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Net模型从低能锥形束CT图像实现高能成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U-Net网络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在放疗临床中低能锥形束CT(CBCT)图像转换成高能CBCT图像,以期提供双能CBCT成像图像基础且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利用放疗机载CBCT设备采集CIRS电子密度模体和CIRS头部体模在80和140 kV能量下的CBCT图像数据,数据集按10∶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U-Net网络从低能量(80 kV)CBCT图像预测高能量(140 kV)下CBCT图像。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度指数(SSIM)、信噪比(SNR)和峰值信号噪声比(PSNR)4种度量指标,定量评价预测高能CBCT图像。结果:预测高能图像与真实高能图像之间总体结构差异较小(SSIM:0.993 ±0.003)。预测高能图像噪声较低(SNR:15.33±4.06),但组织间分辨力有损失。预测高能图像比真实高能图像平均CT值偏低,在低密度组织中差异较小(<10 HU, P > 0.05),而在高密度组织中差异大(< 21 HU, t = -7.92, P < 0.05)。 结论: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从低能CBCT图像获得结构相似度高的高能CBCT图像,预测高能图像具有应用于放疗临床双能CBCT成像技术中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alo-Vest支架对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Halo-Vest支架对颈椎原发恶性肿瘤不同放疗技术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曾接受Halo-Vest支架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的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Monaco计划系统,在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外轮廓的CT序列图像上设计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然后复制相同射野参数的IMRT和VMAT计划到不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外轮廓的CT序列图像上重新计算剂量分布,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对于VMAT计划,两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和计划肿瘤靶区(PGTV)的剂量学参数除PGTV 107%外的各参数平均差异均< 1%。相比外轮廓勾画Halo-Vest支架,外轮廓不勾画支架的图像计算的脊髓和脊髓-PRV平均最大剂量分别增加0.38和0.42 Gy( Z=-2.803、-2.803, P<0.05),脊髓和脊髓PRV Dmean分别增加0.35和0.37 Gy( Z=-2.703、-2.801, P<0.05)。黏膜、甲状腺、腮腺、下颌骨、下颌关节和正常组织的 V5、 V30和 Dmean最大差异为0.74%。对于IMRT计划,两组计划的PTV和PGTV间剂量学参数差异较VMAT技术的差异增大,大部分差异超过1%,最大差异为4.55%。相比外轮廓勾画Halo-Vest支架,外轮廓不勾画支架的图像计算的脊髓平均最大剂量和脊髓-PRV最大剂量分别增加0.48和0.59 Gy( P>0.05),脊髓和脊髓PRV的平均 Dmean分别增加0.57和0.59 Gy( Z=-2.293、-2.293, P<0.05)。其他危及器官的最大差异为1.98%。 结论:CT图像外轮廓勾画或不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VMAT计划间剂量差异很小,临床上可以忽略,但IMRT计划间剂量差异偏大,需要考虑忽略或部分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的外轮廓时对剂量分布带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老年食管癌放射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食管癌成为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威胁。目前针对老年食管癌尚无明确定义和评估方法,临床试验通常将其排除在外,缺乏针对该部分人群治疗的高级别证据和国内外共识性指南。老年食管癌因自身特点难以耐受手术和高强度化疗,放疗成为关键治疗手段。因此,综合近年来老年食管癌研究的数据,组织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肿瘤放射治疗联盟食管癌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放射治疗分委会专家组成员深入研究讨论,共同制定了该共识。针对老年食管癌进行明确定义,强调营养评估与干预的重要地位,详尽阐述了老年食管癌单纯放疗和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同时对放疗技术和照射剂量、安全性管理等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老年食管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采用三维体表成像原理实时获取体表图像,通过与参考图像比较,可完成治疗前位置验证、治疗中实时监控和门控治疗等功能。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技术,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颅内、头颈、胸腹部、乳腺、四肢以及儿童肿瘤的治疗,应用研究进展包括更少体表标记、更少束缚固定、更安全碰撞预测和更准确实时追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放射治疗对卵巢功能影响的机制及防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措施的不断发展,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对于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日益引起重视。放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起青春期和育龄女性的卵巢损伤,进而导致其生育力下降及一系列不良反应。放射线除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进而引起卵巢损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各级卵母细胞及卵巢颗粒细胞间的氧化应激水平引起卵巢间接损伤。现阶段,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包含物理防护、药物防护及生物防护三方面措施。近些年来,相关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此带来了新希望,包括防护效果、患者年龄、具体肿瘤治疗措施的选择等在内的因素,是生育力保存相关措施选择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方面。本文综述放射治疗引起卵巢损伤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对接受放疗的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措施与新技术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肛微创手术治疗直肠尿道瘘的操作技术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直肠尿道瘘(RUF)是一种解剖部位特殊,病情复杂,甚至可引起患者严重感染的棘手疾病,常见病因是泌尿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医源性创伤、盆底外伤和局部放疗后损伤等。目前对于RUF的手术治疗进路方式包括经会阴进路、经括约肌进路、经腹进路及经肛进路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等局限性,经肛微创手术(TAMIS)治疗RUF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文将就利用TAMIS治疗RUF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小野剂量学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中小照射野物理剂量精确性的理论基础。相比于常规射野,小野的应用增加了临床剂量的不确定度,而且剂量误差较常规射束大。为了确保小野剂量学和探测器标准化使用,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结合国内临床需求以及加速器特点等因素,建立了国内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内容主要涵盖了静态小野参考剂量和相对剂量的实践规程,使国内放疗单位能够安全可靠、快速准确地开展与小野相关的放射治疗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及争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新辅助治疗能改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预后,因而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其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价值仍然存在争议。虽NCCN指南已推荐具有高危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优先进行新辅助治疗,但对具体标准、治疗方案、用药周期及手术时机选择尚无共识,仍需要更多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做支撑。近年来胰腺癌液体活检及影像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有助于解决现有的一些临床问题。本文围绕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有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目前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插植)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63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后装治疗技术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腔内治疗组(45例)、腔内+插植治疗组(55例)。按患者每个计划的HR-CTV大小分为6个体积范围进行分析,即HR-CTV≤40 cm 3、40 cm 3
80 cm 3。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2种后装治疗技术在不同体积范围内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 结果:当HR-CTV≤40 cm 3时,单纯腔内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 90、D 100)、靶区覆盖度(V 100)及靶区高量(D 50、V 150、V 200)均高于腔内+插植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26~3.927,均 P<0.05),但靶区适形指数(CI)、OAR膀胱和直肠D 2 cm3(2 cm 3的OAR体积接受的最低照射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86、1.871、0.258,均 P>0.05)。当70 cm 3 80 cm 3时,腔内+插植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 90、D 100)、靶区覆盖度(V 100)、CI、OAR直肠和膀胱D 2 cm3剂量均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872~3.782,均 P<0.05),而2种治疗技术的靶区高量(D 50、V 150、V 20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13~1.918,均 P>0.05)。当40 cm 3 0.05),但腔内+插植治疗组的CI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90、-4.577、-3.144,均 P<0.05)。 结论:对于小体积靶区(≤40 cm 3),单纯腔内治疗技术在不增加OAR剂量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和靶区内高剂量体积;当靶区体积较大特别是>70 cm 3时,腔内+插植治疗技术能在显著提高靶区处方剂量和适形度的同时更好地保护OA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隔周恩度联合同步放化疗多中心五年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隔周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以铂类为基础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5年生存情况。方法:2009—2015年间来自两项前瞻性研究的115例患者[2009—2012年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编号NCT01218594)和2012—2015年的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编号NCT01733589)]接受恩度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放疗剂量为60~66 Gy分30~33次。恩度在放疗开始前1周开始给药,隔周重复。经过长期随访,对放疗≥60 Gy的104例患者采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并 log- rank法单因素分析。 结果:104例患者中鳞癌占60.6%,Ⅲ B期占65.4%。所有患者接受了至少2周期恩度治疗,93.3%完成4周期恩度治疗。中位随访68.3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31.3、13.9个月,3、5年OS和PFS率分别为45.6%、35.7%和27.1%、24.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ECOG评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疗技术、化疗方案、化疗周期及恩度使用周期均与OS无关。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14.4%,无4-5级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隔周使用恩度联合以铂类为基础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获得了优于历史数据的OS,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