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用于呼吸门控系统质量控制的胶片验证分析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用情景模拟与快速读片方法提升放射科颈椎DR教学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与快速读片培训方法在放射科颈椎DR检查技术规范化建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检查室情景模拟拍摄颈椎DR片的方法,由两位高年资主管技师从患者核对、曝光条件、体位摆放、胶片打印、检查安全及辐射防护等方面,对低年资技师的不足进行评价指导。每日晨间随意抽取颈椎DR图像进行快速阅片,让初级技师在1 min内快速地浏览完图像并作出质控评价,并由高年资主管技师指出评价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随后通过每位技师的不足及发现的问题整理成颈椎DR检查技术规范手册。随机筛选规范化建立前后年龄18~55岁、行动无异常、无内固定颈椎常规投照患者各200例,规范前为A组、规范后为B组,分别比较A、B两组图像质量、重复投照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B组图像质量评分(8.83±0.33)高于A组(8.45±0.30),B组重复投照率(2%)低于A组(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快速读片与情景模拟培训模式,建立适合科室情况的颈椎DR检查技术的规范,有效解决了放射科技术教学抽象化的问题;建立颈椎DR检查技术的规范,让各技师参与规范化建立及培训过程,较快掌握科室工作流程及相应检查技术,在规范化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CroweⅠ~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18例、女62例;年龄(55.7±10.4)岁(范围41~72岁)。三维规划组的40例患者采用下肢全长CT扫描数据在三维重建软件上规划假体型号及安装角度并计算下肢长度差和股骨偏距;常规规划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胶片测量法进行术前规划,根据术前的测量数据及术中双下肢比对的方法计算下肢长度差。比较两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及髋关节偏心距、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统一随访至术后3个月。三维规划组的手术时间为(70.9±7.7) min,术后下肢长度差为(2.78±1.31) cm,髋关节偏心距差为(2.43±1.41) cm,术后1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5.67±3.35)分;对照组为手术时间为(81.6±13.3) min,术后下肢长度差为(5.35±2.15) cm,髋关节偏心距差为(5.50±2.83) cm,术后1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35±4.21)分。三维规划组优于常规规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1, P<0.001; t=-5.74, P<0.001; t=5.75, P<0.001; t=12.33, P=0.002)。三维规划组术中使用髋臼假体与规划型号相同的比例为95%、股骨柄为90%,而常规规划组髋臼假体与规划型号相同的比例为75%、股骨柄仅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51, P=0.023;χ 2=14.92, P=0.005)。80例患者术中无一例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无一例发生脱位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Ⅰ~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有利于恢复下肢长度和髋关节偏心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省肿瘤放射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023年度河南省放射治疗人员、设备与技术开展情况。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研问卷,于2023年3月至4月进行在线调查。问卷由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下发到全省各医疗机构,调研内容包括各放疗开展单位的人员、放疗设备、质控设备、影像设备配备情况以及放疗技术开展情况。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截至2023年4月30日,河南省从事放射治疗的单位共168家;从事放射治疗的医师共956人、物理师共365人、技师共680人。全省医用直线加速器共212台、钴60治疗机1台、后装治疗机32台、射波刀4台、CT模拟定位机173台、磁共振模拟定位机2台、常规模拟定位机94台,放疗设备以直线加速器为主,人均保有量为2.15台/百万人。开展二维放疗的单位11家、三维适形放疗24家、静态调强放疗130家、旋转调强放疗41家、立体定向放疗33家。关于物理质控设备,全省共有16家单位配备三维水箱,162家单位配备辐射剂量仪,114家单位配备晨检仪,60家单位配备胶片剂量仪,108家单位配备调强计划验证系统。结论:2023年河南省放疗从业人员配备不足,放疗设备配置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放疗技术开展方面,调强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河南省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放疗质控设备的配置以及标准化质控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硅胶片对 90Sr- 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放射性皮炎预防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 90Sr- 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硅胶片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接受 90Sr- 90Y敷贴治疗的175例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1例、女性94例,年龄(27.2±3.7)岁。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55例)、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6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 90Sr- 90Y敷贴器进行多次小剂量治疗,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和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分别使用1 mm、2 mm厚硅胶片对病灶周围皮肤进行保护。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学会的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对3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分级,比较各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等级。分析 90Sr- 90Y敷贴治疗疗程及硅胶片保护对发生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齐),3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和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3.6%对89.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15, P>0.05);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相比,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89.5%对83.6%对54.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108、11.738,均 P<0.05)。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总体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低于对照组(1.05±0.65对1.37±0.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09, P<0.05),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0.63±0.66)低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749、-3.473,均 P<0.05)。 90Sr- 90Y敷贴治疗疗程的增加会使瘢痕疙瘩患者严重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增加( OR=2.348,95% CI :1.524~3.618, P<0.001),不同厚度硅胶片的使用可降低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1 mm厚硅胶片: OR=0.273,95% CI:0.109~0.685, P<0.01;2 mm厚硅胶片: OR=0.099,95% CI:0.034~0.293, P<0.001)。 结论:90Sr- 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患者时,使用2 mm厚硅胶片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造常规医用加速器实现Flash-RT及物理性能测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造常规医用加速器实现超高剂量率放疗(Flash-RT)的可行性,了解改造后Flash-RT射线束的物理性能。方法:改造Varian 23CX医用加速器,使设备在等中心处的电子线辐射平均剂量率不小于40 Gy/s。设计相关物理测量方案对不同源皮距条件下的实际辐射剂量率、改造后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剂量分布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使用HD-V2型胶片测量改造后9 MeV电子线的平均剂量率,出束设定时间为3、6 s一组的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7.9、99.27 Gy/s;在源皮距(SSD)为100、80、60 cm时,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9.3、168、297.5 Gy/s;改造后9 MeV射束PDD曲线的 R100、 R50分别为水下2.2、3.87 cm,电子射程 Rp为4.58 cm,模体表面最大可几能量 Ep,0为9.28 MeV,这些参数值均略高于常规9 MeV射束,表现为表面剂量略增加,高剂量坪区相对变宽;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总体呈现中心轴最高,随离轴距离增加剂量逐渐下降的特点,在20 cm×20 cm,SSD为100 cm射野条件下,横向和径向离轴剂量分布曲线的半峰宽分别为16.6 cm和16.4 cm。 结论:改造后的常规医用加速器,射线束在等中心处的平均剂量率达到Flash-RT要求,在SSD为60 cm条件下平均剂量率远高于开展Flash-RT所需的至少40 Gy/s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朝鲜《医方类聚》引用《妇人大全良方》的文献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方类聚》成书于世宗二十七年(1445),是朝鲜医学之集大成者,书中引用了《妇人大全良方》的部分内容。以朝鲜原书覆刻的日本文久元年(1861)本影印本为《医方类聚》底本,元勤有书堂刻本缩微胶片(简称元刊本)为《妇人大全良方》底本,对《医方类聚》引用《妇人大全良方》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妇人大全良方》在《医方类聚》直接引用42次,其中《妇人门》41次,《小儿门》1次;间接引用分为单行大字和双行小字2种,无明显规律。同时发现,直接引文是根据体例和内容进行了相关调整,引文与元刊本差异大多较小,可以互相修正、补充,对校勘《妇人大全良方》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X线平片与CT诊断胸部外伤的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诊断胸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00例,分别给予X线平片检查、CT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外伤类型检出情况。结果:CT总检出率[98.00%(98/100)]、诊断特异度[80.00%(4/5)]、灵敏度[98.95%(94/95)]均显著高于X线[84.00%(84/100)、58.33%(7/12)、87.50%(7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1.96、22.64、8.62,均 P < 0.05)。CT检出心包积血、纵隔血肿及气胸、肺不张、肺挫伤、肋骨骨折百分比分别为18.37%(18/98)、22.45%(22/98)、23.47%(23/98)、15.31%(15/98)、20.41%(20/98),X线平片检出分别为16.67%(14/84)、23.81%(20/84)、22.62%(19/84)、15.48%(13/84)、21.43%(18/84),两种检查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09、0.04、0.01、0.00、0.02,均 P > 0.05)。 结论:CT可显著提高胸部外伤诊断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明确外伤类型,但在胸部外伤临床诊断上,采用X线平片仍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三维多孔结构对人工真皮血管化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定向排列的三维多孔网状(A型)结构和蜂窝煤状垂直贯穿的三维多孔网状(B型)结构对人工真皮血管化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本研究中的人工真皮为硅胶层和支架层双层结构,根据支架层结构不同,分为含A型结构和B型结构的人工真皮(以下分别简称A型真皮、B型真皮),其中的A型结构和B型结构分别采用梯度冷冻干燥技术和物理制孔技术制得。采用扫描电镜观测2种真皮支架的微观形貌。采用比重瓶法测定2种真皮支架的孔隙率。参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中的方法,于降解4、8、13、24 h测定2种真皮降解液及残留物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反映2种真皮降解率。取L929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真皮组、B型真皮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5%二甲基亚砜的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入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其余2组加入相应的浸提液培养24 h,采用噻唑蓝试剂测定细胞增殖率,并对细胞毒性进行定级。取L929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接种于预先置有2种真皮的孔板。接种后1、4、7、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L929细胞在2种真皮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状况。接种后7 d,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前述2种细胞长入2种真皮支架的情况。在3只6个月龄雄性巴马小型猪背部两侧各制作3个5.0 cm×5.0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6列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真皮两步法组、B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支架一步法组。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真皮两步法组的创面分别先行A型真皮或B型真皮移植后,再行自体刃厚皮片的移植,B型支架一步法组的创面行B型真皮(揭除硅胶层)+自体刃厚皮片一步法移植。大体观察Ⅱ期术后7 d 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真皮两步法组及Ⅰ期术后14 d B型支架一步法组的猪背创面出血、渗液和感染情况。同时,采用透明胶片网格法测定自体皮移植面积并计算其存活率。Ⅰ期术后4、7、14 d,HE染色法检测3组猪背创面中支架的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Fb)和毛细血管浸润情况。Ⅰ期术后7 d,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检测3组猪背创面中支架的血管化情况。Ⅰ期术后28 d、3个月,HE染色法检测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支架一步法组猪背创面中支架的降解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A型真皮支架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圆形和椭圆形的微孔,纵切面可观察到柱状孔壁大体呈平行定向排列;B型真皮支架表面的蜂窝煤状贯穿大孔呈矩阵有序排列,纵切面蜂窝煤状贯穿孔的孔壁由微孔相互连通成网络结构。A型真皮支架的孔隙率为(93.2±0.7)%,与B型的(95.9±1.0)%相近( t=4.653, P>0.05)。A型真皮在4、8、13、24 h的降解率与B型真皮对应时间点的降解率相近( t=0.232、0.856、0.258、7.716, P>0.05)。培养24 h,A型真皮组、B型真皮组、阴性对照组L929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 t=2 393.460、2 538.270、1 077.770, P<0.01);阳性对照组细胞毒性评级为4级,其余3组为0级。接种后1、4、7、14 d,L929细胞和HUVEC在2种真皮支架中均呈时间依赖性增殖;且2种细胞在B型真皮上的黏附生长、增殖速率高于A型真皮。接种后7 d,L929细胞和HUVEC均已长满B型真皮支架层且至硅胶层一侧;而前述2种细胞向A型真皮内部迁移速度较慢,硅胶层一侧仅见少量细胞。Ⅱ期术后7 d 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真皮两步法组及Ⅰ期术后14 d B型支架一步法组创面均未出现出血、渗液、感染等情况;3组各6个创面的自体皮植皮存活率均为100%。Ⅰ期术后4、7、14 d,炎症细胞、Fb、毛细血管等逐渐向创面的支架层浸润,且细胞浸润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型支架一步法组、B型真皮两步法组、A型真皮两步法组。Ⅰ期术后7 d 3组创面中支架的血管化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型支架一步法组、B型真皮两步法组、A型真皮两步法组。B型支架一步法组猪背创面中的支架在术后28 d逐渐溃散,术后3个月完全降解;A型真皮两步法组猪背创面中的支架降解情况与前述相似。 结论:与A型结构相比,B型结构可加速人工真皮支架血管化进程,利于联合自体刃厚皮一步法移植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一步法移植的效果与分次移植人工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的两步法一致,可为创面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采用数字化与高千伏X线胸片进行矽肺诊断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观察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软拷贝图像(copy image of chest digital radiography,DR SC)的读片效果,并与胶片-增感屏高千伏X线胸片(high kV film-screen chest radiography,FSR HkV)对照分析,探讨尘肺诊断DR SC读片的可行性,为建立尘肺诊断的区域信息网络平台提供依据。 方法:2019年6月,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从事铜矿或铅锌矿开采并接触矽尘的119名矿工作为调查对象。由三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各自独立对每个病例的DR SC和FSRH kV胸部X线表现分别作出判定和诊断,以多数医师认同的判定和诊断作为最终判定结果。以肺部主要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分布范围、小阴影集聚和大阴影,以及诊断分期为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成像方式一致性。 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11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6.21岁。平均接尘时间7.38年。113例两种成像方式的肺部X线表现以p、q、r圆形小阴影为主,网状不规则影不明显,仅观察到1例FSR HkV判定p影DR SC判定q影,两者符合率99.12%(112/113)。另外6例均观察到巨大阴影。无尘肺和壹期判定符合率为95.51%(4/89);贰期和叁期判定均未出现差异(30/30),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肺部圆形小阴影为主的矽肺X线表现,DR SC可以用于诊断分期读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