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覆膜金属支架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FCMS治疗的22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FCMS首次置入成功率、FCMS二次置入成功率、FCMS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狭窄解除率、FCMS取出成功率,胆总管残端结石消失率、溶解率及清除率,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FCMS首次置入成功率为72.7%(16/22)、二次置入成功率为100.0%(6/6),FCMS留置92~205 d,中位时间176 d,术后未发生急性胰腺炎、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狭窄解除率为90.9%(20/22),FCMS取出成功率为100%(22/22),胰管结石消失率为68.2%(15/22),胰管结石溶解率为85.7%(6/7),胰管结石清除率为100%(7/7).随访16~50个月,胆总管残端结石复发率为4.5%(1/22),再次行ERCP成功取出结石.结论 FCMS治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安全、有效,在解除胆总管狭窄的同时可引起结石的溶解、消失,进而提高结石清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吲哚美辛栓联合胰管支架置入对术后胰腺炎高危人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栓联合胰管支架置入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高危人群相关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且存在胰腺炎高危风险的23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支架组(置入胰管支架,n=80)、吲哚美辛栓组(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n=78)、联合组(吲哚美辛栓联合胰管支架置入,n=76).比较 3 组手术前后相关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术后胰腺炎发生情况、重症胰腺炎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前3 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及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另两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另两组,CD8+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PEP发生情况及重症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联合胰管支架置入可降低PEP高危人群的炎症反应,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管支架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胆管支架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普通外科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采取ERCP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CP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35例CP患者中,经ERCP诊断为高位胰胆合流异常(PBM)27例,其中胆总管残端结石合并胆管括约肌狭窄20例,单纯性胆管括约肌狭窄5例,胰管狭窄2例;经ERCP诊断为低位PBM 8例,其中乳头括约肌狭窄5例,胰管括约肌狭窄2例,胰管括约肌狭窄并胰管结石1例.35例先行ERCP治疗,结石取净2例,未取净19例;狭窄解除8例,未解除27例.后置入胆管支架,其中22例狭窄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5例狭窄置入塑料支架.术后腹痛缓解率100%(35/3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5.7%(2/35),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4.3%(5/35).27例支架留置3~7个月后均成功取出,狭窄解除率92.6%(25/27),其中FCMS狭窄解除率100%(22/22),塑料支架狭窄解除率60%(3/5);19例结石取净率100%(19/19),其中结石消失率63.2%(12/19),结石溶解率100%(19/19).术后随访4~63个月,胰腺炎复发率11.4%(4/35),再次接受ERCP治疗,均存在胰管狭窄,重新留置胰管支架.结论 结石和狭窄是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CP的主要病因,ERCP置入FCMS不仅能解除狭窄,还能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人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人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安全性,并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且行ERCP的患者51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ERCP术后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老年组(≥65岁,301例)与非老年组(211例)基础疾病、手术操作与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老年组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乳头旁憩室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 P<0.01);胆石症、胆系手术史、ERCP史、免疫病、肿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老年组患者术前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 P<0.01)。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ERCP术中操作,其他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胰管插管、胰管支架置入。老年组患者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比例为34.6%(104例)和18.9%(57例),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的25.6%(54例)和11.4%(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老年组患者胆总管直径和最大结石直径为(1.32±0.43)cm、(1.04±0.53)cm,大于非老年组患者的(1.16±0.40)cm、(0.81±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4.23、-4.76,均 P<0.01);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 P<0.05)、胆管支架引流术( P<0.05)的操作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例)和5.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 P>0.05)。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老年患者ERCP中高风险的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操作多,但不增加老年人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对老年人ERCP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胰管支架联合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创伤组经内镜下逆行胰腺引流(ERPD)联合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的11例胰腺外伤患者。胰腺损伤分级示Ⅲ级3例,Ⅳ级8例。胰管支架留置时间为61(49,120)d。PCD治疗中置入猪尾巴管引流4例,留置时间为27(9,37)d;放置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7例,留置时间为74(38,93)d。术后血清脂肪酶、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出院,随访期间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发生。ERPD联合PCD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胰腺外伤患者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导丝留置切割法在慢性胰腺炎胰管困难性插管中的价值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导丝留置切割法对困难性胰管狭窄再扩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胰管支架置入失败,狭窄胰管仅能允许导丝通过并留置导丝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探讨导丝留置切割对于困难性胰管狭窄的扩张作用,分析导丝留置时间、再次ERCP胰管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淀粉酶水平、导丝留置近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共计5例患者ERCP术中胰管狭窄扩张失败后留置导丝,平均留置导丝2.4 d后,再次行ERCP,胰管狭窄部位均可成功扩张,并置入胰管支架。并发症发生方面,仅有1例患者首次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经过对症治疗好转。结论:导丝留置切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胰管狭窄扩张新方法,对处理慢性胰腺炎胰管困难性插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胰管支架在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高危患者临床资料,术中行胰管支架置入者分为观察组,共117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7例,年龄(57.36±10.42)岁;未置入者分为对照组,共72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56.88±10.19)岁。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淀粉酶分别为(324.77±174.53)U/L、(177.91±135.16)U/L、(99.74±65.64)U/L,均低于对照组的(407.51±175.54)U/L、(226.89±136.26)U/L、(136.53±95.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为5.98%(7/117),其中轻度者5.13%(6/117)、中度者0.85%(1/117)、无重度PEP发生;对照组PEP发生率为26.39%(19/72),其中轻度者13.89%(10/72)、中度者8.33%(6/72)、重度者4.17%(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因此对于行ERCP治疗的高危人群,术中行胰管支架置入可明显降低PEP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环状胰腺手术后复发性胰腺炎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环状胰腺手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行环状胰腺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后3年余,出现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经保守治疗7d后胰腺炎症状消失,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内镜诊治,实施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置入胰管支架,术后1年、3年均未见胰腺炎复发,未更换或取出胰管支架管.对2篇儿童环状胰腺手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共纳入7例患者,年龄21个月至10岁;采用ERCP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最终常规手术治疗6例,放弃治疗1例;随访11~54个月,均未见胰腺炎复发.结论:儿童环状胰腺十二指肠旁路手术后出现复发性胰腺炎需明确是否伴发胰胆管畸形,依据随访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表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胰管扩张的胰腺分裂症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胰腺分裂症。患者因腹痛,淀粉酶升高,CT提示胰头占位性病变,伴胰腺扩张,予ERCP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行EUS假性囊肿穿刺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为进一步诊疗就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后予输血、止血等内科治疗,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止血,病情明显好转。复查CT仍见胰管扩张。为明确其原因,予完善MRCP、EUS检查,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可能,最终通过ERCP明确胰管扩张的原因为胰腺分裂,予胰管支架置入。经过3个月随访,未发现患者腹痛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能否产生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及高淀粉酶血症(HP)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实施ERCP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防AP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胰管支架+生长抑素)和对照组(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P、H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37例,男62例,女75例,发生AP 5例(3.65%)、HP 10例(7.30%)。对照组188例,男81例,女107例,发生AP 7例(3.72%)、HP 19例(10.11%)。观察组术后AP及H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P=0.972;χ2=0.768, P=0.381)。 结论: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不会产生预防ERCP术后AP及HP的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