受损提供思路,避免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质子泵抑制剂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自身抗体作用引起的一组低血糖综合征。本文报道1例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的IAS,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应用该类药物时患者若出现低血糖,需考虑到IAS发生的可能,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