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Cit H3、TREM-1早期预测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髓细胞上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早期预测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89例,统计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血清Cit H3、TREM-1水平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89例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共18例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45%(18/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术前FEV1%、病理分期、手术时间及术前血清Cit H3、TREM-1水平均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it H3、TREM-1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AUC值0.715最大,对应敏感度为0.814,特异度为0.828.结论 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联合检测Cit H3、TREM-1有助于提高对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60例双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60例双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6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的16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行双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 t检验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以及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 结果:对照组术后24、72 h的疼痛评分为(6.38±0.37)、(4.56±0.24)分,研究组术后24、72 h时的疼痛评分为(5.91±0.32)、(2.93±0.12)分,术后24、72 h时的疼痛评分,研究组均更低于对照组( t=12.153、38.420, P<0.05);对照组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70±1.04) d、(12.57±1.87)组,研究组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48±1.13) d、(12.77±1.75)组,两组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12、0.988, 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97±1.31) d、(98.65±9.32) ml、(144.93±12.56) min]均少于对照组[(7.99±1.74) d、(127.12±12.30) ml、(183.85±17.13) min, t=29.154、23.336、23.177, 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合计并发症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23.8%, χ2=9.608, P<0.05)。 结论:双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相较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感更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小,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常规手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微创组)102例,常规开胸手术(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转入ICU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微创组肺部感染、切口液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两组吻合口漏、声音嘶哑、乳糜胸及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69例接受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IVMTE组)或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MIME组)的患者资料。IVMTE组47例,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68.6±7.5)岁(范围:54~87岁);MIME组222例,男性159例,女性63例,年龄(66.8±8.8)岁(范围:42~93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后MIME组38例,IVMTE组38例。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IVMT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96.0±39.2)ml比(123.8±49.3)ml, t=-2.627, P=0.011],手术时间较短[(239.1±47.3)min比(264.2±57.2)min, t=-2.086, P=0.040],术后3 d引流量较少[85(89)ml比675(573)ml, Z=-7.57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组数和枚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IVMTE组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1~2级肺部感染[7.9%(3/38)比31.6%(12/38), χ2=6.728, P=0.009]、总体并发症[21.1%(8/38)比47.4%(18/38), χ2=5.846, P=0.016]和肺部总并发症[13.2%(5/38)比42.1%(16/38), χ2=7.962, P=0.005]的发生率低于MIME组。 结论: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安全可行,可达到与胸腔镜手术相同的肿瘤学切除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拟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维持原有的阿司匹林服用方案,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停用阿司匹林7 d,术后第3天起恢复服用阿司匹林。收集入选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入选者均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测量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肢血栓情况、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63例,男性27例(42.86%)、(61. 9±7.5)岁,女性36例(57.14%)、(59.8±7.3)岁。其中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口服阿司匹林时间、病灶位置、病变性质、病变定位、病灶大小、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中转开胸。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72±12.86)ml和(31.35±13.8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8, P=0.283);手术时间分别为(61.16±10.24)min和(61.39±13.79)min,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t=0.08, P=0.940)。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下肢血栓形成者占比、新发心脑血管事件者占比及伤口愈合不良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不增加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也不增加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with volume guarantee, PCV-VG)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以上,PPC中高风险的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1∶1分为两组(每组73例):PCV-VG组(P组)与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组(V组)。P组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5 s,V组不设吸气暂停时间。收集术后1~3 d PPC发生情况、术后简易咳嗽程度评分以及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记录:单肺通气前即刻(T 1)、单肺通气30 min (T 2)、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 3)、单肺通气结束15 min (T 4)时的MAP; T 1~T 4时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 peak),计算肺动态顺应性(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T 1、T 2时的PaO 2。记录术中补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第1天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手术至出院时间。 结果:与V组比较:P组术后1、2 d轻度PPC发生率,简易咳嗽程度评分,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T 1~T 4时P peak,术后第1天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T 2、T 3时MAP及T 1~T 4时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升高( P<0.05);术中补液量及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减少( P<0.05);手术至出院时间缩短( P< 0.05)。两组患者T 1、T 2时PaO 2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肺段、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PCV-VG可改善术后早期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并降低早期轻度PPC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给予康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n=40)与对照组( n=40)。两组均行同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以评估两组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2 h 6 min内步行距离、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24 h、术后72 h观察组PaO 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 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23、9.774, t=6.334、7.062,均 P<0.05)。观察组术后72 h 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304、4.851、3.032,均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928, P<0.05)。 结论:将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运用到肺癌根治术后康复训练中,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镂空法"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镂空法"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78例T1~T3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5例、女73例,年龄41~78岁。178例患者均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淋巴结的清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100例纳入传统组,采用"镂空法"78例纳入镂空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食管吻合口瘘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镂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5.28±1.77)枚、右侧为(3.33±1.36)枚,传统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1.79±0.96)枚、右侧为(1.05±0.88)枚;同侧组间比较,镂空组均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710、12.841, P值均<0.01)。镂空组78例中,喉返神经损伤共3例(3.85%),其中轻度损伤2例(2.56%)、中度损伤1例(1.28%);传统组100例中,喉返神经损伤12例(12.00%),其中轻度损伤8例(8.00%)、中度损伤4例(4.00%);镂空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低于传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3.775, Z=-1.936, P值均>0.05)。镂空组肺部感染7例(8.97%)、传统组为20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40,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 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镂空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在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服营养补充剂介入时机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剂介入时机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32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饮食指导,观察A组于术前1 w指导其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口服肠内免疫营养剂,观察B组于术后6 h口服肠内免疫营养剂并配合常规饮食。比较三组入组时、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 w营养状况、免疫指标、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 w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免疫指标(IgA、IgG、CD 4+T细胞、CD 4+/CD 8+)较对照组和观察B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观察B组术后1 d、术后1 w Hb、PAB、ALB、TF和IgA、IgG、CD 4+T细胞、CD 4+/CD 8+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A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B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口服营养补充剂能有效改善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剂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MP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5例肺CMP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肺CMPT常见于中老年患者,12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1 cm,3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2 cm。影像学表现以实性结节最为多见(9例),表现为磨玻璃影4例,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明显。15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为开胸手术,13例患者为胸腔镜手术。15例患者中,肺叶切除8例,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3例,肺叶楔形切除4例。8例患者的术中冰冻结果为腺癌,其中3例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CMPT,2例诊断为炎性结节。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CMPT肿瘤复发。结论:肺CMPT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与原发性肺癌同时发生,或由查体时影像学筛查发现。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影像学以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为主要表现,冰冻病理结果易与腺癌或黏液腺癌混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