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估新型四环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挖掘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3种新型四环素所有不良事件(ADE)数据,获取奥马环素、替加环素和依拉环素列为"首要怀疑"报告,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5 896份与新型四环素相关的ADE报告,其中替加环素ADE阳性信号99个,奥马环素为37个,依拉环素为8个.3种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凝血酶时间延长、淀粉酶异常等与替加环素相关性最强;而未执行规定药物剂量和牙齿变色等与奥马环素相关性较强;血纤维蛋白原降低和静脉炎等与依拉环素相关性最高.替加环素主要累及肝胆系统(ROR=7.15)和血液及淋巴系统(ROR=4.95);奥马环素则涉及胃肠系统(ROR=3.32);而依拉环素与各类检查(ROR=2.79)和循环系统(ROR=2.72)相关性强.本研究还发现多个四环素新ADE,如入睡障碍、胡言乱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等.结论 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和累积器官系统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在使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时,应结合药物ADE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和ADE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复合手术室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完成ERCP胆管取石,接着完成LC.结果 18例顺利完成ERCP联合LC同期治疗,3例改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无中转剖腹手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8例,无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复合手术室中运用ERCP联合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简化了手术流程,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管支架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胆管支架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普通外科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采取ERCP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CP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35例CP患者中,经ERCP诊断为高位胰胆合流异常(PBM)27例,其中胆总管残端结石合并胆管括约肌狭窄20例,单纯性胆管括约肌狭窄5例,胰管狭窄2例;经ERCP诊断为低位PBM 8例,其中乳头括约肌狭窄5例,胰管括约肌狭窄2例,胰管括约肌狭窄并胰管结石1例.35例先行ERCP治疗,结石取净2例,未取净19例;狭窄解除8例,未解除27例.后置入胆管支架,其中22例狭窄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5例狭窄置入塑料支架.术后腹痛缓解率100%(35/3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5.7%(2/35),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4.3%(5/35).27例支架留置3~7个月后均成功取出,狭窄解除率92.6%(25/27),其中FCMS狭窄解除率100%(22/22),塑料支架狭窄解除率60%(3/5);19例结石取净率100%(19/19),其中结石消失率63.2%(12/19),结石溶解率100%(19/19).术后随访4~63个月,胰腺炎复发率11.4%(4/35),再次接受ERCP治疗,均存在胰管狭窄,重新留置胰管支架.结论 结石和狭窄是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CP的主要病因,ERCP置入FCMS不仅能解除狭窄,还能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1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诊断标准分为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组(199例)与术后非高淀粉酶血症组(312例)。采用χ 2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史、胆结石史、插管进入胰管并造影、机械碎石是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应重视对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实施合理干预以减少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胆总管结石病、胆总管结石、T管引流、T管、鼻胆管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管、ENBD引流,cholelithiasis,common bile duct stone,jaundice,obstructive,Jaundice,gallstone,T-tube drainage,T-tube,t-tube,biliary tract drainge,drainge tube,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tube,endoscopic drainage tubes,endoscopic drainage tube,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0年1月至2019年5月。纳入比较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过程中留置鼻胆管与T管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高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LCBDE联合术前、术中行鼻胆管引流术设为鼻胆管引流组,LCBDE联合术后行T管引流术设为T管引流组。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失败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 MD)及其95% CI表示。采用 I2和 Q检验分析纳入文献异质性,若 I2≤50%或 P>0.10时,认为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 I2>50%且 P≤0.10时,认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计量资料时,纳入RCT>4篇,进行亚组分析。纳入RCT≤4篇,同时分析NRCT。分析计数资料时,RCT与NRCT合并分析。纳入研究≥10篇,采用漏斗图检验潜在发表偏倚,纳入研究<10篇则不检验。 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研究共26篇,包括9篇RCT,4篇半随机化研究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半随机化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纳入NRCT。累计样本量2 098例,其中鼻胆管引流组1 114例,T管引流组984例。(2)Meta分析结果。①术后住院时间: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6.53,95% CI为-8.64~-4.43, P<0.05),9篇RCT进一步亚组分析,无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88,95% CI为-8.32~-3.45, P<0.05);伴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8.77,95% CI为-12.39~-5.15, P<0.05)。②带管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46.01,95% CI为-83.64~-8.37, 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24.05,95% CI为-32.93~-15.18, P<0.05)。③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17.80,95% CI为-31.11~-4.48, 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64,95% CI为-10.16~-1.12, P<0.05)。④术后胆瘘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50,95% CI为0.28~0.89, P<0.05)。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35,95% CI为0.17~0.73, P<0.05)。(3)发表偏倚分析。对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瘘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15篇纳入文献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检验结果显示:以术后胆瘘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各点大致分布在倒置漏斗内,对称性尚可,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 结论:对于内镜不能取石,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联合T管引流比较,前者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胆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23例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内镜下评估病灶长径(1.90±0.83)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3例行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术后发生迟发出血5例(21.7%),高淀粉酶血症3例(13.0%),轻度急性胰腺炎6例(26.1%),胰管支架移位1例(4.3%),经内科治疗或内镜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穿孔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病灶整块切除率82.6%(19/23),完全切除率78.3%(18/23)。术前内镜超声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的19例病灶,术后病理均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疑似累及黏膜下层或胰胆管末端的4例病灶,其中2例证实局限于黏膜层,另2例侵及黏膜下层,遂追加外科手术。共18例患者接受了后续随访,其中14例术后病理达到完全切除,有2例(14.3%,2/14)分别在术后12个月、51个月时发现肿瘤复发,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后未再复发;另4例术后病理未达到完全切除的随访患者中,1例内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均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注意加强术前评估,警惕围手术期并发症,注意术后定期内镜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各阶段复发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TG)、血淀粉酶(AMY)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各阶段复发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依从率、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灌肠治疗中采取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临床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能否产生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及高淀粉酶血症(HP)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实施ERCP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防AP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胰管支架+生长抑素)和对照组(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P、H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37例,男62例,女75例,发生AP 5例(3.65%)、HP 10例(7.30%)。对照组188例,男81例,女107例,发生AP 7例(3.72%)、HP 19例(10.11%)。观察组术后AP及H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P=0.972;χ2=0.768, P=0.381)。 结论: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不会产生预防ERCP术后AP及HP的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浆presepsin水平早期评估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presepsin水平早期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7例AP患者,根据CT严重指数(CTSI)分级、入院时是否合并器官功能不全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将患者分为轻症AP组(MAP组,36例)和中度重症AP+重症AP组(MSAP+SAP组,31例),另选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入院2 h内血浆presepsin、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淀粉酶、血钙水平,并计算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评估presepsin、CRP、PCT、WBC及血淀粉酶、血钙水平对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MAP组、MSAP+SAP组、对照组血浆presepsin水平分别为(439.59±74.23)、(1097.82±93.15)、(97.31±21.57)ng/L。胆源性MAP组和MSAP+SAP组血浆presepsin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高脂血症性MSAP+SAP组血浆presepsin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血浆presepsin诊断MSAP+SAP的AUC为0.873(95% CI 0.734~0.922),最佳临界值为951.94 ng/L,灵敏度为85.6%,优于PCT、CRP、WBC及血钙;特异度为76.2%,仅次于血钙的78.9%。 结论:血浆presepsin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评估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其特异度仅次于血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