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癌是侵袭性和致命性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是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案,但其改善预后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是驱动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识别这些异常的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设计药物,对于改善胰腺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同的胰腺癌患者可能有其特定的基因改变,这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希望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阐述了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管引流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部分胰头癌可致胆管出口梗阻引起黄疸。根据能否外科手术切除,PDAC可分为可切除肿瘤、交界可切除肿瘤、局部进展期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目标、方法不同,需要采取的减黄策略亦不同,不同中心、专业医师采取的治疗手段亦有差异。多学科协作讨论有望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结合近年研究及临床实践,阐述不同类型PDAC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管引流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癌是人类消化系统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中排第四位。由于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周围结构和侵袭主要血管的发生相对较早,使得临床医生很难拥有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细胞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筛查方法,很多患者发现胰腺癌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的手术,有文献报道大约只有10%~25%的胰腺癌患者可以进行根治性切除。对于可手术的患者,重要的是要在术前确定预后因素以预测手术后无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此类信息有利于临床医生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本文就术前影像学的表现在预测胰腺癌术后生存上的价值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胰腺癌防治现状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高,但防治效果很不理想。胰腺癌病因不明确,预防困难,辅助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早期诊断是世界性难题。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满意,且短期内难以突破。基于胰腺癌防治现状,需加强基础研究、探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去除病因、切断发生发展路径;研发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外周血和尿液等检测技术以及影像诊断技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疗效;规范多学科综合治疗,优化组合现有的诊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动定量CT影像上肿瘤3D体积术前预测可切除性胰腺癌总体生存期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验证自动定量CT影像上肿瘤3D体积术前预测可切除性胰腺癌总体生存期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98例可切除性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清CA19-9、CEA水平将患者分为CA19-9低水平组(≤210 U/ml)和高水平组(>210 U/ml)、CEA正常组(<5 ng/ml)和升高组(≥5 ng/ml)。使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全自动分割工具,以动脉期为配准目标,将平扫期和门静脉期图像配准到动脉晚期图像建立UNet模型,对PDAC肿瘤及胰腺腺体进行3D分割得到肿瘤3D体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肿瘤3D体积与常用术前风险指标(肿瘤2D长径、CA19-9水平、CEA水平等)预测患者生存期的性能,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各指标预测生存期的准确度。绘制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预测患者1、2年总生存期的精确度及肿瘤3D体积对CA19-9及CEA水平高低组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3D体积、肿瘤部位、CA19-9和CEA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3D体积、CA19-9和CEA水平均与总体生存期相关,其中肿瘤3D体积与总体生存期相关性最强( HR=2.25,95% CI1.49~3.39, P<0.0001)。肿瘤3D体积、肿瘤长径及血清CEA、CA19-9水平预测PADC患者总生存期的C-index分别为0.667(0.617~0.717)、0.637(0.583~0.691)、0.593(0.527~0.659)、0.585(0.526~0.644);肿瘤3D体积、肿瘤部位、肿瘤长径、血清CEA和CA19-9水平预测患者1、2年生存率的AUC值分别为0.726、0.698,0.562、0.562,0.703、0.660,0.583、0.624,0.602、0.609,肿瘤3D体积的C-index及AUC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常用术前风险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CEA、CA19-9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中,肿瘤3D体积大的患者生存期均显著低于肿瘤3D体积小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R=2.27,95% CI1.39~3.72; HR=2.42,95% CI1.23~4.74; HR=2.08,95% CI1.07~4.06; HR=2.67,95% CI1.63~4.38, P值均<0.01),其中肿瘤3D体积大在CA19-9高水平组中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最大。 结论:自动定量CT影像上肿瘤3D体积是一个客观、可靠的患者预后生物标志物,对现有的术前预后风险因素有补充作用,并有望指导新辅助治疗的个性化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规范化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改善胰腺癌的整体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癌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但防治效果不理想。通过规范化地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MDT),可以使胰腺癌的诊断更明确、分期更精准,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比率,可以优化胰腺癌的治疗模式,制定综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胰腺癌的整体疗效。规范化地开展MDT,简便、快捷、经济,具有最优的卫生经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类器官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年以来,研究者对人类胰腺癌的研究,多建立在传统的二维代谢模型或基因工程小鼠(GEMMs)等传统模型之上。但是,这些模型并不能精确地反映胰腺癌的特性以及胰腺癌微环境的状态。然而,类器官(Organoid)作为一种新颖的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已在胰腺癌、肝癌、胃肠道肿瘤、结肠腺癌以及Barrett食管等诸多疾病的科学研究中建立了可靠的体外肿瘤模型。其中,胰腺癌类器官模型的稳定建立,为研究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更具特异性的抗胰腺癌药物以及制定胰腺癌症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类器官技术在胰腺癌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并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胰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预防便尤为困难。辅助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早诊是世界性难题,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满意,且短期内难以突破,总的5年生存率仅7.2%。面对胰腺癌的现状,要加强基础研究、探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去除病因、切断发生发展路径。研发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外周血和尿液等检测技术以及影像诊断技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疗效,但基础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时间长、费用高,短期内难以见效。因此,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优化组合现有的诊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本共识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基于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且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窘境,参照国际、国内成功的诊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由国内业界众多知名专家参与,经反复推敲、讨论、几易其稿成文。本共识就MDT的意义和宗旨、主要任务、开展的必要客观条件、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多中心MDT模式探索、eMDT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胰腺癌MDT的规范化开展、改善胰腺癌的疗效、总结成功经验、促进国际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有所裨益;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全国MDT的开展有所帮助。本共识不仅仅适用于胰腺癌,也可供其他肿瘤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0Y微球中放射性杂质核素对胰腺肿瘤治疗剂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估90Y玻璃微球放射性栓塞治疗胰腺癌时,90Y玻璃微球中放射性杂质核素对治疗剂量的影响,可为解决因胰腺肿瘤个体差异化带来的剂量准确计算提供修正参考.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90Y玻璃微球样本中放射性杂质核素成分,确定蒙特卡洛计算的源项信息,然后根据胰腺癌患者的PET/CT医学影像资料和数据,采用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 2020构建胰腺癌患者真实个性化数字人体消化系统模型,细化到胰腺和肿瘤的血管分布,最后采用蒙特卡洛程序GATE 8.2对90Y玻璃微球中放射性杂质核素91Y、65Zn在各组织或器官中的三维辐射剂量场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三维剂量场进行可视化,分析放射性杂质核素对治疗剂量的影响.结果 90Y玻璃微球中放射性杂质核素91Y、65Zn在组织中三维辐射剂量场内部均形成 2个剂量极值点,91Y核素对组织的最大剂量值为 0.272 mGy,65Zn核素对组织的最大剂量值为 9.34 μGy,平均统计误差均在 3.2%以内.结论 90Y玻璃微球样本中放射性杂质核素91Y、65Zn对该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剂量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s的胰腺癌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铜死亡相关lncRNAs在胰腺癌(PAAD)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胰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构建预后模型.根据模型的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亚组分析、ROC曲线分析及一致性指数分析评估模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验证模型的独立性.对高、低风险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并对高、低风险组患者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分析、免疫治疗反应预测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127个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Lasso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6个铜死亡相关lncRNAs的预后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将PAAD患者队列分成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要长于高风险组(P<0.05).ROC曲线证明了该模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良好:1、3、5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753、0.771;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高、低风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此外,高风险组患者的TMB值明显大于低风险组,而TIDE评分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最后,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不同组的胰腺癌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 本研究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s成功构建了一个PAAD患者预后模型,可精准预测PAAD患者的预后,并为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选择提供个性化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