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项新颖的筋膜间隙阻滞技术,可以应用于胸腰部手术后镇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镇痛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ESPB自2016年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超声引导下ESPB的解剖基础,阐述了ESPB起效的理论学说,归纳了ESPB在胸腹部及腰椎等手术的临床应用,总结了ESPB的优缺点及并发症,并将ESPB与胸腰部其他常用镇痛阻滞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各自的特点。超声引导下ESPB具有诸多的优点、极少的并发症及禁忌证,在麻醉和疼痛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能提高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文章旨在探究ESPB的临床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是通过阻滞脊神经后支为腰背部疼痛进行镇痛的一项新技术。文章描述了TLIP阻滞的相关解剖结构,两种不同入路的操作方法及比较,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相关并发症以及与其他镇痛方法的比较情况。TLIP阻滞操作简便、阻滞范围广、禁忌证与并发症相对较少,为腰椎手术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TLIP阻滞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其在临床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对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手术患者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TESSYS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20~67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 n=25):局部浸润组(C组)和TLIP阻滞组(T组)。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即刻(T0)、手术开始30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开始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前即刻(T0)、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时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的浓度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清胰岛素(Ins)等应激激素的浓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T组手术开始30 min时的HR[(93.32±6.32)次/分]、MAP[(110.12±7.22) mmHg(1 mmHg=0.133 kPa)]比较,C组在手术开始30 min时的HR[(100.80±8.55)次/分]加快、MAP[(116.56±7.44) mmHg]升高( t=3.519、3.104,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组[(2.80±0.76)分]比较,C组手术开始30 min时VAS评分[(4.28±0.79)分]升高( t=7.15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组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的IL-6[(49.16±3.24)、(42.0±3.71)、(37.36±3.35) pg/ml]、IL-10[(39.00±3.58)、(33.44±3.15)、(31.44±2.40) pg/ml]、TNF-α[(18.68±1.60)、(15.52±1.08)、(13.56±1.04) pg/ml]、ACTH[(16.48±1.12)、(11.28±1.24)、(9.68±1.11) pg/ml]、Cor[(179.56±5.09)、(166.84±4.69)、(160.68±5.17) pg/ml]、Ins[(15.52±1.48)、(13.60±0.82)、(10.68±0.99) pg/ml]比较,C组在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的IL-6[(54.84±3.14)、(44.44±2.92)、(39.32±2.89) pg/ml]升高( t=6.294、2.586、2.216, P<0.01、0.05、0.05)、IL-10[(42.44±5.14)、(36.04±2.65)、(32.88±2.15) pg/ml]升高( t=2.745、3.156、2.236, P<0.01、0.05、0.05)、TNF-α[(25.72±1.95)、(18.56±1.47)、(14.72±1.21) pg/ml]升高( t=13.965、8.305、3.632, P<0.01)、ACTH[(23.44±1.36)、(12.24±1.27)、(9.68±1.11) pg/ml]升高( t=19.765、2.704、2.165, P<0.01、0.01、0.05)、Cor[(198.08±7.43)、(169.80±5.35)、(160.68±5.17) pg/ml]升高( t=10.284、2.080、2.049, P<0.01、0.05、0.05)、Ins[(16.80±1.08)、(14.16±0.94)、(11.24±0.88) pg/ml]升高( t=3.500、2.244、2.117, P<0.01、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LIP阻滞可有效减轻TESSYS手术患者术中疼痛,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改良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对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改良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MTLIP)对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n=32):超声引导下MTLIP组(M组)、对照组(N组)。M组在手术目标最下一个节段腰椎水平线两侧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N组仅在同样胸腰筋膜位置双侧注射生理盐水20 ml,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前1 d(T1)、术后2 h(T2)、术后1 d(T3)及术后3 d(T4)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T1、T2、T3、T4时Christensen疲劳评分。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与N组比较,M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57.0±10.0) μg比(67.8±11.7) μg]、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19.7±6.6)比(36.6±13.4)]、术后PCIA舒芬太尼用量[(39.4±13.2) μg比(73.2±26.8) μg]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71、-6.399、-6.399, P<0.05)。两组在T1时刻的血清TNF-α浓度[(19.7±2.9) ng/L比(20.5±2.3) ng/L],IL-1β浓度[(4.1±0.3) pg/ml比(4.0±0.3) pg/m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55、1.200, P>0.05),在T2、T3、T4时刻与N组比较,M组的血清TNF-α浓度[(26.8±4.5) ng/L比(29.6±4.4) ng/L、(35.9±3.1) ng/L比(37.9±3.9) ng/L、(29.1±2.4) ng/L比(32.0±2.3) ng/L]及IL-1β浓度[(4.5±0.5) pg/ml比(5.9±1.1) pg/ml、(5.5±0.5) pg/ml比(6.8±0.8) pg/ml、(4.7±0.6) pg/ml比(6.0±0.6) pg/m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29、-2.175、-4.802、-6.905、-7.630、-8.366, P<0.05)。T1时两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对比[(1.8±0.8)分比(2.0±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13, P>0.05),T2、T3、T4时与N组比较,M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3.8±1.5)分比(5.0±1.9)分、(3.3±0.5)分比(4.7±1.0)分、(2.7±0.9)分比(3.3±1.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24、-6.821、-2.082, P<0.05)。 结论:MTLIP用于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减少POFS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阻滞在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TLIP)阻滞的便捷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全麻下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n=30):超声引导下改良TLIP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组(B组)。A组在第3腰椎水平线两侧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在第3腰椎水平线两侧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次数、阻滞20 min后以温度觉测定阻滞范围、满意度评分。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静注帕瑞昔布40 mg补救并记录。记录患者术后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与B组比较,A组操作时间[(10.3±2.3) min比(16.7±3.2) min]更短、穿刺次数[(2.4±0.6)次比(3.5±1.0)次]更少、满意度评分[(3.4±0.5)分比(2.8±0.7)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94、-6.086、3.850, P<0.05),A组和B组阻滞面积[(282.9±61.1) cm 2比(279.5±62.8) cm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68, P>0.05)。A组和B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5.55±1.27)次比(5.17±2.09)次]、PCIA药物用量[(59.10±2.54) μg比(58.34±4.18) μg]、帕瑞昔布补救量比[(52.4±35.6) mg比(51.0±42.6) 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37、0.737、0.118, P>0.05)。A组和B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6、1.052、0.983,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TLIP阻滞操作更加便捷快速,患者满意度更高;超声引导下改良TLIP阻滞和TLIP阻滞的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用于腰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往往面临着重度疼痛威胁,口服或注射镇痛药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或者面临严重的并发症。区域麻醉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性价比高。文章对椎管内麻醉、椎旁神经阻滞,同时也对近几年屡见报道的椎板后阻滞、多裂肌平面阻滞、胸腰筋膜间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等区域麻醉技术的解剖基础、操作要点、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综述,对它们的操作性、安全性、镇痛效果及发展前景进行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洛酮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TLIF术后镇痛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TLIP)阻滞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5月—2023年5月腰椎退行性疾病在全麻下行TLIF的8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0例采用常规TLIP阻滞(常规组),另外42例采用小剂量纳洛酮TLIP阻滞(纳洛酮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与镇痛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8 h VAS评分均先上升后下降,但纳洛酮组6、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此外,纳洛酮组在首次补救镇痛[(10.5±1.8)h vs(6.4±1.6)h,P<0.001]、PCIA 按压次数[(6.4±0.9)次 vs(8.1±1.5)次,P<0.001]、舒芬太尼剂量[(72.6±14.6)μg vs(84.5±17.6)μg,P=0.001]、额外镇痛次数[(1.2±0.4)次 vs(1.8±0.2)次,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小剂量纳洛酮TLIP阻滞能够有效缓解TLIF术后早期疼痛症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围术期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IPB)对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5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编号将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28例患者,B组(超声引导下双侧胸腰筋膜平面阻滞组)29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2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及术后24 h(t4)静息和翻身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评分(QoR-15)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切皮时(T1)、椎间孔成形时(T2)、外科医生认定疼痛最剧烈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的差异.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B,无椎间隙感染,无脊髓、神经根和血管损伤,无恶心呕吐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翻身时VAS评分及术后24 h QoR-15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术后6 h及术后12 h翻身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QoR-15 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24 h QoR-15 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孔成形时(T2)和外科医生认定疼痛最剧烈时(T3)时MA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可以有效缓解PTED术后疼痛,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0.375%罗哌卡因胸腰筋膜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
编辑人员丨2024/6/1
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及术后体位压迫切口常导致严重术后疼痛,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TLIP)阻滞是近年来提出用于腰椎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一种新型筋膜平面阻滞方法[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PCIA联合不同区域神经阻滞用于剖宫产术镇痛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PCIA)联合不同区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9 月拟于本院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 86 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案分为 3 组,A组(31 例)采用PCIA联合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B组(26 例)采用PCIA联合前层胸腰筋膜外阻滞,C组(29例)采用PCIA联合腹横肌阻滞,分析 3 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B组、C组镇痛泵首次应用时间逐渐减少(26.3±1.2h、21.5±1.5h、14.9±1.0h),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4.2±0.8 次、5.7±1.1 次、7.9±1.6 次)、首次下床活动时间(5.0±1.1h、5.9±1.3h、6.8±1.5h)、初乳时间(20.8±2.5h、25.2±2.8h、31.8±3.2h)及芬太尼应用量(0.5±0.1mg、0.7±0.1mg、0.8±0.1mg)逐渐增加(P<0.05);术后 24h疼痛评分静息(1.0±0.2 分、1.3±0.4 分、1.7±0.6 分)及运动状态(1.1±0.3 分、1.5±0.4 分、1.9±0.8 分)均逐渐升高,平均动脉压(80.2±5.3mmHg、83.6±7.1mmHg、89.5±9.6mm-Hg)及心率(78.6±7.6 次/分、85.5±8.3 次/分、93.1±11.0 次/分)均逐渐升高,不良反应率(3.2%、23.1%、51.7%)逐渐增加(均P<0.05);新生儿 5min Apgar评分(9.2±1.2 分、9.4±1.4 分、9.5±1.1 分)无差异(P>0.05).结论:PCIA联合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对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最佳,且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影响最小,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