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文献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例22岁胰腺假乳头状瘤女性患者,接受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个月空腹血糖值为5.7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不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肝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胰源性糖尿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致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53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2次/d,阿卡波糖50 mg口服、3次/d,用药13个月,但血糖控制不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示空腹,餐后1、2和3 h血糖分别为8.84、17.94、21.22和18.51 mmol/L;血胰岛素为109.5 mU/L;C肽为0.52 nmol/L;胰岛素自身抗体>175 U/ml。考虑为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停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改为口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脲。13 d后患者空腹血糖降至7.6 mmol/L。随访1年间,患者3次检测抗人胰岛素抗体均为阴性。考虑患者的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及其抑制剂SerpinB1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型糖尿病是与胰岛素功能障碍及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慢性炎症过程。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外陷阱(NETs),该结构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相关联。弹性蛋白酶抑制剂(SerpinB1)作为内源性分泌蛋白可以有效地抑制该结构对胰岛细胞功能及胰岛素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并且还有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NETs及其抑制剂SerpinB1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74岁女性多次发作性头晕、心悸、大汗,其中2次发作时静脉血糖分别为2.4 mmol/L、2.5 mmol/L时,C肽分别为6.79 μg/L、6.24 μg/l,胰岛素>1 500 mU/L,胰岛素原2 896 ng/L、2 989 ng/L;尿酮体(-),胰岛素自身抗体(IAA)>400 RU/ml,符合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症。患者有间断服用奥美拉唑用药史,无糖尿病病史,否认外源性胰岛素、磺脲类及含巯基药物用药史。根据体检和相关检查,结合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为HLA-DRB1 04∶03和用药史,考虑患者为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可能性大。停用奥美拉唑,调整饮食结构并加用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患者IAA水平降至36 RU/ml,空腹胰岛素降至131.7 mU/L;9个月后,患者IAA转阴,空腹胰岛素降至23.3 mU/L,未再发生低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ATA6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 GATA6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临床特征,并文献回顾 GATA6基因突变型糖尿病的病例特点。患者,男,16岁,诊断为1型糖尿病6年,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患者进行分析,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者 GATA6基因4号外显子存在c.1367G>A杂合突变,患者父母均未发现相同的变异,为自发性突变。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示部分胰腺发育不全、胆囊缺失。患者使用胰岛素期间频发低血糖,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考虑合并外源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上述结果为临床医师诊断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伴发多脏器受损提供思路,避免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内外分泌腺相互作用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对治疗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内外分泌腺来源于共同的前体,内外分泌细胞类型可发生相互转化。胰腺内外分泌部之间存在密切交流,一方的疾病会影响另一方的发生发展。一方面,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等外分泌疾病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糖尿病可减少外分泌腺体积并引起其功能障碍,增加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风险。内外分泌疾病相互影响的机制包括细胞数量减少、炎症浸润、激素分泌变化等。明确胰腺内外分泌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揭示糖尿病等内外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提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同时关注另一方疾病的进展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酮饮食改善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生酮饮食(KD)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db/db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3周后,分为正常喂养组(ND)、生酮饮食组(KD)、75%热量限制组(CR),另将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以标准饲料喂养。C、ND组自由进食标准饲料,KD组自由进食生酮饲料,CR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每日以ND组75%的热量进食标准饲料。不同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耐量及血β-羟丁酸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内胰岛的形态和结构;免疫荧光共染观察小鼠胰岛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饮食干预4周后,与ND组相比,KD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 P<0.05);KD组胰岛形态和结构较规整,胰岛细胞数量增加;胰腺免疫荧光共染显示KD恢复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排列及胰岛β/α细胞比例,恢复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等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 结论:KD可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改善糖耐量,可能与其能够恢复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逆转胰岛β细胞去(转)分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型糖尿病细胞疗法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型糖尿病(T1DM)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特异性免疫损伤而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进而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替代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虽能控制高血糖,但不能遏制胰岛功能进行性衰竭,无法有效阻止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细胞疗法基于T1DM病理生理特征,旨在通过胰岛β细胞替代或再生治疗保护甚至重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从而改善疾病进程与预后,是T1DM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围绕胰岛移植与多能干细胞在T1DM治疗中的研究现况及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NA甲基化修饰N6-甲基腺苷对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适应环境刺激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6-甲基腺苷(m6A)是最具代表性的可逆性mRNA甲基化修饰之一。m6A通过影响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激酶B-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的细胞周期和胰岛素分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近年来m6A及其甲基化调节蛋白对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Ⅱ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发生家系的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一个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恶性肿瘤复杂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筛选其候选致病/易感基因。方法: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T2DM合并恶性肿瘤复杂家系的11名成员进行DNA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候选致病/易感突变,并用Sanger测序对候选突变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共21人,其中11人诊断为T2DM,7人诊断为乳腺癌、胃癌、胰腺癌或脑瘤。对11名家系成员(7人诊断为T2DM,两人诊断为乳腺癌)进行了WES测序分析,筛选出6个候选糖尿病相关突变,其中功能丢失型(TOF)突变1个为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M亚家族成员1(TRPM1) c.G4240T p.E1414X;非LOF突变5个,涉及腺苷酸激酶7(AK7)、CROCC、溶质载体家族15成员1(SLC15A1)、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Teashirt锌指同源异型盒2(TSHZ2)基因。同时还筛选得到4个肿瘤相关遗传位点(rs3184504、rs1053338、rs11894115和rs11552449)。结论:TRPM1 c.G4240T变异可能是导致该家系糖尿病合并肿瘤发生的关键候选变异;而rs3184504、rs1053338、rs11894115和rs11552449遗传位点可能为该家系乳腺癌易感性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