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胰管扩张的胰腺分裂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胰腺分裂症。患者因腹痛,淀粉酶升高,CT提示胰头占位性病变,伴胰腺扩张,予ERCP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行EUS假性囊肿穿刺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为进一步诊疗就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后予输血、止血等内科治疗,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止血,病情明显好转。复查CT仍见胰管扩张。为明确其原因,予完善MRCP、EUS检查,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可能,最终通过ERCP明确胰管扩张的原因为胰腺分裂,予胰管支架置入。经过3个月随访,未发现患者腹痛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诊治胰腺分裂症合并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伴发胰腺炎一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胰腺分裂症(PD)合并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伴发胰腺炎病例,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胰管腔内超声检查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对PD的造影图像特征和IPMN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分裂症的研究与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分裂症(P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胰管发育畸形,其病因为胚胎发育阶段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未融合、不完全融合或其他异常融合。随着内镜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临床对PD的了解逐渐深入,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对其诊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而近年遗传因素的发现为PD的临床前预防提供了可能性与发展空间。本文总结近10年发表的最新文献与相关研究,分析PD与胰腺疾病的关系,探讨PD患者临床诊断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并胰腺分裂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告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并胰腺分裂症(PD)患者。患者为老年男性,反复胰腺炎发作,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再次发作时影像学检查示PD、胰头囊性病变、胰管扩张、钙化等,被误诊为PD合并假性囊肿,进一步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提示IPMN合并PD可能,内镜下行主胰管括约肌切开+十二指肠副乳头括约肌切开+胰管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1年后再发胰腺炎,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后未再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分裂症的线阵超声内镜诊断技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分裂是一种常见的胰管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胰源性腹痛,常规影像学工具诊断较为困难。线阵超声内镜对于胰腺分裂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并且安全,已成为诊断胰腺分裂最有前景的检查手段。本文根据胰腺分裂的解剖学分类、病理生理,并结合笔者所在胰腺中心的临床实践,阐述线阵超声内镜对于胰腺分裂的诊断方法、诊断要点及内镜下治疗策略,为临床医师提高胰腺分裂诊断准确率及治疗规范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治疗合并十二指肠壁内憩室的罕见胰腺分裂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十二指肠壁内憩室临床上发生率低,病因不清,多认为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本文介绍我院成功治疗1例以复发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同时合并十二指肠壁内憩室的胰腺分裂患者,2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胰管支架后治疗效果满意,随访未再复发。本文结合文献综述,报道此罕见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管支架是扩张胰管、通畅引流的有效手段,内镜下置入胰管支架多用于缓解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治疗胰管断裂及其引发的胰腺液体积聚、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胰腺分裂症、胰腺恶性肿瘤以及定位阴性结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胰管支架在胰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胰腺炎高危患者预防性置入胰管支架术后急性胰腺炎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82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5例ERCP术后胰腺炎(PEP)高危患者留置胰管支架,PEP发生率3.69%(12/325)。PEP发生原因包括:胰管支架24 h内脱落4例,完全性胰腺分裂症3例,生理性胰管狭窄2例,胰管直径<2 mm 2例,主胰管呈环形1例。7例行二次ERCP重新置入胰管支架,1例取出胰管支架,余下4例经药物保守治疗治愈。笔者认为严格掌握胰管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并选择适宜型号的胰管支架是降低胰管支架置入术后胰腺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神分裂症相关蛋白Dysbindin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Dysbindin)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胆碱能激动剂卡巴胆碱的关系。方法:通过慢病毒和小干扰RNA分别构建Dysbindin上调组和下调组胰腺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Dysbindin和卡巴胆碱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卡巴胆碱对Dysbindin的影响以及卡巴胆碱和Dysbindin分别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Dysbindin上调组胰腺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增强,且与对照组相比,Dysbindin上调组上皮型钙黏蛋白减少[(0.94±0.00)比(0.74±0.08)],而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增加[(0.60±0.17)比(1.33±0.10)],且Snail增加[(0.43±0.11)比(0.81±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Dysbindin下调组结果相反。与对照组相比,卡巴胆碱实验组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增加[(0.16±0.06)比(1.40±0.15)],且N-cadherin减少[(1.34±0.13)比(1.03±0.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ysbindin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EMT转化,卡巴胆碱能抑制Dysbindin的表达以及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和EMT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治疗胰腺分裂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主乳头胰管反复插管困难,副乳头开口难辨,最后选择在全麻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副乳头扩张术+胰管探条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术中补充诊断:胰腺分裂。本文报道了该疑难病例的内镜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